说着,王朗忍不住竖了一根大拇指,盛赞曹操、刘备两人格局大。



凡是能够成大事的人,必是不会被感情所累,这是标准的政治人物。



王朗的话还在家继续。



“河南用李翊为谋主,其人足智多谋,弄江淮俊杰如稚儿。”



“听闻前灭淮南袁术,多用此人之谋。”



“现在李翊合河南之力,专欲对付河北。”



“河北强盛,若我等以少众从河南,曹刘必喜,以我为重。”



“况曹操、刘备俱有霸王之志,明德于四海。”



“以我观之,天下英雄,仅此二人而已。”



王朗认认真真地分析,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两人。



刘表、孙策等辈俱不足以成事。



投靠他们任何一个,都是没有前途的。



何况李翊的战略规划,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那就是,尽可能拉拢除河北之外的所有势力。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只要你干河北,我河南一定帮帮场子。



这是有大格局,大战略的人,才能做到并将之实施的规划。



李翊绝对是一个可比苏秦、张仪的纵横家。



跟着这样的人混,才会有前途。



“闻说李翊督淮南军事,我等何不使人向他投诚。”



“以其战略眼光,断不会弃我豫章于不顾。”



王朗也是听说过李翊的事迹的,这人很有战略眼光。



一定能够意识到豫章的战略价值。



何况李翊在江东大力扶持代理人,不就是因为腾不出手来处理江东事务吗?



豫章百姓拥戴华歆,华歆完全可以作为扬州西土的代理人。



多一个附庸,李翊也能够更好的制衡江东势力,他肯定不会拒绝豫章的投诚。



“只是……”



华歆面色一沉,仍旧有些犹豫。



他倒不是担心李翊会拒绝豫章的投诚。



毕竟谁会嫌自己附庸多?



那还不是能收狗就尽量多收。



“刘营重心皆在淮南,丹阳一地,尚且控制力不足。”



“况我豫章西土乎?”



华歆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他真正担心的是,徐州是否跟荆州一样,能够保全住豫章。



荆州毗邻豫章,它保不住,纯粹是因为刘表自己不下场干预。



根本不会举荆州之力,来救豫章一郡。



而徐州方面,则是隔得太远,中间隔着一个丹阳。



虽说丹阳袁胤已经投靠了徐州,是徐州附庸。



但两地隔着沼泽、山川、湖泊,相救倒也困难。



“所以,我们不妨试一试。”



“如何试?”



“派人前往徐州,试探一下李翊的态度。”



“若他当真豫章予以重视,定会举淮南之兵,保我豫章。”



王朗洋洋洒洒地说道。



华歆背着手,踌躇难决。



总觉得这些选择都各有利弊,实在难以决出一个最佳人选出来。



王朗接着劝说道:



“今河南拥奉王室,投河南,便等于投靠汉室朝廷。”



“此宜从一也。”



“刘玄德乃汉左将军,与四世三公的袁氏也是姻亲。”



“此宜从二也。”



一提到袁氏,就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



但这句话真正有含金量的是后半句,而非前半句。



若说四世三公,并非袁氏专利。



弘农杨氏,也是四世三公,杨修就出自这个家族。



但他们家的影响力,明显比不上袁氏。



包括汝南许氏,也是三世三公。



许劭就出自这个家族,其影响力依然远远比不上袁氏。



袁氏号称门生故吏遍天下,是个什么概念呢?



保守估计,袁氏的门生多达数千人。



你想一个中央政府才养多少官员。



上至朝廷大员,下至地方郡守。



这主要得益于两汉实行的察举制,做官必须要有人举荐。



以袁家在官场的地位,上至三公下至郡守、县令。



经过了四代人,近百年的经营,由袁家举荐出来的官员不可胜数。



权倾朝野的董卓,曾经说过,“但杀二袁儿,则天下自服矣。”



你便知道袁氏在当时是什么影响力了。



顺带一提,董卓自己就是袁氏的门生。



把冀州让给袁绍的韩馥,也说,“吾本袁氏故吏,度德而让。”



此外,天下间唯二的四世三公,弘农杨氏,跟袁氏还是姻亲关系。



所以,汉末家族,真的是一个庞大的关系网。



刘备是帝室苗裔,汉左将军,其夫人是袁氏嫡女。



光这一层背景,就值得王朗力荐华歆,向徐州投诚。



他们豫章本郡有不少官员,都是袁氏故吏。



既然老刘家与老袁家有这样一层关系,袁术的族弟袁胤又已经向徐州投诚。



那为什么豫章不紧随他们的步伐呢?



“今左将军上禀朝廷之命,下奉献黎庶之托。”



“为天子、朝廷安定淮南。”



“若能举豫章之土,献予河南,也是华某之幸事也。”



终于,华歆被王朗说动。



决定举豫章之地,向河南投诚。



“只是未知谁人可为我出使徐州,面见李子玉。”



“……便由朗亲自去吧。”



王朗一拱手,“吾久闻李子玉贤名,其以少年之纪便为刘营谋主。”



“如今未至而立之年,便督淮南军政,节制两郡人马。”



“这样的奇才,一定能够意识豫章的战略价值。”



这也是王朗再寻找一个脱身的机会。



他自败给孙策后,孙策想让为自己效力,王朗不肯。



于是孙策便不许王朗离开江东。



倒也没软禁他,只是不许他过江。



王朗来找华歆,本也是想向他求助。



希望他这个一郡长官儿,帮他一把,帮他潜逃出长江。



华歆毕竟是郡一把手,想办法送出去一个人还是没问题的。



且他与王朗是故交,关系很好。



有了王朗的保证,华歆心中也宽慰了不少。



“……如此最好不过,景兴到徐州时,一定要仔细探查李翊为人。”



“切莫使豫章所托非人,否则华某罪过大焉。”



华歆再三叮嘱,王朗连连保证。



随后,华歆秘密安排船只,把王朗送入长江。



自己则回复虞翻,表示须要先考虑考虑孙策的请求。



这是他的拖字诀。



同时,华歆也抓住了孙策的软肋。



孙策此时远没有历史上那么强大,却不得不提前拉拢华歆。



因为他接下来要出兵荆州。



豫章,尤其是治所南昌县,可以作为重要的后勤补给地。



孙策现在也不敢乱来,害怕把华歆逼急了,投靠刘表。



这对马上要与荆州开战的孙吴而言,绝非好事。



所以当华歆使出拖字诀时,虞翻也不好逼迫他。



只能先书信一封,发回吴地,备言其事。



孙策见此,只回信说,让虞翻先稳住华歆。



他随后便到。



不表。



……



又是一年冬来到。



今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稍晚一些。



但却远比过去几年都要更冷。



由于赶上新年,一向是个大忙人的李翊,难得将工作推去。



反倒回家和家人们团聚,把酒言欢。



新年嘛,就陪着家里人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也算是尽到一个家长的责任。



另一个原因就是,袁莹有身孕了。



虽然她是后来的,但确实比麋夫人要快。



考虑到这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李翊对此还是颇为重视的。



悉心照顾袁夫人。



而除李翊之外,最为开心的当属刘备。



得知军师有后了,竟比自己有后还兴奋。



立马强制下令让李翊回家照看孩子,府中事务,可暂时搁下,交由庞统、荀攸等人代为处理。



没办法,军师有事,就劳累劳累其他人吧。



当然,一些军国大务,手下人不好决定的,还是得送到李府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