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我。”



李翊背着手,领着庞统参观徐州治所。



“我听闻你常常自言,‘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有一日之长’。”



庞统忙道:



“不敢当,统这点才识在郯侯面前可就上不得台面了。”



庞统出身大族,这种职场话术几乎是信手拈来。



“……呵呵,好好好,眼下我正有一事须要解决,士元可为我出谋划策。”



“若能为郯侯分忧,统之幸事也。”



嗯……



李翊一颔首,澹澹道:



“士元应该知道刘将军委我以两郡军务,督广陵、九江之事。”



“刘将军此意,是欲将淮南之事尽付于我。”



庞统连连点头,认真听着。



“不知士元可知,前灭袁术,我与刘将军各纳一女。”



“……略有耳闻。”



庞统淡淡答。



“得益于与袁女结亲,丹阳袁胤以向我徐州投诚。”



“丹阳乃江南重点,可制江东。”



“我力保袁胤,正是此故。”



李翊背着手,边走边说。



“只是丹阳豪族甚多,袁胤也疲于应付。”



“近日其向我上书,希望我派人前去帮衬一二。”



庞统一扬眸,当即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李翊在丹阳扶植了一个傀儡势力,用来作为淮南与广陵的荫蔽。



本来作为一个缓冲势力,现在的丹阳是绝对合格的。



但听李翊的意思,他还想巩固袁胤在丹阳的统治,以间接加强自己对扬州的控制力。



事实上,按照历史线,孙策在明年就会进攻丹阳,击败袁胤。



这个位面,李翊已经提前收复了袁胤,由徐州作保,又引刘表插手扬州事务。



孙策肯定是不可能再按照历史线那般规划战略的。



饶是如此,李翊依然希望巩固袁胤在丹阳的统治。



毕竟无论是他还是刘备,与袁胤是有姻亲关系的。



不要小看这一层关系。



整个汉末三国,几乎都是靠血缘姻亲为纽带,来维持人际关系。



像袁绍与袁术那么不对付,明争暗斗了一辈子。



结果袁术走投无路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袁绍。



而袁绍也是真的派了人去救他。



“丹阳多豪族,袁府君掣肘其中,唯有施以暴,方能制之。”



庞统当即提出自己,关于巩固丹阳统治的意见。



“哦?”



李翊眉梢一挑,牵唇笑道:



“士元是建议我加兵于丹阳吗?”



“非也。”



庞统当即摇了摇头,“郯侯既然为河南规划了息养民力的战略,就不宜再起兵事。”



微微一顿,庞统贴在李翊身前,小声说道:



“今袁术方灭,丹阳之众人心不宁。”



“郯侯何不命袁胤设下一宴,以抚慰人心为由,邀请各大豪族前来赴宴。”



“然后于宴上擒之,则丹阳可立定也。”



擒贼擒王,压服豪族的方式大多都是先杀鸡儆猴。



刘表、刘璋都是这么干的。



“……呵呵,这个提议倒是不错。”



李翊微微颔首,他估计袁胤其实是想干但不敢干。



毕竟这种事儿太需要魄力了。



所以专门写信来向自己求助,明面上说希望派人前来帮衬。



实际上就是试探自己的态度。



看看李翊是不是真的会死保自己。



万一袁胤真这么干了,把豪族给得罪了,结果丹阳还没平定。



那他就完犊子了。



李翊当即密书一封,让袁胤就效仿刘荆州、刘益州摆鸿门宴,杀鸡儆猴。



放开手干,背后自有徐州为你撑腰。



“士元可知我为何急着平定丹阳吗?”



李翊又接着问。



庞统笑着答:



“今河北势大,兵多将广,纵合刘将军与曹司空之力,亦难相抗。”



“故郯侯希望多收附庸,用为助力。”



“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乃精兵之地也。”



“想必郯侯也是希望得到丹阳兵,作为战力补充。”



哈哈哈……



李翊仰头大笑,跟聪明人交流就是省事儿。



丹阳出精兵,这个是常识。



从西汉时期的李陵,到东汉时期的冯绲,都用丹阳兵为主力。



至于汉末三国,曹操、刘备、陶谦、孙策、袁术,全都在丹阳征过兵。



丹阳兵有多抢手,自不必多说。



但是,



在赞美丹阳兵骁勇善战,民风彪悍之时,也会衍生出一个问题。



丹阳人这么能打,代价是什么呢?



代价就是,丹阳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地,被山越人霸占。



所谓丹阳兵,其实本质上是取自山越兵。



这些蛮兵的特点就是没什么文化,缺乏将略才干。



出不了名将,只能出悍将。



所以让丹阳人冲锋打仗还行,让他们独自领一军团,就会被打得溃不成军。



此外,丹阳幅员数千里,地域广阔,大山众多,沟壑纵横,山林茂密。



自然环境非常恶劣。



这导致了丹阳的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有句话叫,“穷山恶水出刁民。”



要不然怎么说丹阳“民多果劲,好武习战”呢?



说好听点才叫好武习战,说难听点就是一群街溜子。



山越本地民族,与汉民混居在山地里。



他们蔑视皇权,不缴纳赋税,不屡行徭役。



为了躲避朝廷赋税,披荆斩棘,专门对抗官府过来的抓捕人员。



可不就养成了果劲的民风吗?



外加丹阳的铁矿资源十分丰富,以及汉人带来的冶铁技术。



导致丹阳人自己造甲胄刀兵,人人都能习武操练。



不过即使如此,山越兵依然是许多诸侯征兵的对象。



一般来说,



异民族语言不通,会影响交流,导致将领指挥困难。



但丹阳这群山越人特点,偏偏就是已经汉化完成了的。



常年与汉民族混居,导致山越人基本人人说一口流利汉话。



“山越人虽然骁勇善战,但到底是各自为战,目标浅薄。”



“若是能够逐一击破,应该不难。”



庞统向李翊阐述自己的观点。



“若是郯侯想用丹阳兵,不妨采用镇抚并用的手段。”



“趁山越存粮即将用尽之时,抢先割收山越的稻谷。”



“如此丹阳民畏其威,而怀其德,必然相从。”



庞统洋洋洒洒献上自己,收服山越人的计策。



李翊听罢,笑道:



“人言士元乃楚地良才,能兴世立业。”



“今日观来,楚人诚不欺我。”



庞统躬身答,“郯侯过奖了。”



其实庞统用计,一直都是偏阴狠的。



以至于刘备都觉得庞统有时候太过激进了。



为此庞统还被后世许多学者批评过。



说他虽然与诸葛亮齐名,因为死的早,所以没法和诸葛亮比。



但即便不早死,也比不上诸葛亮。



因为庞统的计策过于功利,缺乏王道。



事实上,汉末大部分谋士用计都是偏阴狠的。



乱世之中就是这样,人不狠,站不稳。



即便是诸葛亮,也曾劝刘备劫持刘琮,抢夺襄阳。



不过就跟庞统劝刘备席上杀刘璋一样,都被刘备给拒绝了。



“我即修书一封,依士元之计,说与袁太守。”



“让他在秋收之时,抢夺山越人的稻谷。”



“事若就,再以王道抚慰,山越人必向我投诚。”



李翊欣然采纳庞统之计,再秘书一封,发往丹阳。



不表。



……



(本章完)    。:(3/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