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指挥。”



“任何阴谋诡计在兵锋摧倒面前,都是徒劳。”



“我意已决,明日堂堂正正与刘备交手一场,诸君不必再议!”



吕布闻言,只好作罢,怏怏而退。



下来找到陈宫,问策道:



“袁术不肯放我走,如之奈何也?”



陈宫答道:



“为今之计,需赶紧发书送往刘备处。”



“莫使明日两军混战,误伤彼此。”



“且看李翊有何话说。”



言外之意,就是写信给李翊,让他来安排。



毕竟当初是他策反了吕布,现在吕布留在袁术处,具体该如何用。



还得听李翊的。



吕布从其言,当即拟写了一封书札。



遣心腹之人,连夜送至徐州大营。



收到书信过后,李翊交给刘备,刘备又召众人一同前来商议。



“此前备还在想,自龙亢会战一来,吕布去往了何处,不想其仍留袁术军中。”



刘备拿起吕布送来的书信,依次传给手下人看。



荀攸见此,喜道:



“此前李军师曾言,奇正相合,方为制胜之道。”



“我军已有堂堂正正之师,尚缺一支奇兵。”



“吕布骁勇,其部众亦多健儿,正可用为奇兵,于明日大战之用。”



刘备一捋胡须,负手说道:



“若能使吕布临阵倒戈,袭取袁术后路,则此战我军必胜。”



“然此辈终究不是信义之人,不知是否该予以重任托付。”



刘备的担忧是根据吕布的履历来的,他把目光看向了李翊,征询他的意见。



李翊一扬眉,正色分析道:



“吕布虽有虓虎之勇,却并无英奇之略。”



“其人轻狡反复,唯利是视,此正可于我为用。”



刘备颔首,当即将吕布之事全权交给了李翊处理。



李翊亲自提笔回信,定下一计,与吕布约定好了计策内容。



待明日时机到时,便协助徐州军打配合。



事若就,李翊会屡行诺言。



劝刘备上奏朝廷,表吕布为右将军,赐金印紫绶。



吕布在收到回信之后,大喜过望,即召陈宫、成廉等将备言此事。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诸将皆战意盎然,摩拳擦掌,准备明日厮杀。



……



次日,东方既白。



一缕晨光洒在徐州军大营上,营门大开。



刘备、李翊并马而行,昂首踏出营门。



随后,各道营门尽数打开。



张飞、赵云、田豫、牵招、太史慈等诸将,各统本部兵马,气势磅礴的离了大营。



两万大军,会合一处,沿着淮水南岸,稳步向涂山脚下前行。



正午时分,大军抵达涂山山脚,正欲袁术军。



此地北面是淮水,南面便是群山。



中间则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开阔原野,简直是天设的战场。



马蹄扬尘风变色,呼啸绕长戈。



刘备扶剑立马,举目眺望。



旷野一望无际,一条条的黑线,正从地平线上升起。



变得越来越粗,越来越近。



陡然间。



无数的战旗、甲胄、刀枪撞入眼帘。



四万袁军士卒,挟着地动山摇之势,卷涌而来。



旌旗猎猎,战鼓登登。



疾风谡谡而来,长驱直入,携兵戈相撞的清脆,战马嘶鸣的激越。



飞向山河大地,飞向万里长空。



两军于涂山下,形成对峙之势。



“主公,那里便是袁术的军帐!”



李翊取下望远镜,摇手向前方一指。



刘备扶剑而立,面色波澜不惊,平静如水。



袁术率先催马出阵,将手搭在眉间,举目眺望。



隐隐约约看见刘备的帅旗,当前遣人至阵中传话。



“大耳贼,吾誓杀汝!”



“趁早缴械投降,给你留一具全尸!”



刘备亦不留情,当即也使人传话。



“叛逆之贼,断脊之犬,安敢在此狺狺狂吠!?”



嗯啊?!



袁术闻言大怒,当即回头冲诸将喊道:



“谁敢为先锋,替我斩了这大耳贼。”



“我要将他耳朵割下,用来下酒。”



诸将对视一眼,未有人接茬。



吕布主动上前,请缨道:



“袁公,布愿为先锋,斩杀刘大耳。”



你?



袁术上下看他一眼,他万没想到自己诸多将领无一人敢打头阵。



反倒叫吕布一外州客将领先。



长史杨弘上前说道:



“吕将军有万夫不当之勇,由他出阵,必能重挫徐州大军。”



即便杨弘不说,袁术也会派遣吕布出战。



此前龙亢内贼私通之谜,袁术下来细想仍觉古怪。



既然吕布主动请缨,正好试试他的忠心。



如果他真的击破了徐州军,自然再好不过。



证明其忠心可嘉,且使我军拔得头筹,占据先机。



他要是败了,受损的也不是自己的兵马。



顺带也能消磨一下徐州军的锐气。



简直一石二鸟!



“善,奉先将军真是忠勇可嘉。”



“便由你去打头阵吧。”



袁术一捋细髯,咧嘴笑道。



……



(本章完)    。:(3/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