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求追读!)
义秉性忠贞,智勇双全,今若失之交臂,悔之不及。”
李翊见刘备没有马上下定决心,再次在一旁给他打强心剂。
他知道刘备在犹豫什么。
对于一个在军中没有任何资历的人,上来就要给别部司马的高官儿,是要顶着很大的压力的。
像李翊好歹只是文职,此前又曾建过功。
太史慈则是完全没有在刘备帐下效过力,建过功,在军中这种最讲究资历功勋的地方,是很难服众的。
但在李翊看来,功勋与资历都是可以慢慢熬,慢慢争取的。
现在的做法,无非就是提前给太史慈贷款了一个别部司马。
所冒的风险,不外乎就是赌太史慈是否真的有大将之才,未来是否真的可以建功立业。
李翊站在上帝视角,当然无所顾忌。
刘备却是站在主公视角,要顾全大局。
他不仅要靠与太史慈仅有的一面之缘,判定其才,更要相信李翊的识人之能。
须臾,刘备颔首:
“好,就依军师所言。”
“我命宪和拟一道征辟表文,许以别部司马一职,令其去东莱征辟太史慈。”
唔?
李翊微微一笑,没想到刘备在这种事上意外的很有魄力。
刘备知李翊在想什么,便解释道:
“不怕军师笑话,备无甚才能,但也知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我以诚心待人,人必以诚心待我。”
“太史子义乃军师力荐,备也与他有过一面之缘。”
“向者其愿为大义,求助于备,其秉性忠贞,可以得见。”
“若其能与备合力,何愁大事不成?”
听到这儿,李翊笑出了声。
这正是他所期望听到的话。
刘备性格火爆,有时候脾气上来了,谁都拽不回来。
比如刘备入蜀后,在一次与曹军的作战中,形势不利,本来应该马上撤军的。
刘备却大怒不肯撤军,无人敢来劝谏。
当时箭如雨下,法正便挡在刘备身前。
惊得刘备大喊:“孝直避箭。”
法正道:“连明公都冒着箭雨飞矢,我又有什么理由躲避?”
刘备无奈,只得下令撤军。
可见对于刘备的倔脾气,有时候也可以试着反着思路来。
李翊与刘备在敲定了要征辟的人选后,心情大好,两人接着往前走,走到了一座林园里。
这林园原本是陶谦生前修建的,刘备专门把它留给了李翊。
因为李翊此前在山中修行,如今却被刘备留在了这四四方方的阁楼里,心中也有愧疚。
便把这上好的园林给了他,也算是一种补偿。
“……呵呵,先生观此林景致如何?
李翊见刘备没有马上下定决心,再次在一旁给他打强心剂。
他知道刘备在犹豫什么。
对于一个在军中没有任何资历的人,上来就要给别部司马的高官儿,是要顶着很大的压力的。
像李翊好歹只是文职,此前又曾建过功。
太史慈则是完全没有在刘备帐下效过力,建过功,在军中这种最讲究资历功勋的地方,是很难服众的。
但在李翊看来,功勋与资历都是可以慢慢熬,慢慢争取的。
现在的做法,无非就是提前给太史慈贷款了一个别部司马。
所冒的风险,不外乎就是赌太史慈是否真的有大将之才,未来是否真的可以建功立业。
李翊站在上帝视角,当然无所顾忌。
刘备却是站在主公视角,要顾全大局。
他不仅要靠与太史慈仅有的一面之缘,判定其才,更要相信李翊的识人之能。
须臾,刘备颔首:
“好,就依军师所言。”
“我命宪和拟一道征辟表文,许以别部司马一职,令其去东莱征辟太史慈。”
唔?
李翊微微一笑,没想到刘备在这种事上意外的很有魄力。
刘备知李翊在想什么,便解释道:
“不怕军师笑话,备无甚才能,但也知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我以诚心待人,人必以诚心待我。”
“太史子义乃军师力荐,备也与他有过一面之缘。”
“向者其愿为大义,求助于备,其秉性忠贞,可以得见。”
“若其能与备合力,何愁大事不成?”
听到这儿,李翊笑出了声。
这正是他所期望听到的话。
刘备性格火爆,有时候脾气上来了,谁都拽不回来。
比如刘备入蜀后,在一次与曹军的作战中,形势不利,本来应该马上撤军的。
刘备却大怒不肯撤军,无人敢来劝谏。
当时箭如雨下,法正便挡在刘备身前。
惊得刘备大喊:“孝直避箭。”
法正道:“连明公都冒着箭雨飞矢,我又有什么理由躲避?”
刘备无奈,只得下令撤军。
可见对于刘备的倔脾气,有时候也可以试着反着思路来。
李翊与刘备在敲定了要征辟的人选后,心情大好,两人接着往前走,走到了一座林园里。
这林园原本是陶谦生前修建的,刘备专门把它留给了李翊。
因为李翊此前在山中修行,如今却被刘备留在了这四四方方的阁楼里,心中也有愧疚。
便把这上好的园林给了他,也算是一种补偿。
“……呵呵,先生观此林景致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