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学习上缺少天赋,可他喜欢看书,这就非常好。人可以没学历,但不能没文化。”



这么说着,她给麦庆兰示意了个眼神,麦庆兰用眼睛的余光看向客厅,棒梗干活的身影更加卖力气了,还有种自豪感呢。



谁不知道他不喜欢读书,可到了钢城,他把西游记都看了三遍,整整三遍啊!



你就说,这个年代从大街上随便薅一个人出来,你问问他读过几遍西游记!



他敢打赌,自己一定比绝大多数人强!



其实这屋子不怎么隔音,尤其是厨房到客厅只有一道门隔着,这会儿门还敞开着。



周姨和彪婶在客厅说话他听的一清二楚,这个年岁的孩子内心敏感着呢。



当听彪婶提起自己住在这边是否会麻烦周姨时,他的心也是提着的。



彪叔的媳妇儿可不就得叫彪婶嘛,在家他就是这么叫的,彪叔也没说什么。



周姨说的那几句话可算是说到他心坎上了,关于他没有学习天赋这些话,他一点都不在意,因为他就是不喜欢学习。



当周姨夸奖他爱读书的时候,他也是有些不好意思的,毕竟西游记他都读了三遍。



为啥要读三遍呢?



因为第一遍和第二遍没读好,他的心思有些浮躁,很多内容都落下了。但读到第三遍的时候,他的心才算是安静了下来。



真正了解了书中的故事,再听周姨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给他分析这里面的人情世故、做人做事的道理,再结合这些日子东奔西走的经历和所见所闻,他才认识到读懂一本书对他来说多么有用。



客厅的水磨石地板砖、家具上的边角旮旯、楼梯踏板上的缝隙……通通被他收拾了一遍以后,他将打扫卫生的工具放回到卫生间,听着厨房里周姨同彪婶“悄悄”地说着他是多么喜欢看书,又是多么聪明的话语,他很自觉地去了书房,找了昨天周姨交给他,让他开始读的《三国演义》看了起来。



你还别说,以前拿枪逼着他都不会看一眼的大本书,现在只听周姨“悄悄”夸奖他就能读的进去,而且读起来津津有味的呢。



这可得说一句,周姨从来没有当着他的面夸奖过他,更没说过他聪明。



他都十四岁了,当然懂大人的心思,有些实话是不能当着孩子面说的,所以他就是喜欢读书,就是聪明呗!没错了——



-----------------



“呦,读三国呢——”



李学武从客厅叫棒梗吃晚饭喊了三声都没动静,他怀疑这小子是不是睡着了。走进书房来看,却见这小子是看书入迷了,没听见他的招呼。



这可真是新鲜事啊,他要把这件事写在书信上邮寄给秦淮茹,估计他妈都不会信。



呵呵,棒梗这孩子打小就聪明,要不是不打的话就更聪明了。



他要写信告诉秦淮茹说他儿子出息了,都能捧着大本的三国读入迷了,秦淮茹都得给自己两巴掌,赶紧把信点火烧了。



为啥?怕人家看见。



甭说这楼上楼下的新邻居了,就是四合院的老邻居又有几个不知道棒梗的。



说他看书看入迷了,谁信啊,还不得寻思这孩子是不是病了,高烧烧糊涂了。



可就是这么一个所有邻居,甚至连亲妈、亲奶奶都不相信他会读书的孩子,现在开始用工了,这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啊。



李学武弯下腰看了看他手里的书,伸手揉了揉他的脑袋问道:“读出什么来了?”



“武叔,你回来了。”



棒梗像是才从书本里回过神,愣愣地看了他一眼,这才打了招呼。



李学武笑了笑,手指敲了敲他的书,再一次问道:“我问你,你都读出什么了,这么认真,我叫你吃饭你都没听见。”



“啊?吃饭了吗?”棒梗一下子便有了精气神,这辈子唯读书和吃饭不可辜负啊!



“呵呵——”李学武伸手按住了大脸猫的肩膀,非要他回答这个问题不可。



大脸猫这才反应过来,武叔还等着他回答问题呢。



“那个……其实我也不太知道……”棒梗有些脸红地低下头,说道:“我才刚刚开始读呢,是周姨告诉我的,说能从这本书里看出江湖的本质。”



“哦?那你说说,江湖的本质是什么?”李学武笑着揽了他的肩膀往书房外走,边走边问道:“你连这个都读懂了?”



“是周姨说的——”棒梗仰起头看着干爹回答道:“周姨说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唔——”李学武了然地点点头,低头看着干儿子说道:“你周姨说的没有错,但干爹还得教你一句啊,这江湖确实不是打打杀杀,但你得先学会打打杀杀,然后才会有人跟你谈人情世故,懂了吗?”



“啊——我好像是懂了。”



棒梗的眼神都明亮了许多,似乎一瞬间便开了窍,懂了以前很多想不明白的事。



周亚梅站在厨房门口,好气又好笑地看着这爷俩,道:“你就是这么教孩子的?”



“哎,不要文人相轻嘛。”



李学武笑着推了棒梗进厨房吃饭,对周亚梅说道:“你教的是理论,我教的是实践,这理论就是要结合实践才能奏效。”



他进了餐厅以后,看向付之栋问道:“儿子,你说,干爹说的对不对?”



“好像——”付之栋有些犹豫地看了看他妈,又果断地看向干爹说道:“是对!”



“呵呵呵——”麦庆兰见他逗孩子们,便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周亚梅对他的狡辩毫无办法,只能瞪了他一眼去端早就拌好的凉菜。



东北这个时节没什么好菜,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海带丝算是饭桌上难得的好凉菜了。



白菜猪肉馅的饺子,凉拌海带丝,李学武在家是不喝酒的,今天又是家宴,所以只吃饺子不喝酒,气氛不热烈,但足够温馨。



周亚梅白天是要去码头上班的,虎妞大了一点以后麦庆兰也时不时地过去帮忙。



其实在东风船务并没有麦庆兰的岗位,周亚梅也从未给她开过工资,只是麦庆兰有这个自觉罢了。



虽然没有她的工资,可李文彪的待遇是真真切切养活了她和虎妞的,而且绰绰有余。



有李学武在钢城,还能亏待得了她们娘俩?连她母亲都不来钢城,只由着她一个人带孩子。



也不是这年月的姥姥心狠,而是麦庆兰父亲身体也不咋地,需要人照顾。



虽说俱乐部供应一日三餐,麦小田可以在餐厅吃饭,可哪有人照顾来的方便啊。



她母亲回京照顾她父亲,主要是盯着她父亲不要过度劳累,自从俱乐部的戏班子能同红星钢铁集团的文工团一起演出后,她父亲好像年轻了许多,重新有了工作的动力。



尤其是佟慧美和金姣姣两个姑娘技艺日渐成熟,在艺术上逐渐显露出了头角。



两个姑娘本意是要拜她父亲为师,跟着她父亲学艺做艺,是他父亲不愿意的。



佟慧美和金姣姣两人是由麦小田作为引荐,拜了京剧行里最负名望的大师为师,虽然这段师徒关系维系的时间很短,那位大师甚至都没有真正教导过这两位关门弟子。



但是,大师的亲闺女代师授业,将门派里最宝贵的技艺都传给了两人。



这门派的技艺是秘不传人的,除非是亲传弟子。对方是感念两人背后的影响,在她父亲最后的那段时间解决了大问题,大难题。



在这些难题和问题面前,就是家传的手艺又有何不能报恩的,况且还是父亲临终前亲自承认的关门弟子,走了正式流程的。



说来也是好笑,佟慧美和金姣姣两人年岁不大,在这行里的辈分可是不小。



尤其是门派显赫,同门众多,看着像小师妹,实则是师叔祖,着实有点乐子。



再加上两人有贵人扶持,能在这个时间段登台唱戏,足以称得上是光耀门楣了。



两人带艺投师能为同行和师门所接受,还得感谢她们那位没德行的师父,有人能作证,两人是被她们师父欺骗和遗弃的,不算背叛宗门,更不算背信弃义。



两人的品行和德行也在最近一两年得到了认可和追捧,这声师叔祖叫的心甘情愿。



为什么?



这年月唱戏的有多难,谁知道?



自从佟慧美和金姣姣在麦小田的教导和帮助下借助红星钢铁集团的舞台登台表演以后,便在小范围内引起了一定的影响。



主要是两人的底子很好,再加上有名师指点和护持,就算是表演特定的剧目也能唱出彩,唱出名声来。



这年月还剩下几个能登台的,她们跟着红星钢铁集团文工团唱的是红戏,一点都不怕人找麻烦,这名气还真就积累起来了。



有了名气还能不忘本,在同李学武请示以后,又同文工团请示请托,最终将师门内再难出头的年轻一辈带上了舞台。



老一辈名气太盛,她们带不动,也不敢带,但是这些师门后辈年轻人,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舞台表演经验和锻炼,这辈子就废了。



师门的老人见她们能如此,哪个不是心服口服,叮嘱晚辈一定要恭恭敬敬,认认真真学做人做戏,万万不敢给两人招惹麻烦。



所以李学武是没去看她们的后台,要是去看了一定会忍不住笑出声。



两个小姑娘上台有一众徒子徒孙拱手两侧送上去,下台了有一众孝子贤孙端茶送水接下来,真正做到了年纪轻轻就是老前辈了。



麦小田同那些老前辈们是一个心态,自己这辈子人算是不成了,可总得给京剧留下点什么,但凡能出把子力也就死无遗憾了。



你要问他们有没有私心,真就是为了京剧才如此服从吗?



当然不是,任何人做任何事必定都要带着目的,否则谁会主动去做事。



麦小田等人托举佟慧美二人步步高升,是看重两人的背景深厚,在这个年代能活下去,是值得捧也能捧得红的具有潜力的角。



看戏看什么?看角。



早前戏班子开戏卖钱必定要挂牌子,说今天唱什么,哪个角要登台。



你不服?就应了这个活,时代不给他们登台的机会,连带着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饮食男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武文弄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武文弄沫并收藏饮食男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