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更好了。”
江易听了之后微微点头,当初也是这么想的。
只是兵力不足,无法切断梁军的补给线。
广同、通平、曲安三线以东百姓向西搬迁,百姓的房屋也破坏了。
等到了阴雨天,甚至到了冬天,梁军没有遮风挡雨的地方。
他们也只能住在帐篷里,虽然能起到挡风雨的作用,却没有住在房屋里那么暖和。
田地里的粮食也提前收割了,虽然会影响产量,但免得让梁军收割。
“来汉阳的路上看到了,有些地方田中无粮。房屋毁坏至不能居住,百姓全部搬迁,刺史大人此举甚妙。”
这也是最好的举措,虽然百姓遭受了损失,但对战争有利。
“我已经给那些百姓补偿了,以后在税收方面给他们减免。”
好在大多数百姓支持江易,那些搬迁的百姓得到妥善安置。
“等刺史大人打败了来犯之敌,不要急着扩张领土。先好好经营汉州,并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要做到步步为营。”
刘峥向江毅提建议,这样才能够长期稳步发展。
“你的建议我记下了,汉州这个地方产量并不高。又如何广积粮?汉州四周有强敌,难道朝廷就不会下旨让边关将士来打我们。”
“刺史大人不必担心,边关将士不会来攻打汉州,他们的职责就是抵御大梁以外的敌人。”
边关将士是不管国内乱不乱,即便是一个朝代灭亡了,边关依旧毫不动摇。
这也是有先例的,刘峥认为江易的担心有点多余。
“千百年来王朝更迭,边关将士恪尽职守,也有的边关被外族势力攻破。而那些将士与所守边关共存亡,他们值得敬佩。”
江易很认同地点了点头,自从掌控汉周以来,定期给边关送去钱粮。
就是让他们安心守卫边关,国内的事不用他们操心。
当初唐阙知道江易武力夺取汉阳,逐步控制汉州。
他的刺史官职没有得到朝廷认可,也就是不合法的。
唐阙得知之后,并没有派兵镇压江易等人。
“刺史大人还要继续给边关送去钱粮,满足他们基本需求。以保证边关稳定,只有这样,辽军才不那么容易进入汉州境内。”
辽军只能从其他州县打过来,江易可以率军以逸待劳。
江易对刘峥分析得头头是道感到很满意,觉得是个人才。
那就考验刘峥对地方的管理能力,于是想到让他去管理一个县。
“让你担任县令,你能不能管理好。”
“刺史大人不如让我担任知府,让我管汉州事务,看我的能力如何。”
让自己管一个县,感觉大材小用了。
两人又谈到了粮食问题,这是他最关心的。
从周边国家购买粮食,也不是长久之计。
汉州这边土地大多不肥沃,粮食产量也不高。
江易听了之后微微点头,当初也是这么想的。
只是兵力不足,无法切断梁军的补给线。
广同、通平、曲安三线以东百姓向西搬迁,百姓的房屋也破坏了。
等到了阴雨天,甚至到了冬天,梁军没有遮风挡雨的地方。
他们也只能住在帐篷里,虽然能起到挡风雨的作用,却没有住在房屋里那么暖和。
田地里的粮食也提前收割了,虽然会影响产量,但免得让梁军收割。
“来汉阳的路上看到了,有些地方田中无粮。房屋毁坏至不能居住,百姓全部搬迁,刺史大人此举甚妙。”
这也是最好的举措,虽然百姓遭受了损失,但对战争有利。
“我已经给那些百姓补偿了,以后在税收方面给他们减免。”
好在大多数百姓支持江易,那些搬迁的百姓得到妥善安置。
“等刺史大人打败了来犯之敌,不要急着扩张领土。先好好经营汉州,并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要做到步步为营。”
刘峥向江毅提建议,这样才能够长期稳步发展。
“你的建议我记下了,汉州这个地方产量并不高。又如何广积粮?汉州四周有强敌,难道朝廷就不会下旨让边关将士来打我们。”
“刺史大人不必担心,边关将士不会来攻打汉州,他们的职责就是抵御大梁以外的敌人。”
边关将士是不管国内乱不乱,即便是一个朝代灭亡了,边关依旧毫不动摇。
这也是有先例的,刘峥认为江易的担心有点多余。
“千百年来王朝更迭,边关将士恪尽职守,也有的边关被外族势力攻破。而那些将士与所守边关共存亡,他们值得敬佩。”
江易很认同地点了点头,自从掌控汉周以来,定期给边关送去钱粮。
就是让他们安心守卫边关,国内的事不用他们操心。
当初唐阙知道江易武力夺取汉阳,逐步控制汉州。
他的刺史官职没有得到朝廷认可,也就是不合法的。
唐阙得知之后,并没有派兵镇压江易等人。
“刺史大人还要继续给边关送去钱粮,满足他们基本需求。以保证边关稳定,只有这样,辽军才不那么容易进入汉州境内。”
辽军只能从其他州县打过来,江易可以率军以逸待劳。
江易对刘峥分析得头头是道感到很满意,觉得是个人才。
那就考验刘峥对地方的管理能力,于是想到让他去管理一个县。
“让你担任县令,你能不能管理好。”
“刺史大人不如让我担任知府,让我管汉州事务,看我的能力如何。”
让自己管一个县,感觉大材小用了。
两人又谈到了粮食问题,这是他最关心的。
从周边国家购买粮食,也不是长久之计。
汉州这边土地大多不肥沃,粮食产量也不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