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条件已经很好了,村干部也很支持教育工作,李家台子的村民对孩子们的教育也非常重视,去年中考,我们学校的初三毕业班,有九十六名学生考上了县里的高中,还有五十四名学生考上了县里的中专。”



杜树平听了,也不禁大为惊喜:“升学率能达到一半吗?”



“去年初三毕业班的学生一共有三百二十二人,差不多能有一半了。”



“好,好啊!李老师,今年中考,有没有信心再创新高呢?”



还创啊?



整个永河县,李家台子中学的升学率已经是最高的了。



“我们……继续努力,争取把升学率再往上提一提!”



随后,杜树平等人又参观了教室,操场……



“这里还有食堂?”



李天明忙道:“初中三个年级有很多其他村的学生,往来不方便,每天中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学校吃饭!”



“有补贴吗?”



“我们几个村子的支书商量好了,孩子们的伙食费,几个村子出百分之八十!”



杜树平点点头,还让一直跟在他身边的秘书记了下来。



离开学校,接着又一起去了养殖场。



现如今村里养殖场的规模又扩大了将近一倍,经过孙嘉璐的指导,已经形成了系统性的科学化养殖。



“过去我们常说,粮满囤,猪满圈,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现在看来,天明,你们村已经走在前面喽!”



杜树平说着,还俯下身子,从猪圈里抱起一只小猪仔。



“天明,现在你们这里,可以同时养多少头猪?”



“今年我们计划养一万三千头!”



一万多头。



跟着杜树平一起下来的市委领导们,闻言都不禁发出了一声惊叹。



要知道,海城最大的国营养殖场,今年也不过才养了两万五千头,李家台子这么一个小村子,养殖量居然能达到国营养殖场的一半了。



“你刚刚说的……科学化养殖,有机会的话,你们也去国营养殖场看看,互相学习,互相进步,争取来年再多养它几千头,怎么样?”



杜树平今天看上去兴致颇高,认识这么多年,李天明也不曾见他笑得这么开怀。



随后,李天明又陪着杜树平一行人去看了村里的农机设备。



杜树平又详细的询问了农业产业化的具体细节。



怎么分工,怎么分红,大规模集中种植的优越性。



李天明也都一一解答了,看着杜树平的秘书奋笔疾书的记录,他心里突然觉得有点儿没底。



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最后,杜树平等人又到了村口的工业园区。



上次来的时候,这里还只有几座车间,现如今已经成片了。



方便面生产车间、罐头生产车间、机械加工车间、电风扇装配车间、电饭煲装配车间……



挨个车间走过来,杜树平一行人也是大为惊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慎思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慎思量并收藏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