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里,他们都将生活在这里了。



顶着凛冽的西北风,一路往西,中间翻过了一道山梁,原本崎岖不平的路,渐渐变得平坦。



这是农忙之后,县里组织人手修的。



市革委一把手开了口,谁敢不照办,只不过沿途有的村镇任务完成的好,有的纯属糊弄事。



等王作先下次再来,说不得要扫落一地的乌纱帽。



李天明和李学庆一路上不住的点评,修得好的,夸上几句,糊弄事的,一顿臭骂。



六个知青挤在一起,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



“主任,回来啦!”



“天明!”



终于到了村口,经过工地的时候,众人纷纷打着招呼。



老知青们没往跟前凑,谁也不知道李学庆是不是憋着邪火。



只是在打量着拖拉机车斗里冻得瑟瑟发抖的六名新知青。



上一批来的几人忍不住羡慕,他们当时可是轮着坐马车回来的。



“建设,看着岁数都不大啊!”



最初下乡知青的年龄被定在了16周岁,也有一些年龄小的,但只是极少数。



70年开始调整为17周岁。



可新来的……



看上去也就十四五。



这个岁数到农村来,能干点啥?



谢建设犹豫了片刻,还是叫过来两个和他同一批的女知青。



“你们回去帮着烧烧炕,冻得够瞧的了。”



虽然未来有可能是竞争关系,但既然来了,就是战友,能关照的,还是要尽量做到。



“咱们人本来就不少了,又来六个……怎么住啊?”



有人提出了最实际的问题。



宋晓雨嫁人了,张青森返城了,知青点刚宽敞些,现在又一下子来了六个。



的确住不来了。



“村里肯定能想办法解决,咱们就别跟着操心了。”



村支部。



李天明正往拖拉机上搬粮食,一个人50斤,足够他们吃到年底分口粮了。



“大家来我们李家台子,我代表村支委和全体社员表示欢迎。”



这套词,李学庆已经说过很多遍了,熟练得很。



欢迎的话说完,接着就是警告。



这叫先礼后兵。



“我们村的人不欺生,但既然来了,有些话得讲在前面,县知青办没有你们的口粮,现在给你们发的,要吃到年底,都计划着吃,还有年底分口粮,是要记账的,等来年赚了工分抵。”



“还有就是,在村里别瞎折腾,城里的坏毛病,谁也不许带到村里来,谁要是咋呼着想在村里搞事,或者做些偷鸡摸狗的事,我肯定不饶他。”



六个人听着李学庆的训话,一个个噤若寒蝉。



“行了,就这么多,天明,送他们去知青点儿,先歇几天缓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慎思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慎思量并收藏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