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七章 两策虽险心怜民
刘黑闼身在祁县、太谷前线,心在全局。
他前日从祁县,专门遣吏返还临汾,向李善道献上了两个可破当前河东战局的计策。
两条计策,一个与李建成部有关;一个与李世民部有关。
前者他所献之策,是建议何不以一部精锐潜渡蒲坂,绕到李建成部的后方,对其形成夹击?
后者所献之策,亦与渡河有关,他建议何不潜渡永和关,与梁师都部夹击段德操?必能败之。段德操守御的延安郡,是李世民部的粮道所系,并是李世民部撤回关中的后方。段德操既败,延安郡地得之,李世民部唐军定然军心震恐,必就会仓促撤兵,然后西阻於黄河西岸,使其不得渡,主力自从东而三面夹击离石,尽歼李世民部在离石郡,并非不能。
这两条计策,公允地说,都很危险,但的确也都有获成的可能。
迂回绕后,夹击李建成部的此策,险在两点,一个是渡河,蒲坂对岸渡口有唐军守卫,渡河时极易遭敌截击;另一个是渡过河后,蒲坂渡对面的位置,在潼关的北边,如欲达成绕后夹击李建成此之意图,固然有潼关北边、靠着黄河的河谷之地可以艰难同行,但潼关守军获讯,必然会出关截杀,届时北为黄河,南为潼关,狭长通道中行军,稍有不慎,便会陷入绝境。
相对言之,潜渡永和关之策,虽亦涉险,然胜算高些。
“与梁师都部夹击”云云,前些时,梁师都南下进攻延安郡的时候,段德操、窦轨等就猜测是不是梁师都与李善道已有联络,因此他在这时再度进攻延安郡,以为配合,只是没有确凿证据罢了。其实他们所料的不错。对梁师都这个割据关中东北部的势力,李善道当然不会不派人去与他联络。早在出兵河东,兵马尚未到达河东时,李善道就已遣密使携书信潜入朔方,与梁师都取得了联系。所遣之使,即是屡次出使立功的张怀吉。张怀吉不负所托,为李善道招揽到了梁师都。——梁师都势弱,不是李唐的对手,愿意依附李善道也是情理中事。
只是,梁师都兵少,其人又没多少用兵之能,难以独当一面,故此即便在段德操所部的延安郡兵,已分出了部分改属李世民指挥,他却依旧连段德操也击败不了。不过话再说回来,他尽管兵微将寡,难成大用,可如果依刘黑闼之策,汉军遣一部兵马潜渡永和,与梁师都南北夹击段德操的话,段德操两面受敌,料就不是汉军与梁师都部的对手了,延安郡可下。
只要延安郡得手,李世民粮道断绝,后路被截,军心必乱。然后在河东的汉军主力乘势进击,三面合围,将其围困在离石一郡蹙狭之地,诚有尽歼之一定把握。
自然,此策也有风险,也是两点。首要仍是潜渡能否成功,永和关对岸一样也有唐军驻守;其次如果渡过河去,就等於是孤军深入敌境了,若能速战速决,短时间内就与梁师都合兵,击破段德操部,则尚可;若进战不利,延安郡南边的上郡等地势必驰援,长安也定然会遣兵来援,孤军就将陷於前边延安郡不克,后边唐军援兵已至,腹背受敌的危局。
因此,刘黑闼所献之此两策虽皆具奇效,然实亦俱为险中求胜。
如果获成,收获很大,甚至可以说是极大,可如果失败,代价亦相当惨重。
也因是,前天接到的刘黑闼之此两策的上奏,李善道反复斟酌,一再权衡,终未即决。
直至当下,陕虢战局出现了变化,李善道遂又将刘黑闼这两策提了出来。
屈突通等闻之,立刻就明白李善道这时提出刘黑闼所献这两策的用意所在。屈突通应声说道:“陛下是在考虑,刘大将军所献两策中之‘潜渡蒲坂’此策,现可用否?”
“正是。桃林一失,李建成
他前日从祁县,专门遣吏返还临汾,向李善道献上了两个可破当前河东战局的计策。
两条计策,一个与李建成部有关;一个与李世民部有关。
前者他所献之策,是建议何不以一部精锐潜渡蒲坂,绕到李建成部的后方,对其形成夹击?
后者所献之策,亦与渡河有关,他建议何不潜渡永和关,与梁师都部夹击段德操?必能败之。段德操守御的延安郡,是李世民部的粮道所系,并是李世民部撤回关中的后方。段德操既败,延安郡地得之,李世民部唐军定然军心震恐,必就会仓促撤兵,然后西阻於黄河西岸,使其不得渡,主力自从东而三面夹击离石,尽歼李世民部在离石郡,并非不能。
这两条计策,公允地说,都很危险,但的确也都有获成的可能。
迂回绕后,夹击李建成部的此策,险在两点,一个是渡河,蒲坂对岸渡口有唐军守卫,渡河时极易遭敌截击;另一个是渡过河后,蒲坂渡对面的位置,在潼关的北边,如欲达成绕后夹击李建成此之意图,固然有潼关北边、靠着黄河的河谷之地可以艰难同行,但潼关守军获讯,必然会出关截杀,届时北为黄河,南为潼关,狭长通道中行军,稍有不慎,便会陷入绝境。
相对言之,潜渡永和关之策,虽亦涉险,然胜算高些。
“与梁师都部夹击”云云,前些时,梁师都南下进攻延安郡的时候,段德操、窦轨等就猜测是不是梁师都与李善道已有联络,因此他在这时再度进攻延安郡,以为配合,只是没有确凿证据罢了。其实他们所料的不错。对梁师都这个割据关中东北部的势力,李善道当然不会不派人去与他联络。早在出兵河东,兵马尚未到达河东时,李善道就已遣密使携书信潜入朔方,与梁师都取得了联系。所遣之使,即是屡次出使立功的张怀吉。张怀吉不负所托,为李善道招揽到了梁师都。——梁师都势弱,不是李唐的对手,愿意依附李善道也是情理中事。
只是,梁师都兵少,其人又没多少用兵之能,难以独当一面,故此即便在段德操所部的延安郡兵,已分出了部分改属李世民指挥,他却依旧连段德操也击败不了。不过话再说回来,他尽管兵微将寡,难成大用,可如果依刘黑闼之策,汉军遣一部兵马潜渡永和,与梁师都南北夹击段德操的话,段德操两面受敌,料就不是汉军与梁师都部的对手了,延安郡可下。
只要延安郡得手,李世民粮道断绝,后路被截,军心必乱。然后在河东的汉军主力乘势进击,三面合围,将其围困在离石一郡蹙狭之地,诚有尽歼之一定把握。
自然,此策也有风险,也是两点。首要仍是潜渡能否成功,永和关对岸一样也有唐军驻守;其次如果渡过河去,就等於是孤军深入敌境了,若能速战速决,短时间内就与梁师都合兵,击破段德操部,则尚可;若进战不利,延安郡南边的上郡等地势必驰援,长安也定然会遣兵来援,孤军就将陷於前边延安郡不克,后边唐军援兵已至,腹背受敌的危局。
因此,刘黑闼所献之此两策虽皆具奇效,然实亦俱为险中求胜。
如果获成,收获很大,甚至可以说是极大,可如果失败,代价亦相当惨重。
也因是,前天接到的刘黑闼之此两策的上奏,李善道反复斟酌,一再权衡,终未即决。
直至当下,陕虢战局出现了变化,李善道遂又将刘黑闼这两策提了出来。
屈突通等闻之,立刻就明白李善道这时提出刘黑闼所献这两策的用意所在。屈突通应声说道:“陛下是在考虑,刘大将军所献两策中之‘潜渡蒲坂’此策,现可用否?”
“正是。桃林一失,李建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