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关虽然都失守了,但高唐镇守军至少比李神通强在一点,没有违反李世民的军令,当陈敬儿、王行本撤军时,未曾追击,没有因此中计。——话到此处,却李神通忍不住又往这道军报的前边部分,再又看了看陈敬儿、王行本夺关的经过。原来陈、王两人所用的夺关之法,竟是与他企图歼灭徐世绩部的计策,同出一辙,也是经山壁小径而为。只不过区别在於,陈、王获成,他失败了。将军报丢到案上,李神通别过脸,亦不去看徐世绩,更不回答他的问话。

  何须徐世绩将“欲劳公”一事的这“一事”是什么,具体道出?

  李神通自是已知其意,无非想让自己投降,为他去招降修化。却也太小看於人!好歹他也是李唐的宗王,纵然兵败被擒,然若欲他投降,万万不能!这点骨气,他还是有的。

  “李公,昨天俺已与你说过,圣上宽仁爱士,以明公之声望,若肯归顺,必蒙殊遇。隋政暴虐,英雄竞起,先前形势不明,且则罢了,方今形势已明,伪应谶纬若李密者已然败亡,至若李渊,亦此辈也,唯吾皇应图受箓,此诚天地共鉴。王师旌旗所指,关东尽平,河东很快也能平定。试观关中孤悬之势,岂能抗天命乎?智者见机而作,公何不便降?”徐世绩说道。

  李神通默然不语。

  徐世绩便又说道:“公若因与李渊兄弟之故而犹豫难决,世绩有一肺腑之言相告:不仅是为公己身,亦为公兄,公才应早降圣上。公降以后,既已明顺逆,便可致书李渊,劝其亦降,不失王侯富贵,使李氏不致因觊觎之私而竟灭门。圣上仁德,必以公为忠义之人,君臣相得,岂不美哉!若执迷不悟,一旦长安城破,玉石俱焚,岂独负己,亦且累及亲族。况天下大势已定,抗拒徒增杀戮,何苦为之?望公熟思之。”一通话说的情深意切。

  李神通却是徐庶入曹营,依旧一言不发。

  激怒了帐下一将,便是丘孝刚。他大步过来,将他揪起,另一手攥拳,作势要往他脸上去打,骂道:“你这鸟厮,我家大将军小用计谋,便尽歼你军,将你生擒。大将军不以为你无用,殷勤相待,你倒好,却狗胆摆起架子来了?昨日到今日,半个字你都不支吾!吃你阿耶一拳!”

  徐世绩急忙制止:“不可无礼!”

  丘孝刚气哼哼,收住拳头,将李神通丢回席上。

  李神通四十多岁的人了,先狼狈被擒,又受此威吓侮辱,——丘孝刚喷他了一脸吐沫星子,他亦不敢去擦,心中端得愧怒,脸又涨得如个柿子般通红,勉强重新坐定,脸仍扭向边上。

  “李公,你再好好想想。”徐世绩见他硬是不做声,知道招降他、让他去劝降修化之事怕是难以成行,便不再多言,挥了挥手,令从吏把他带出,视线转落在柳崇礼身上,等李神通被带出之后,露出微笑,与他说道,“柳君,不知你是何心意?可愿归降吾皇乎?”

  柳崇礼怎好与李神通相比?李神通是李唐宗王,他只是李唐的一个臣子。且则,比之李渊的从龙嫡系、李建成与李世民的嫡系们等,他随着李神通投从了李渊后,所得的官爵之授,也只寻常,并又徐世绩昨天对他提起了柳亨、柳燮等,故他却不像李神通只字不言。

  昨晚他就想好了,乃徐世绩话音落地,他就慌忙拜倒说道:“小人初不识天威,妄抗王师,追悔莫及!今蒙大将军开示,方知天命有归,实乃幡然醒悟。若大将军不弃,小人愿弃暗投明,效死以报。倘得使小人得赎前愆,庶几报恩於万一,小人乞愿足矣!”言罢,叩首再三。

  徐世绩大喜,起身下席,将他扶起,笑道:“公深明大义,明智之士!吾皇得君归附,如添羽翼。今关中未定,吾皇正需贤才效力,公若倾心相助,何愁功业不就?”请他还坐,自也还席坐下,抚摸胡须,沉吟片刻,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赵子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赵子曰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