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当日决策定下,这晚夜深,有李渊手书送到李世民军中。

  展开来看,是关於突厥方面情况的。

  李渊手书中说,出使突厥的使者到了于都斤山边上的突厥牙帐后,见到了李善道遣去的使者,并听突厥贵族说,李善道给义成公主送去了宇文化及等的首级,并对处罗可汗有重礼相赠;加上处罗可汗新继汗位,权位还不稳固,他之所以得位,很大程度靠的是义成公主之力,前任可汗始毕可汗的儿子、他的弟弟们,——如之后继承其位、现为突厥“莫贺咄设”的颉利可汗,及此前久驻刘武周地盘的“郁射设”等,都或有人支持、或拥有半独立的地位,并且处罗可汗的身体还不太好,故此却是拒绝了李渊请他出兵南下相助唐军,夺回河东的请求。

  ——如前所述,“设”是突厥的高级贵族官职,凡能得此任者,通常是突厥的王族子弟。突厥早期实行大可汗、小可汗并立制度,以大可汗一人加小可汗一或数人,但东突厥到了中后期,“称汗者唯国君一人,余但称设”。因此,从这方面说,“设”的地位又相当於“小可汗”,是可以建牙的。“莫贺咄”和“郁射”一样,是尊号,意为英雄,“莫贺咄设”名叫阿史那·咄苾,是启民可汗的第三子,他的牙帐设在五原郡北。

  说起来,李渊起兵后,不仅与始毕可汗有来往,且还与阿史那·咄苾直接打过交道。

  隋初,杨坚时期对突厥是一个处於优势的状态,彼时突厥的可汗是启民可汗,对杨坚服服帖帖,然自杨广被围雁门此役之后,突厥之势大张,由此隋乱以今,便北地起兵作乱之群辈,刘武周、梁师都、包括李渊在内,都多与突厥勾连,则薛举也不例外。当时薛举便北连阿史那·咄苾,试图对李唐形成两面夹击。就在去年,消灭薛举父子政权之前,李渊为此专门遣了宇文歆去见阿史那·咄苾,以财货贿赂他,成功劝说他与薛举父子断绝了关系。另外,还得到阿史那·咄苾遣了些突厥骑,并及早前依附他的五原太守张长逊率五原兵,往助李世民。

  ——从这一点其实也可看出,突厥内部的松散状态,不需要最高可汗的允肯,阿史那·咄苾就可自行作主。这些且不必多说。

  只是阿史那·咄苾虽贪於财货,帮过唐军,处罗可汗却因以上之种种原因,如李渊手书中所言,故拒绝了李渊之请。这对李唐当下的河东战局言之,不是个好消息。突厥如肯发兵,一则便可对汉军已占的代北四郡展开攻势,极大地减轻唐军的压力;二则,若能击败代北的高曦等部汉军,突厥骑兵再与李世民合兵,进而即便河东南部的汉军主力,唐军或也足可决胜。

  不过,处罗可汗虽然拒绝了,李渊在手书中又说,他已又遣了使者去见处罗可汗。

  这次,他打算对处罗可汗开出更高的条件,他决定将榆中之地割给突厥,以换突厥出兵;并许诺处罗可汗,助力李世民为李唐夺回河东以后,代北的水草丰美之地也可割让部分与之。

  对李渊割地以求突厥相助的这个做法,李世民看罢他的手书后,大不以为然,只觉憋屈。

  北齐、北周时期,因中原内乱,突厥汗国就已相当强大。北齐、北周争相贿赂突厥,时为突厥可汗的佗钵可汗曾傲慢地说:“我在南两儿常孝顺,何患贫也!”“两儿”也者,自指的是北齐、北周的国君。但在杨坚肇隋以后,杨坚通过外交离间、军事反击等手段,一步步地扭转了局面,并使突厥汗国因此分裂成了东突厥、西突厥,——到的后来,以至处罗可汗兄弟的父亲,启民可汗之所得为东突厥可汗,都靠的是杨坚的扶持。也因此,启民可汗为可汗后,对杨坚感恩戴德,堪称是忠心不二。影响一直到杨广时,大业三年,杨广北巡至榆林时,启民可汗率领各部酋长千里迢迢前去朝见,还上表说:“臣今非是旧日边地突厥可汗,臣即是至尊臣民。”表示愿意“解辫削祍,袭衣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赵子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赵子曰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