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窦轨等听得李世民的决定。

  窦轨说道:“‘必以偏师之捷,先破一隅之局,进而寻求转圜之机’,殿下此言固是。然若欲先歼王须达,敢问殿下,具体用兵是何打算?”

  李世民指着沙盘上的交城、汾阳、盂三县,说道:“王须达现虽遣偏师至汾阳城外,然汾阳位处交城、盂两县之间,彼若攻之,不仅我太原可北上往援,我交城、盂两县也可往援,是其将陷三面我援的困境。故我断料,王须达若攻此三县,首先要攻的肯定不是汾阳!

  “他真正欲先取者,必盂县是也。盂县地处三县最东,其东又为井陉在河东的出口所邻。此县若下,不仅可动摇我三县之防线,并且汉军在河北恒山等郡的所部、并及粮秣辎重等物,亦可由井陉进入河东。又若此县既下,并可由此向南,胁我太原郡东部之寿阳、石艾诸县,从而进迫太原城左翼,是一举三得之用也。因王须达定然是会先攻此县。现其已进至汾阳之部,不外乎一为迷惑盂县之我守军,二为待其攻盂县时,阻汾阳、交城之我援耳。”

  ——“从而进迫太原城左翼”云云,如从后世地图来看,东部是在右边,然当下地图,如前所述,处於皇帝坐北朝南之故,为便於皇帝观览,乃南在上、西在左,因是李世民有此一语。

  一番分析,鞭辟入里,长孙无忌、窦轨、房玄龄、杜如晦等皆以为然。

  长孙无忌就说道:“则如此,殿下打算如何用兵?”

  “王须达部主力现驻秀容。我意,便等他大举兵出之后,我军即趁机攻袭秀容。秀容本刘武周地,汉军新得,人心未附。我军骤至,稍使举措,必就可使其内外动摇,且又其主力尽出,防守空虚,我军攻之,必能一鼓而下。秀容既拔,我军即可凭借此城,扼守要害,北阻崞县之宋金刚、五台山之魏刀儿、萧裕等汉军部,而后以精骑追摄,掩王须达后,歼如反掌之易!”

  ——闻尉迟敬德、高满政部覆灭之后,仍如前所述,李世民、李善道都紧急下令,调派各自的部队,争夺楼烦郡的诸县。静乐县,因为李世民着手得早,被段志玄提前得之了;而秀容县,亦仍如前所述,距雁门较近,因此之故,被汉军先得之了,但得之至今,也只才十来天。

  诸人围观沙盘,俱是心中斟酌。

  帐中安静了多时,诸人都思虑已定。

  房玄龄说道:“殿下此策高明。然仆犹有一虑,若王须达不急於进攻盂县,却等待崞县的宋金刚部、五台的魏刀儿、萧裕部南下,与他在秀容合兵之后,再往攻盂县的话,如何是好?宋、魏、萧三部,据报步骑兵力合计两万上下;王须达部兵亦数千。他们数部合兵后,总兵力即达两万余。则便是再往攻盂县,留在秀容驻守的兵马亦必不在少数。如此,我军攻秀容未必能克,岂不反有顿兵坚城之危?一旦王须达诸部获悉还攻,恐怕我军只能无功而还矣。”

  这的确是个可能,而且可能性很大。

  李世民对此已有考虑,当即说道:“这就是我所虑的第二个用兵方略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王须达部,我军是不好歼灭之了,然却可趁此东北而上,佯赴崞县、雁门县。料宋金刚等闻之,一定就会折援崞县。只要将他们的兵马调动、分散,我军自就亦仍可择其一部而歼之!”

  简言之,用后世的话说,李世民的这个备用用兵方略,便是“运动中歼敌”。

  诸人便再又思考他的这第二个方略。

  不得不说,他的这第二个方略,虽不如第一个方略简单明确,易於实现,但也是一个具备相当操作性的方略。——要想在运动中歼敌,需得先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存在调动敌人的可能性,一个是己方需具备快速反应的机动优势。前者来说,崞县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赵子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赵子曰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