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许多?”



李文相拍了下案几,说道:“二郎说得是!入他娘娘,张竖眼这厮着实骄狂!昨天三二百人马,他就敢出袭我军两万之众。是得先腾出手来,把这贼厮鸟给拾掇了!出出咱昨日的闲气!”



“他越骄狂,咱把他打掉以后,咱的士气就会越高,反之,守贼的士气就会越受打击!”



确也是没有的好对策了,刘黑闼等商议一阵,都同意了李善道的此应对之措。



可就又有问题出来了。



张升迟疑说道:“将军,张竖眼营外也有阻障,他营中亦见有投石车、弩车。清其营外阻障时,岂不还是得用兵士的命去填?”



郭孝恪笑道:“俺有一计,可不需我军兵士前去清障。”



李文相赶忙问道:“长史何计?”



“敢问将军营中,民夫多少?俺随军带来了民夫两千。将军,何不从这些民夫中,抽选些出来,驱之清障?”



李善道还真是没想到,郭孝恪能想出此策,摆手说道:“长史此计,不可用也!长史随军的民夫,是黎阳仓城的流民吧?我随军的民夫,悉是漳南、武城两县的百姓。漳南、武城两县新附,民心不可坏之;黎阳仓城外的流民,日后我等还要从中继续募兵,亦不可致其离心。”



郭孝恪一议不成,尚有二议,笑道:“将军谋料深远,言之甚是。那咱们随军的民夫若不可用,清河乡里的百姓怎样?遣兵出营,掳掠些回来,驱彼等清障,可乎?”



李善道还没就此再做表态,于志宁已是明确的反对,说道:“长史此策,愚见亦不可也。清河城中的守卒中,想必有许多是清河本县人,目睹他们的乡里人被我军驱赶残害,焉不愤慨?而且,也许还会忧及他们自身,担心城破后被我军屠杀,这只会刺激得他们更加坚决地守城。”



“仁者爱民”的大道理,于志宁料像郭孝恪这类的“豪桀悍夫”,十之八九不会听,便索性亦不说,只从这么做的话,可能会增加攻城难度的角度来反对他的此议。



郭孝恪尽管对黎民黔首的死活不大在意,可要说他是个“穷凶极恶”之徒,他也还真不是,特别对正确的批评意见,他能虚怀若谷地接受,想了一下,于志宁这话有道理,便抚摸着胡须,笑道:“有其主,必有其臣。将军渊图远算,于司马亦思虑周详。是俺考虑不到。



“也罢,既然民夫、周近乡里的乡人都用不得,无可奈何,只好仍用兵士来清阻障了。不过,张竖眼营小,比不得清河县城,他营外的阻障,俺虽尚未亲看,料不会太多。清理起来,肯定比清理城壕外的阻障快,应该也死不了多少兵士,不会有太大伤亡。将军,你所率部,多是老卒,死在清障上太可惜了。何时打算清张竖眼营外障?俺调俺带来的新卒来清!”



李文相大喜,忙看向李善道。



新卒的命就不是命了?



但从理性上讲,郭孝恪用其带来的新卒来清理阻障的提请,是正确的选择。



有道是“慈不掌兵”,战场上,最忌讳的是感性,最需要的是理性。



李善道点了点头,说道:“就依长史之意,调长史部新卒来清理张营外的阻障。明天就开始清!长史可多调些兵来,争取一天内,把其营壕外的阻障尽数清掉,后天咱便开始攻营。”



“俺调两千兵来,够用么?”



李善道说道:“足够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赵子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赵子曰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