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在南京玄武湖欣赏到结冰风景。



大祭已经结束,但朕不会返回北京,太冷了。如果三国五代的兵祸不可避免,朕扛不住这江山社稷,中国幅员辽阔,短时间南方还是可以守住宗庙的。朕也可以和江南的才子佳人们一起歌舞升平,直把杭州当汴州。



至于朕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朱慈炅小手往御案上一拨,刚刚朱慈炅提字时未收起的白玉镇纸连带砚台一起被扫落御案,在名贵的波斯地毯上溅出大团墨汁。



不过双层地毯质量还真不错,镇纸砚台居然都没有摔坏,声音也很轻。



当然,内阁三老和天工院诸官依然是震耳欲聋,一个个都低着头,脸色纠结难看。



刘一燝脸色更是垮得有些苍白,他是最早知道小皇帝停跸南京的人,但他打死也没有想到小皇帝还有这层“算计”。



“陛下息怒。臣等身居内阁,自当殚精竭虑,为陛下分忧,为天下纾困。”



朱慈炅冷笑一声。



“纾困?怎么纾困?你能变出谷满仓?还是能挡住鞑虏南下?



寒潮不仅仅是北方诸省,蒙古人和女真人一样受到影响,甚至他们更饿,饿鬼一样的饿。



没关系,胡无百年之运嘛,再经历一次五胡乱华,或者剃发易服就好了。



关于人口增长,地不养民也好办,五代之鉴在前,只要不停的屠城,厮杀,闹个四、五十年就好了嘛。



反正前人经验在前,咱们一起躺平,不舒服吗?”



来宗道从来都是他训小皇帝,这还是第一次被小皇帝训,十分别扭难受,他昂起脖子。



“陛下,是不是忧思过甚,有些夸大其辞了?大明整体还是向好的,陛下不是已经击败了鞑子入寇,京师流民也已经大为减少。”



朱慈炅嘴角抽搐,竟然有些无言以对。



王坤收拾了朱慈炅扔落的镇纸砚台,手上还沾满墨汁,躬守在田维章身侧。



“来阁老,陛下亲征时,内阁不是反对吗?还怂恿太后施压。京师流民减少,不是都在皇店公司吗?内阁不也反对,说陛下与民争利吗?”



来宗道大怒,瞪着王坤,嘴唇蠕动却也说不出话来,只好低头。



王坤虽然穿的是最低等的太监服装,但骄傲得像是司礼监掌印,眼神对视,丝毫不怂内阁。



朱慈炅心中窃喜,嘴替就是好,但依然板着脸。



“闭嘴!这里有你说话的份?没大没小的。还不赶紧收拾了。”



朱慈炅又转身扫视了一圈御书房内坐着站着的群臣。



“朕不想再说什么意气之言。诸卿只要记住,空谈误国,实干才能兴邦。朕说了十事,刘先生说记不住那么多,那好,那就一件一件掰开了说。”



“第一件事,白银。众所周知,我大明白银产量极低,但白银如今却成了我们主要流通货币,诸卿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朕今日收到一个消息,京师的耕牛如今价值32两白银,朕如果没有记错,两年前是28两,如果再远点,万历年间不过十两。你们谁能为朕解惑,这是为什么?”



群臣面面相觑,纷纷蹙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独孤世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独孤世遗并收藏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