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微微颔首,脸色稍霁。因为徐辉祖的姐姐,正是燕王朱棣的王妃。



这说明他心中装着朝廷,没有私心。



徐辉祖的话也让一众文官骚动,没想到淮西勋贵在这件事上,跟他们倒是观点一致。



文官也是怕了,洪武一朝对待官员的非常苛刻,贪墨超过六十两白银一律死刑。甚至有时说错一句话,都会被施以刑罚。



朱元璋历来刑法严酷,绝不宽宥。



这也导致许多大臣早晨上朝出门前,都要跟妻子家人诀别,吩咐后事。要是居然活着回家,便感谢祖宗保佑,又多活了一天。



大家绝不愿意再选一位,跟朱元璋很像的皇帝。



毕竟,谁也不想再过这担惊受怕的日子了。



所以,燕王朱棣绝不能成为太子。



在这件事上,不论是文官为主的江南集团;还是武将为主的淮西集团,想法都是一致的。



本来太子朱标宽厚仁和,又名正言顺,是绝佳的人选。奈何天不遂人愿,太子早薨。



文武百官就把主意打到他儿子身上了。



“臣等附议。”



一众淮西勋贵也纷纷跪下。



朱元璋嘴角露出冷笑,他知道群臣怕的是什么。



既然你们怕再来一位铁血无情的君王,那么咱就如你们的愿,选一位仁慈宽厚的君王,你们还敢不感恩戴德的尽心辅佐?



这就是帝王心术。



“既然如此,咱就立皇太孙位居东宫,等咱龙御归天时克承大统,承继这大明的万里江山。”



“皇上圣明。”



奉天殿内响起山呼海啸般的呼声。



“众卿家都平身,你们说说立哪位皇孙为皇太孙合适?”



朱元璋坐回龙椅上,面容缓和的问道。



“禀陛下,臣推举皇次孙朱允炆殿下。允炆殿下聪敏好学,仁孝纯厚,颇有先太子之遗风。”



翰林撰修,东宫伴读黄子澄第一个站出来推举朱允炆。



“臣附议,皇次孙朱允炆殿下在先太子病重时,侍候在旁,昼夜不离。曾用嘴允吸先太子背上毒痈脓水,实乃至诚至孝之人。而我朝又以仁孝治天下,所以臣以为允炆殿下可立为皇太孙。”



翰林学士刘三吾也是出言支持朱允炆。



“臣等附议。”



六部,督察院,翰林院,詹事府,大理寺等一众文臣纷纷下跪,表示支持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蓝太平环视一周,发现文臣都支持朱允炆,一众淮西勋贵却呆愣在原地。



他们本就是武将,不善言辞,更不会引章摘句。更为关键的时他们的主心骨凉国公蓝玉不在,他此时正在漠北扫荡残敌。



“唉,真的是赢了战场,却输了朝堂啊。老爹糊涂,真正的战场永远不在边疆,而是在这奉天殿内。”



蓝太平心中暗道。



难怪历史上朱允炆会成为皇太孙,很大原因是一众淮西勋贵目光短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外甥心急?我先替他打江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外甥心急?我先替他打江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