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闻言,笑了起来。



“大多数情况下是没什么用。”



“这些蛮夷,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和华夏王朝对抗,又怎么可能是区区一个使者能改变的呢?”



扶苏疑惑道:



“那为何汉武帝刘彻还要执意派出使者?”



秦始皇淡淡道:



“王不可怒而兴师。”



“刘彻这么做,为的是师出有名。”



自周公定礼以来,华夏文明讲究的就是名分。



做什么事,都必须要名分。



刘彻派人去警告就是告诉卫右渠,你要是再不听话,那就揍你。



卫右渠不遵守当年祖父卫满和大汉的约定,这是第一。



扣押前来朝见大汉的使者,这是第二。



大汉使者上门警告,卫右渠不听,这是第三。



有了这个警告不听的事实,大汉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兵。



同时也可以让其他臣服大汉的小国心安。



大汉并不是看到周围有个小国就想着灭掉,是这个卫右渠犯了三次禁,大汉忍无可忍,才必须出兵荡平卫氏朝鲜。



很多人都觉得华夏的藩属制度似乎很落后,但事实上,这是一套相当成熟且行之有效的制度。



制度就是规矩,有规矩了,所有的藩属小国都知道怎么做是对,怎么做是错。



在规矩的范围内,大家都能愉快相处。



不遵守规矩的,大汉师出有名,就能最大化的保障大汉的利益。



规矩和名分,其实就是相辅相成的。



讲规矩有多重要呢?



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这是遵守周王朝的规矩。



天下诸侯景从,奉齐桓公为诸侯宗伯,周天子亲自派人册封,让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



而另外一个霸主楚庄王,陈兵洛邑郊外,问九鼎之重。



这就是不讲规矩,没有名分。



周天子的九鼎,是你一个诸侯能问,能索要的?



被周天子派来慰问楚军的王孙满只说了一句话。



“统治天下,在德不在鼎。”



什么是德?



“德”就是周天子统治天下这么多年,遵守规矩积攒下来的威望、人脉。



现在周天子是衰落了,但周王朝的“德”还在。



你楚庄王敢动周天子的九鼎试试?



你必会被天下诸侯群殴。



楚庄王听懂了这句话,于是灰溜溜地撤军了。



无论是从疆域、人口、经济、军队实力来说,楚庄王统治的楚国综合水平都不比齐桓公的齐国差,许多地方甚至犹有过之。



为何却奈何不得周天子,拿不到唾手可得的九鼎?



就是因为规矩不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