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36章
消息传回万福村。季如歌同意。军械坊加快打造火铳。火药坊日夜赶工。
一个月后,三十支火铳,三百份火药,装上北去的车队。同时,三十匹肩高体壮、神骏非凡的草原良驹,被专人护送南下,抵达万福村。
“好马!”韩头儿围着马转,眼放光。这些马比北狄边市换来的强太多,是真正的战马。
“配给村卫队精锐。专人驯养。”季如歌下令。
火铳换战马的交易达成。耶律齐拿到火铳,立刻组建了一支火铳卫队,日夜操练。草原其他部落闻风震动,对金狼头王庭更加敬畏。耶律齐对万福村的依赖更深了。
万福村的毛呢毛毡成了抢手货。厚实保暖,远胜麻布棉布。江南商队、北边边市、甚至新组建的海外船队,都大量订购。
老童生算盘响个不停:“收草原羊毛,价低量大。”
“毛呢毛毡,价高畅销。”
“火铳换良驹,军力大增。”
“净利……库房快装不下银子了!”
季如歌走在工坊区。洗毛坊水声哗哗,梳毛机嗡嗡旋转,纺纱机织机轰鸣一片。空气里混杂着羊毛的膻味、水汽、机油和布匹的气息。新到的草原战马在河边马场嘶鸣。
怀里的小方块,隔着衣物,稳定温热。这点温热,驱动着剃光草原的推子,也驱动着万福村永不停止的机器。脚下的路,连上了草原的马蹄,织进了更厚、更广的网,也武装上了钢铁与火药。她转身,走向军械坊。新一批火铳的枪管,需要验看直度。壮大,武装,网越织越密,根越扎越深,爪牙也越发锋利。
堆积如山的草原羊毛运抵万福村。第一步是清洗。
季如歌指挥:“羊毛倒进石槽。引渠水冲。”
“草木灰水,加热,倒进去。泡一天。”
“泡完,踩踏揉搓,去油脂污垢。”
“清水冲净,摊开晾晒。”
巨大的石砌水槽排开。羊毛倒进去,浑浊的渠水冲入。烧热的草木灰水(碱性)倾泻而下。羊毛在灰水里浸泡。第二天,流民们赤脚跳进槽里,用力踩踏揉搓。黑黄的油脂污垢被挤出,水面浮起一层油腻。最后,清水反复冲刷,直到水清。
洗净的羊毛摊在河边架起的巨大竹席上晾晒。白花花的羊毛铺满河滩,像覆盖了一层雪。
晒干的羊毛蓬松干净,送入水力梳毛坊。钢针飞旋,梳理掉杂质短绒,吐出均匀的毛絮。
毛絮送入纺纱坊。三十台水力纺纱机嗡嗡转动,毛絮被纺成粗细一致的羊毛线。
“线太素。”季如歌看着成筐的羊毛线,“染色。”
她让人建染坊。
“茜草根、靛蓝叶、黄栌皮、赭石……按方子煮水。”
“羊毛线浸入染缸,煮。”
“染透,捞出,清水漂净,再晾干。”
染坊热气蒸腾。大锅里各色染料沸腾。羊毛线浸入,煮够时辰,捞出时已变了颜色:茜草染红,靛蓝染青,黄栌染黄,赭石染褐。清水漂净,挂在竹竿上晾晒。五彩斑斓的羊毛线在风中飘荡,像一道道彩虹。
有了彩线,季如歌召集村里会针线的妇人,还有几个手巧的流民女子。
“看这个。”她拿出几根细长的竹针(提前削好),又拿出一小团染红的毛线。
“这样起针……这样绕线……这样挑针……”她演示着最基础的平针,织出一小片密实的红色织物。
妇人们围看,眼睛发亮。针线活她们熟,但用毛线织东西,又厚又软,从没见过。
“这叫‘羊毛衫’。”季如歌把织出的小片贴在自己手臂上,“天凉穿在里面,贴肉,暖和。”
()
一个月后,三十支火铳,三百份火药,装上北去的车队。同时,三十匹肩高体壮、神骏非凡的草原良驹,被专人护送南下,抵达万福村。
“好马!”韩头儿围着马转,眼放光。这些马比北狄边市换来的强太多,是真正的战马。
“配给村卫队精锐。专人驯养。”季如歌下令。
火铳换战马的交易达成。耶律齐拿到火铳,立刻组建了一支火铳卫队,日夜操练。草原其他部落闻风震动,对金狼头王庭更加敬畏。耶律齐对万福村的依赖更深了。
万福村的毛呢毛毡成了抢手货。厚实保暖,远胜麻布棉布。江南商队、北边边市、甚至新组建的海外船队,都大量订购。
老童生算盘响个不停:“收草原羊毛,价低量大。”
“毛呢毛毡,价高畅销。”
“火铳换良驹,军力大增。”
“净利……库房快装不下银子了!”
季如歌走在工坊区。洗毛坊水声哗哗,梳毛机嗡嗡旋转,纺纱机织机轰鸣一片。空气里混杂着羊毛的膻味、水汽、机油和布匹的气息。新到的草原战马在河边马场嘶鸣。
怀里的小方块,隔着衣物,稳定温热。这点温热,驱动着剃光草原的推子,也驱动着万福村永不停止的机器。脚下的路,连上了草原的马蹄,织进了更厚、更广的网,也武装上了钢铁与火药。她转身,走向军械坊。新一批火铳的枪管,需要验看直度。壮大,武装,网越织越密,根越扎越深,爪牙也越发锋利。
堆积如山的草原羊毛运抵万福村。第一步是清洗。
季如歌指挥:“羊毛倒进石槽。引渠水冲。”
“草木灰水,加热,倒进去。泡一天。”
“泡完,踩踏揉搓,去油脂污垢。”
“清水冲净,摊开晾晒。”
巨大的石砌水槽排开。羊毛倒进去,浑浊的渠水冲入。烧热的草木灰水(碱性)倾泻而下。羊毛在灰水里浸泡。第二天,流民们赤脚跳进槽里,用力踩踏揉搓。黑黄的油脂污垢被挤出,水面浮起一层油腻。最后,清水反复冲刷,直到水清。
洗净的羊毛摊在河边架起的巨大竹席上晾晒。白花花的羊毛铺满河滩,像覆盖了一层雪。
晒干的羊毛蓬松干净,送入水力梳毛坊。钢针飞旋,梳理掉杂质短绒,吐出均匀的毛絮。
毛絮送入纺纱坊。三十台水力纺纱机嗡嗡转动,毛絮被纺成粗细一致的羊毛线。
“线太素。”季如歌看着成筐的羊毛线,“染色。”
她让人建染坊。
“茜草根、靛蓝叶、黄栌皮、赭石……按方子煮水。”
“羊毛线浸入染缸,煮。”
“染透,捞出,清水漂净,再晾干。”
染坊热气蒸腾。大锅里各色染料沸腾。羊毛线浸入,煮够时辰,捞出时已变了颜色:茜草染红,靛蓝染青,黄栌染黄,赭石染褐。清水漂净,挂在竹竿上晾晒。五彩斑斓的羊毛线在风中飘荡,像一道道彩虹。
有了彩线,季如歌召集村里会针线的妇人,还有几个手巧的流民女子。
“看这个。”她拿出几根细长的竹针(提前削好),又拿出一小团染红的毛线。
“这样起针……这样绕线……这样挑针……”她演示着最基础的平针,织出一小片密实的红色织物。
妇人们围看,眼睛发亮。针线活她们熟,但用毛线织东西,又厚又软,从没见过。
“这叫‘羊毛衫’。”季如歌把织出的小片贴在自己手臂上,“天凉穿在里面,贴肉,暖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