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又要剧透,对不起了Ju~~dy!
但现在这种情况,总归是要说点什么才行。
事实证明魏武说的没毛病,朱元璋听完当场就大笑起来。
“你这臭小子,行,回头我就让人专门铸一枚免死金牌,下旨当众赏赐。”
“这样你就没顾虑了吧!那么现在是不是可以回答我的问题了?”
魏武满足的点了点头,随后便直接说道:
“我认为是吕氏,她是太子正妃,雄英病逝之后,她和她儿子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吕氏从侧妃变成正妃,自然她的儿子也就成了名义上的嫡子。
只要再把朱允熥养成废物,就没人能和她儿子争夺皇帝的宝座。
她就是这么做的,所以朱允炆才能登基称帝,否则皇帝应该是朱允熥。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才缓缓开口。
“是啊!这皇位就一个,她不争,他儿子这辈子都没机会。”
说话之时,他的目光看着远处,脑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良久,朱元璋回过神来看向魏武。
“小武,你上次说允炆登基,但字辈却变成老四,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这突如其来的急转弯,愣是差点给魏武闪了腰。
说太子妃吕氏说的好好的,怎么就突然转到Ju~~dy身上去了呢?
不过转念一想,涉及到皇位,这俩还真是有扯不断的牵连。
阴沉了片刻,在心中稍稍组织了一下语言,魏武才开口说道:
“朱老伯,其实就算我不说,您大概也猜到缘由了吧!没错,就是叔侄争位了。”
“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帝登基定国号建文,次年建文元年八月,建文帝推行削藩政策。”
听到削藩二字,朱元璋那是立刻就皱起了眉头。
当初分封诸王的时候,确实有不少大臣反对,担心汉、晋乱象重演。
朱元璋也有私心,只是想给自己的儿子们一些好处。
事实上他心里也明白,新帝登基之后削藩是必行的政策,利于中央集权。
在这种矛盾思想下,朱元璋还是被往日的苦日子影响,选择封藩。
不过也做出了一些举措,防止日后出现变故。
比如藩王不可插手封地行政,不许私下往来,无诏不可擅自进京。
至于后世帝王会不会削藩,各地藩王是不是会引起乱子。
那个时候他已经不在了,儿孙之事他想管也管不了,算是一点私心吧!
只是朱元璋没想到朱允炆会如此不智,刚登基一年就迫不及待的削藩。
一年时间甚至连朝堂都不一定能掌控稳定,这时候削藩不是明智之举。
沉默了一会,朱元璋轻叹一口气,再次开口询问道:
“老四,应该就是削藩的时候被逼狠了,才会选择起兵夺位的吧?”
“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史称靖难之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