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话锋一转,语气多了几分凝重,“至于林亮……此人是塑胶玩具界的老行尊,资历比你都要深得多。更是对岸改开后,第一批北上建厂的港商,声望不低……”
李家城直接截断了沈弼的话,语气冷静而笃定:
“林老前辈的资历,我自然清楚。但永和这块骨头再硬,也并非无从下口。”
“林亮年近六旬,正在培养儿子接班。可惜,”李家城嘴角掠过一丝冰冷的嘲讽,“他那公子,据我所知,马场常客,夜总会贵宾,赌桌豪客,堪称五毒俱全。”
“永和若交到这等纨绔手中,前景如何,林老前辈心中当真没数吗?”
“与其看着心血毁于一旦,不如保留一份体面的股份,让更有能力者接手经营,延续永和的招牌。”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另外,永和在东莞的工厂,用地、用工,乃至出口配额总有些地方需要‘配合’。”
“或许,可以通过港府或者英国商会方面,施加一些‘友善的提醒’?毕竟,稳定繁荣的营商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不是吗?”
沈弼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下巴。
李家城这番软硬兼施、直指要害的策略,阴狠且有效。
这让他再次确认,眼前这个看似蛰伏的李家城,骨子里依旧是那个精于算计、不择手段的商场枭雄。
“厂子有了,产品也有了雏形。接下来,你打算如何破局?”沈弼继续深入,探询李家城的全盘计划。
李家城思路清晰,侃侃而谈:
“眼下港岛大势已明:轻工业加速北移内地,本土则向服务业、消费旅游城市转型,邵维鼎更是大张旗鼓搞他的产业升级计划。”
“如今港岛的人工、地租成本早已丧失优势。”
“我的第二步,就是扎根内地,快速复制。我计划立即向广东申请‘三来一补’政策,在深圳、东莞选址设厂。”
“利用政策红利免税引进核心注塑设备,以最快速度构建起从注塑成型、零件组装到最终包装的完整产业链条。”
在这个行业,速度就是生命线,成本就是决胜的武器!
塑胶花大王出身的他,对此深有体会。
“还有呢?”沈弼追问,眼中兴趣更浓。
“第三步,构建渠道网络。”李家城给出了关键答案,“港岛本地的分销渠道,早已被几大巨头瓜分垄断,新玩家想挤进去,代价高昂,难如登天。”
“但,”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我有我的优势——我是潮汕人,更是现任潮汕商会的会长!”
“暹罗、印尼、星马……这些地方,遍布我们的同乡手足。他们在当地深耕多年,拥有成熟、高效的批发网络。”
李家城的手势带着一种掌控感,“我计划依托这张同乡血脉织就的巨网,将我的产品直接铺向广阔的东南亚市场,彻底绕开港岛本地那些虎视眈眈的拦路虎!”
听到这,沈弼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彻底消散。
李家城的计划,条理分明,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他不再执着于地产、港口那样的庞然大物,而是精准地选择了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