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维鼎另组电讯公司,与怡和针锋相对》



——《星岛日报》



《公布大会时间,多地区响应》



——《信报》



《港岛在亚太地区,应该扮演的位置》



——《大公报》



《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明报》



《企业担当,邵维鼎的“简单”期许》



——《朝阳日报》



第二天,各家报纸报道的,全都是邵维鼎,内容全都与昨天的发布会相关。



尤其是港岛五大报



有些人看了昨天的直播,也有一些人错过了。



可不管是有没有看过,通过报纸上学者以及撰稿人对于邵维鼎发布的几个消息的分析,他们很明显看到了更多的内容。



而有一个共同点,几乎所有报纸都提到了。



<港岛,因为邵维鼎而更加繁荣>



港灯!



赵玮琪拿着一份《朝阳日报》走进了电厂。



见到熟人,他立刻问道:“阿胜,你看了昨天邵先生的直播发布会吗?”



“看了,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可能不看。我老豆还有我阿爷昨晚上手都快拍红了,他让我好好留在港灯,跟着邵先生做事。”



“港岛会发展的越来越好的,中国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好的。”



说话的人叫李胜,二十来岁年纪,人高马大。



他的父亲,职业是警察,山东籍贯。



不但是他父亲,他的大哥,他的爷爷,全都是警察出身。



甚至可以说在港岛,做警察的起码有三分之一都是山东人或者祖籍在山东。



这里面也有历史原因。



港岛开始,鱼龙混杂,秩序混乱,急需要治理。



清末时期,英国除了拥有港岛这块殖民地外,还曾经一度占领威海卫。



为了维护港岛治安,于是从威海卫征集了一批山东人过去。



这就是早期山东警察的来源。



起初,这些不会英文和粤语的“鲁警”,多被派驻交通部、冲锋队或是香港岛山顶警区以及保卫港督府,很少担任巡逻工作。



但这支队伍凭借过硬的实力,在异乡战功赫赫,赢得了港岛市民的尊重。



当时的港岛警察总共有五个组:A组是欧洲及葡国警员,B组是俗称“大头绿衣”的印度警员,C组是广东籍警员,E组是反海盗的白俄罗斯警察,山东鲁警则属于D组,



他们在一次剿灭海盗的行动中,脱颖而出,一战成名。



再加上当时山东警察因为在当地,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原因。



取得的成果远超英国人的预期。



于是扩大对于山东人的招聘。



直至现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此间人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此间人雄并收藏重生港岛,家大业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