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的,怎能说出这等鲁莽之言?行军打仗,不仅要有必死之勇气,更要有临机决断之魄力,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莫要只记得背水一战、釜底抽薪,也得明白退避三舍、暂避其锋的道理。”



他有些头疼,现在的年青人都是这么暴躁吗?一言不合就誓死不退、宁死不降,根本就不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



薛仁贵是他及其欣赏的年青将领,天赋极佳,缺乏的只是经验,所以他不厌其烦的敦敦教诲道:“说到底,西域乃是咱们的地界,阿拉伯人远道而来,任他兵强马壮亦要有所忌惮。你要明白咱们的底线是什么?是守住西域,不使阿拉伯人突入至河西,进而威胁关中。除此之外,不要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可暂避其锋,诱敌深入。阿拉伯人作战方式素来是‘以战养战’,你只需施行坚壁清野之策略,每至一处便将城池搬空,就算给他占下也得不到补给。西域纵深何止千里?脱也将阿拉伯人拖垮了!再者咱们装备有火器,亦可筹划一两场硬仗打一打,挫败敌军之锐气,此消彼长,咱们便占据先机。”



薛仁贵认真听着,不断颔首。



当世名将之中,声誉最高者自然是有着“军神”之誉的卫国公李靖,而后便是常胜将军英国公李绩,而河间郡王李孝恭当年虽然被称为“宗室第一名将”,但是毁誉参半,军事才能并不彰显。



但是薛仁贵知晓,李孝恭之所以名声不显,实则是其自己韬光养晦而已。论起军事才能或许比之李靖略逊一筹,但是未必就在李绩之下。



尤其是对于朝局之理解、掌握,更是远在李靖之上。



只从当年李孝恭急流勇退,甘愿以“自污”之行为远离权力核心之行为,便可见一斑。



这人不仅眼光高,而且对自己狠……



这样一位帝国勋贵,岂能不让薛仁贵甘心敬服,虚心学习?



李孝恭见到薛仁贵面容凝重、甚为虚心,一时间心里也高兴,“好为人师”的心绪大起,便想着给薛仁贵“传道授业”,兴奋道:“古往今来,战争的目的从来都不只是为了战争,之前房二那厮曾有一句名言,所谓‘战争乃是政治之延续也’,至诚斯哉,鞭辟入里!”



薛仁贵最是好学,赶紧正襟危坐,恭恭敬敬的给李孝恭斟酒。



李孝恭端起酒杯饮了一口,续道:“一个合格将军,只需在战场上行军布阵,完成作战任务即可。但是想要做一个合格的主帅,眼光必须超越战场之局限,上升至两国局势之高度,进行揣摩估测才行。有些时候,战争的目的并非是一味争胜,适当的失败,有可能更加有利于战略目的的达成。”



有些时候,仅仅只是陈兵边境,便可达战略之目的,当真兵戈相见,反倒落了下乘。



战争的本质,从来都不仅仅在于战争本身。



能否实现背后的战略目的,才是战争的真正意义。若是达不到战略目的,就算是一场大胜,那也是失败。



只知争胜、马革裹尸,那是将。



统筹全局、眼光高远,那是帅。



不计一时之胜败、无关眼前之得失、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那才是王!



刘邦输给项羽无数次,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然而最终一战兵围垓下、一战功成,成就无上之伟业。



司马懿一生用兵谨慎,从不全力一搏,鲜有大胜,谦虚隐忍韬光养晦,结果发展壮大一举篡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锦绣大唐房俊房玄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公子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公子許并收藏锦绣大唐房俊房玄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