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面南的午陛则宽于其他十一陛,这是皇帝登坛的御道。



“下官见过殿下,越国公!”



兵部右侍郎郭福善与一位礼部官员匆忙迎了上来,鞠躬施礼。



李治负手而立,站在圜丘之下抬首仰望,问道:“按照祭天的流程,一应事物准备的如何?”



那礼部官员道:“回殿下的话,礼部有数十名官员在此,严谨按照流程一一准备,眼下一切进展顺利,不敢有丝毫懈怠。”



礼部尚书原本是令狐德棻,被武媚娘挠了一脸血不得不致仕告老之后,这个位置曾经闲置了一段时间,又先后由几位大臣暂时代理,近期才由宋国公萧瑀正式接任。



萧瑀为人圆滑,心思缜密,这等大事自然派遣礼部的精兵强将予以筹备,不至于闹出纰漏来。



李治点点头,叮嘱道:“祭天之事,重中之重,定要竭尽全力,不可有半点疏忽。”



兵部、礼部的官员齐齐躬身,肃容应是。



李治这才对房俊说道:“要不要上去看看?”



房俊道:“那是自然。”



丘顶乃是祭祀之所,需要布置各种各样的设施,琳琅满目繁杂无比,必须一一清点确认无误才行。



两人便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之下,顺着午陛旁边未陛拾级而上。



整座圜丘高达三丈,以夯土修筑,非常坚固,表面用白灰抹砌,整洁大气。站在圜丘之顶,眺望四野。



封建王朝祭祀昊天上帝的行为属于最高规格的礼仪活动,因此圜丘在皇家礼制建筑中的地位相应也极其重要,不仅常年有礼部官员驻扎此地负责维护,且以圜丘为中心,周边五十丈之内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建筑,故而站在圜丘之顶,视野开阔,俯视大地苍茫,仰望苍穹如盖。



北边的长安城巍峨雄壮,南边的终南山虎踞龙蟠,自隋文帝而始,往后隋唐两代帝王数百年的时间内,都会在此祭祀上苍,面前是“昊天上帝”的牌位,手中捧着为上天献纳的玉璧,为国家的康泰祭天祈福。



……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此之为国家诞生之初所赋予的核心功能。



在远古的时候,国家的职能就是这两个。而纵观华夏之历史,即是“祀、戎”相见的历史。



“祀”者,行礼乐之教化而尊天地与鬼神也;“戎”者,固社稷之安定而伐非礼与不善也。礼乐教化若不能安社稷,则以“征伐”而代之,此乃所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为“天下有道”者也。



没有比这两样更重要的事情了,所以很多时候“祀、戎”是紧密相连的。



房俊接过一旁礼部官员递过来的名册,上面记录着祭祀所需要的各种流程以及相对应的器物,一件一件一丝不苟的予以核对。这件事不敢有半点疏漏,否则后果谁也承担不起,稍有差池,整个礼部衙门估计得有一半以上的官员要被充军流放。



所以哪怕他检查得再是严格,一旁的礼部官员也未有半分不满。



李治则背着手四处溜达,虽然也曾参加过不少祭祀大典,但是这等国战之前的祭天典礼,其档次估计也就只比新皇登基的典礼稍微差一点,是他从未经历的,所以处处都感到好奇。



房俊足足检查核对了一个时辰,方才松了口气,将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锦绣大唐房俊房玄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公子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公子許并收藏锦绣大唐房俊房玄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