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实在是此茶今年春天刚刚研制,要等明年才能上市,产量着实太少。”



刘洎受宠若惊,他亦是爱茶之人,急忙打开茶罐的盖子,见到里边是多半罐茶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



“此等好茶,着实令下官心痒难耐,既然房相割爱,那下官就厚颜收下,却之不恭了……”



嘴上说着客气话,心里则美得不行。



他官职极高,可是生平只好名声不喜财帛,对家中亲眷极力约束,不许去做那些枉法敛财之事,故而家中收入只是他的俸禄以及职田产出,要维持那么大一家子的开销,说不上清贫,却绝对并不宽裕,似上等名茶这样的奢侈品,也就偶尔从故旧同窗那边讨来一点,自己是没钱买的。



况且房玄龄寻常饮用的茶叶,那是市面上有钱就能买得到的么?



刘洎暗忖那房二郎固然混账,但是这制茶之术的确算得上是独步天下了……



房玄龄又命人拿来几样精致的茶点,两人安坐,叙着闲话。



刘洎问道:“话说骊山农庄前两年不都是以铜钱缴纳租赋么?今年为何要开始收取粮食了?”



骊山农庄的税赋制度,乃是獨立于天下税赋体系之外。



天下各地所缴纳之赋税,皆是因地制宜,种粮的纳粮,织锦的纳锦,大批琳琅满目的物品成为赋税,挤压在各州府县的库房之中。如此一来,难免颇多折损,而这些折损是地方官府不肯承担的,那就需要百姓在缴税的同时要多提交赋税的一到两成作为损耗。



这其中可供操作的余地简直就大了去了……



而骊山农庄只用钱币缴税的方式,则彻底杜绝了“损耗”的摊派,朝中现在已经有了共识,在交通越来越便利、商业越来越兴盛的未来,只收取钱币作为赋税的方式将会完全取代以前的纳税制度。



房玄龄随口道:“不过是二郎突发奇想,想要酿酒而已。”



刘洎这才释然。



眼下谁说东征在即,朝廷厉兵秣马需要大量粮食,可是由于南洋航线的开通,大批南洋稻米涌入大唐,届时只要保证水路畅通,大唐的军粮物资便无需担忧。



而这世上尚有能够击败大唐皇家水师的力量么?



绝无可能……



房玄龄拈了一块糕点咬了一小口,随意道:“未知今年是四道你前来骊山监察租赋缴纳,若是早知道,某也好安排下去,虽然不至于宴请于你被旁人说三道四,可终究也不会发生今日之误会。”



他是个厚道人,还是觉得今日让刘洎下不来台有点内疚。



虽然整件事从头至尾都是刘洎咎由自取……



刘洎是真的有些感动,他被房玄龄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略一沉思,便道:“原本骊山是由别的御史负责监察的,只是下官最近想要欣赏骊山秋色,故此抢了这桩差事,非但惹出这等误会,回头怕是还要惹得同僚不满。”



房玄龄微微一愣……



他是何许人也?



论及官场智慧,那可是朝廷上下最顶尖的那一拨儿,闻弦歌而知雅意,便知道这是有人要在房家这边搞事情,而被刘洎压下去了。



房玄龄并未在意,示意刘洎饮茶,轻声道:“虽然某问心无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锦绣大唐房俊房玄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公子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公子許并收藏锦绣大唐房俊房玄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