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有他自己精明强干的因素,但更多的却是来自于关陇集团的加成!



没有文德皇后、没有他长孙无忌、没有关陇集团的鼎力襄助,他高士廉凭什么数十年间都是李二陛下身边最亲近、最有影响力的谋臣?



靠渤海高氏么?



呵呵……



然而现在,高士廉却反戈一击,赞同房俊这个名为救灾,实则将军权分散动摇了关陇集团根基的议案!



为什么要这么做?



关陇集团抛弃高士廉可以,但高士廉怎么可能反水关陇集团呢?



长孙无忌满心不能理解,想要努力的去从高士廉的神情当中找寻一点蛛丝马迹,但是盯着高士廉看了半天,却是毫无所得。



都是人老成精的货色,又怎能将心绪外露呢?



而萧瑀更是在骆驼身上压下了最后一根稻草……



“陛下,微臣以为此议案实乃功在千秋之妙策!”



一直未曾发言的萧瑀在高士廉表态之后紧随而上,侃侃而谈:“孟子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荀子·王制》亦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见民心之重要。房侍郎这项议案,且不论可以救援多少灾民,单单在灾民遭受灭顶之灾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万般绝望之时见到陛下派去的军队,那种心灵上的慰籍以及对所有百姓精神上的冲击,便足以使得陛下万众归心。只要民心所向,何愁陛下不能成就千古霸业,何愁大唐不能千秋万载?”



这便是萧瑀的高明之处,字字句句皆是得自古训、发自肺腑,入情入理,却偏偏就能挠到李二陛下的痒处……



李二陛下最在乎的是什么?



名声!



只要天下百姓皆传颂他的好,又何惧于那一丝半点潜在的后患?



况且他向来对手底下的这帮文武大臣信任十足,出了一个侯君集还不够,难道还能有第二个?



绝无可能!



此时风向已经完全转变至赞成一方,李二陛下看了一眼寥寥几个还在坚持反对的关陇集团出身的大臣,面无表情,直接拍板:“既然如此,便将此法暂且试行,毕竟事关重大乃是千古未有之举措,其中难免有疏漏之处,且在试行当中渐趋晚膳,以为后世不易之制度,使得天下百姓尽皆感念朝廷,民心归附,万众一心!”



皇帝拍板了,且还说了乃是“试行”,长孙无忌也不敢继续反对。



此事即成定局,那就不能在继续纠缠下去,否则只会使得他越来越少的“圣眷”渐至凋零……



既然高士廉先行反水,那么他接下来的谋划便可以进行得毫无心理压力了。



长孙无忌对于高士廉这个舅舅他自然是满心感激,但是现在牵扯到长孙家的利益,甚至已经牵扯到整个关陇集团的利益,亲情和感恩也只能放到一边。



若是公私不分,又岂能做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叱咤朝堂这么多年?



长孙无忌便趁着众人不注意,隐晦的给晋王李治使了一个眼色……



主位上的李二陛下挥手命内侍给诸位大臣奉上茶水糕点,神情愉悦道:“尚有何事,咱们慢慢细谈,先喝口水吃几块点心垫垫肚子,稍后朕在宫内设宴,与诸位一醉方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锦绣大唐房俊房玄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公子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公子許并收藏锦绣大唐房俊房玄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