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隆元年的长安城,晨光穿透薄雾,宛如一柄金梭,将天际织就成瑰丽的锦缎。



巍峨的宫墙在光影中舒展身躯,琉璃瓦折射出粼粼金光,与朱雀大街的车水马龙相映成趣。



这份表面的祥和却难掩暗流涌动——太极殿飞檐斗拱间,乌鸦扑棱棱地掠过,嘶哑的啼鸣回荡在宫阙深处,为这座古老的宫殿增添了几分肃杀之气。



此刻的大唐王朝,恰似暴风雨前的海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各方势力在朝堂之上展开了一场不见硝烟的博弈。



李治端坐在龙椅之上,望着阶下群臣此起彼伏的朝服,眼神深邃而复杂。



自登基那日起,他便深陷权力的旋涡,在盘根错节的势力网中艰难前行。



清流集团把持朝政,武将虎视眈眈,江南门阀暗中角力,这些庞然大物盘踞在朝堂上,每一次呼吸都牵动着皇权的根基。



为了打破僵局,李治不得不采取一系列偏向世家的手段。



他扶持寒门子弟进入中枢,为新晋世家大开科举之门。



他默许商贾与士族联姻,以经济利益分化旧有集团。



他甚至不惜违背祖制,将部分军权下放至地方豪强。



在他的精心布局下,新晋世家如破土春笋般崛起,成为制衡清流的重要力量,朝堂之上终于达成微妙的平衡,天下也渐渐重归太平。



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并未让李治感到丝毫轻松。



铜镜中,他望着自己日益憔悴的面容,两鬓的白发与眼下的青黑触目惊心。



多年来,风疾如附骨之疽,时常在深夜发作,疼得他冷汗浸透锦被,连批阅奏章的力气都没有。



他知道自己的生命正如同西下的夕阳,在暮色中渐渐失去光芒。是时候为大唐的未来做长远打算了。



永隆元年的早朝,当“立李贤为太子”的诏书宣读时,朝堂上响起山呼海啸般的“吾皇万岁”,可李治的心中却满是阴霾——太子年仅弱冠,而朝堂局势波谲云诡,稚嫩的肩膀真能扛起江山社稷的重担吗?



也是在这一年,李治做出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恢复宰相制度,并任命张柬之为相。



消息传出,太极殿的地砖仿佛都在议论声中震颤。



老臣们交头接耳,有人摇头叹息“相权复立,皇权必弱”,也有人揣测圣意,认为这是帝王平衡各方势力的又一妙棋。



唯有张柬之在接到任命时,望着手中金灿灿的诏书,浑浊的眼中燃起了斗志——他坚信,自己将成为守护李唐江山的中流砥柱。



两仪殿内,檀香混着浓重的药味在空气中弥漫。



李治斜倚在龙榻上,苍白的脸色与素白的锦被融为一体,呼吸声微弱得如同游丝。



窗外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他身上投下细碎的光影,更衬得他身形单薄如纸。



当张柬之踏入殿中时,眼前的景象令他心头一颤:曾经意气风发的陛下,如今竟虚弱至此?



“陛下。”张柬之疾步上前,重重叩首。



李治缓缓抬起手,示意他起身,勉强扯出一丝笑容:“张爱卿,你来了啊。”



“朕叫你来,是要和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