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今,眼前吴县的景象,让李承乾仿佛看到了当年隋朝的影子,这便是他为何如此愤怒的根源。



隋朝才灭亡没多久啊!



那惨痛的历史教训还历历在目,百姓们刚刚从战乱和困苦中挣扎出来,难道如今的大唐也要重新走上这条覆亡之路吗?



这一趟江南之行,李承乾看到了许多令他痛心疾首的事情。



随着工业的兴起,不少人抓住机遇,靠着工业生产和贸易发了财。



然而,这些富起来的人却并未按照他的期望,心怀天下苍生,带领贫困的百姓共同致富。



相反,他们自私自利,将贫苦百姓视作廉价的劳动力,肆意驱使、压榨,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只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想到此处,李承乾的心中越发感到无力和悲哀,仿佛有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他的心头,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如召,研墨,朕要题诗一首。”



李承乾打破了沉默。



秦如召听到这话,立刻从包裹中小心翼翼地拿出纸笔,在一旁专注地研磨起来。



他的动作沉稳,不多时,墨便磨好了。



李承乾提起毛笔,笔尖悬于纸面之上,稍作停顿。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今日在吴县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那些百姓们贫苦的生活画面,那些官员们为了政绩而做出的荒唐行为,一一在他眼前闪过。



随后,他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一行行诗句在纸上缓缓浮现。



他将自己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对官场腐败现象的痛心疾首以及对大唐未来的忧虑,皆融入了这诗句之中,笔下的每一个字都仿佛饱含着千钧之力。



这一举动自然吸引了客栈内不少人的目光,众人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想要一探究竟。



江南之地向来文风昌盛,才子佳人辈出,人们对诗词歌赋有着独特的热爱和鉴赏力。



然而,眼前的这种“风雅”,却绝非是李承乾心中所向往和追求的真正的风雅。



在这看似繁华的吴县背后,隐藏着的是如此多的不公与苦难,这是对“风雅”二字的亵渎。



直至李承乾搁笔,一首《叹吴县》已然跃然纸上。



围观的人群中有人轻声念出了诗句:“江南吴县冬风好,红棉裹木意何高?”



“官为虚荣饰耳目,民于寒苦缩蓬茅。”



“富奢皆向木中聚,贫馁偏朝屋内熬。”



“朱门酒肉应犹暖,瘦骨鹑衣叹未消。”



“本末颠狂人作孽,疮痍满目待谁疗?”



“愿化春霖涤腐朽,还将暖煦照寒梢。”



当这些诗句传入众人耳中时,他们一个个都面露惊愕之色,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这样直白地批判官场、揭露社会黑暗面的诗句,无疑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



他们不明白眼前这人为何竟敢写下如此大胆的诗句,这简直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公然挑战权威。



有人不由自主地想要开口称赞这首诗,可话到嘴边,却又环顾四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