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雨萌点了点头,江松的话确实说的一点都没错。

自己下基层了你就会发现,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并不像组织部汇报的那么光鲜亮丽———甚至有点百孔千疮的感觉。

得到了书记的肯定,江松说话的胆子也就大了起来。

“现在的农村党员年龄越来越大,必然面临老龄化和空心化的问题,如果新鲜血液不能及时补充进来,上次以往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将无从谈起。”江松说出了自己最担忧的问题。

“那江书记,你觉得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徐雨萌觉得江松肯定是考虑过了的。

“我觉得主要还是要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个还是得发展农村经济,村集体强了,村里能赚到钱了,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去外面赚钱?这样就能留住年轻人,而且村支部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就大了。我去过一些经济特别发达的村,他们的村支部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人才济济,不少刚刚走向社会的年轻大学生。”

“嗯,这是肯定的。”

村集体强了,不但可以留住本村的年轻人,甚至还可以吸引外面的年轻人进来,村一级党支部想吸收新鲜血液,自然就没有问题。

“那以乌泥村目前的情况,又该如何破局?”徐雨萌饶有兴趣的问。

“我觉得尽快建立流动党支部,或者流动党小组。”江松说。

徐雨萌满意的点了点头。

思路决定出路,建立流动党支部的想法,徐雨萌觉得可以一试。

“关于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建立流动党支部的问题,我看省委组织部和市委组织部可以在乌泥村先行先试。”徐雨萌在觉得可行的方法上从来不含含糊糊。

江松是驻村书记,不是土生土长的乌泥村人。

其实这几天徐雨萌不仅仅只呆在乌泥村,也去了周边的几个村子,她突然向江松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

“小江书记,除了你说的这些问题之外,在发展和吸引年轻党员上,会不会还存在着第三种问题,比如说村支部书记有私心?我看不少村的村支部书记,普遍都已经50多60多了。”

江松马上明白了书记的潜台词。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接触,他知道书记是个喜欢听真话的人,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村支部书记,他现在也已经敢在书记面前说真话了。

"徐书记,您提到的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有些村支书潜意识里把党支部当成了'自留地',认为年轻党员尤其是能力强的人进来,会动摇自己的话语权。他们宁愿选择文化水平低、缺乏主见的村民发展入党,甚至优先吸纳自家亲戚,形成家族式管理。"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据我所知,有位村支书任职二十多年,村里近五年发展的12名党员里,直系亲属就占了8个。更离谱的是,去年镇里下达的发展大学生党员指标,他以'年轻人不安心务农'为由,硬是拖到指标作废。这种现象看似是个人私心作祟,实则折射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一方面,这些村支书普遍缺乏现代治理理念,把基层组织当作维持个人权威的工具,担心新力量冲击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另一方面,部分地区考核机制不完善,对村支书的监督流于形式,导致'一言堂'现象滋生。有些村支书甚至认为,只要按时完成上级任务、不捅娄子,发展党员的事可以'灵活处理'。"

(https:/98090_98090253/6230031htl)

章节目录

凰命:我的官场人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凰命:我的官场人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