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吾乃败家子》 第768章 二十年税收,虚假繁荣
对马岛的消息,以及汉朝商队在朝鲜的诡异行为,也传到了倭国。
一直提心吊胆、加紧备战的村野治保,在分析这些情报后,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立刻看穿了刘盈的毒计,气得破口大骂:“卫满蠢猪!鼠目寸光!他以为汉人是去送钱的?那是去抽他脊梁骨的!什么狗屁人参!到了秋天,朝鲜遍地饿殍,汉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下整个朝鲜!到时候,我倭国将彻底孤立无援!”
他心急如焚,立刻修书一封,详细阐明刘盈的经济阴谋和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命令手下火速乘快船前往朝鲜,务必亲自面呈卫满,警告他立即停止与汉人的畸形贸易,恢复粮食生产,并处决境内的汉商!
然而,当倭国使者船只试图穿越对马海峡时,早已在此“守株待兔”多时的大汉水师舰队威严地拦住了去路。
倭使高声宣称:“我等乃倭国天王使者,有要事前往朝鲜面见卫满王!请贵军放行!”
汉军楼船上,项轩按剑而立,冷声回道:“此乃对马海域,已是我大汉疆土!未经我朝允许,任何船只不得通行!尔等速速退回,否则休怪我军弩炮无情!”
无论倭使如何解释、甚至试图绕行,都被汉军战舰强硬地驱离或拦截。对马岛就像一道坚实的闸门,牢牢锁死了倭国与朝鲜之间的联系通道。
村野治保收到使者被屡次拦截的消息,绝望地瘫坐在席上。他知道,卫满朝鲜的命运,恐怕在汉军商队踏上其国土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而他倭国,失去了最后一个可能(尽管不靠谱)的盟友,接下来将要独自面对消化了朝鲜、变得更加强大的大汉帝国的全部怒火。
无形的绞索,正在一点点收紧。刘盈的伐交伐谋之策,已然初见成效。
一场看似荒诞的“人参狂欢”,正悄然转化为摧毁一个国家的致命武器。
——
为了将这场经济陷阱构筑得更加完美,刘盈下令执行了一项在外人看来更加“疯狂”的策略:汉商们继续以高价从朝鲜民间收购粮食,转头却以远低于收购价、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在朝鲜市场上大量抛售!
这一进一出,汉商无疑是在做赔本买卖,每天损失的金钱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樊哙等将领看得心头滴血,私下里没少抱怨。
然而,这一策略的效果却出奇地好。朝鲜上下,从贵族到平民,彻底相信了这些汉朝商人“求参若渴”、“人傻钱多”到了失去理智的程度。
他们一边乐呵呵地把陈粮甚至次粮卖给汉商换取高价,一边又从汉商那里用极低的价格买回足够甚至更多的粮食食用。
“看呐!汉人又在做冤大头了!卖给他们一石粮的钱,能买回两石还有富余!”
“快!家里还有多少存粮?都卖给汉商去!反正吃完了还能低价买回来!”
“汉皇为了那几根人参,真是把国库都掏空了啊!哈哈!”
这种“稳赚不赔”的买卖,像最甜蜜的毒药,让朝鲜社会对汉商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性信任。
没有人再去思考为什么汉商要做这种明显亏本的生意,所有人都沉浸在轻易获取财富的快感中。
卫满朝廷的官员们,甚至也加入了这场套利狂欢,利用职权囤积粮食倒卖给汉商,中饱私囊。
与此
一直提心吊胆、加紧备战的村野治保,在分析这些情报后,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立刻看穿了刘盈的毒计,气得破口大骂:“卫满蠢猪!鼠目寸光!他以为汉人是去送钱的?那是去抽他脊梁骨的!什么狗屁人参!到了秋天,朝鲜遍地饿殍,汉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下整个朝鲜!到时候,我倭国将彻底孤立无援!”
他心急如焚,立刻修书一封,详细阐明刘盈的经济阴谋和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命令手下火速乘快船前往朝鲜,务必亲自面呈卫满,警告他立即停止与汉人的畸形贸易,恢复粮食生产,并处决境内的汉商!
然而,当倭国使者船只试图穿越对马海峡时,早已在此“守株待兔”多时的大汉水师舰队威严地拦住了去路。
倭使高声宣称:“我等乃倭国天王使者,有要事前往朝鲜面见卫满王!请贵军放行!”
汉军楼船上,项轩按剑而立,冷声回道:“此乃对马海域,已是我大汉疆土!未经我朝允许,任何船只不得通行!尔等速速退回,否则休怪我军弩炮无情!”
无论倭使如何解释、甚至试图绕行,都被汉军战舰强硬地驱离或拦截。对马岛就像一道坚实的闸门,牢牢锁死了倭国与朝鲜之间的联系通道。
村野治保收到使者被屡次拦截的消息,绝望地瘫坐在席上。他知道,卫满朝鲜的命运,恐怕在汉军商队踏上其国土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而他倭国,失去了最后一个可能(尽管不靠谱)的盟友,接下来将要独自面对消化了朝鲜、变得更加强大的大汉帝国的全部怒火。
无形的绞索,正在一点点收紧。刘盈的伐交伐谋之策,已然初见成效。
一场看似荒诞的“人参狂欢”,正悄然转化为摧毁一个国家的致命武器。
——
为了将这场经济陷阱构筑得更加完美,刘盈下令执行了一项在外人看来更加“疯狂”的策略:汉商们继续以高价从朝鲜民间收购粮食,转头却以远低于收购价、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在朝鲜市场上大量抛售!
这一进一出,汉商无疑是在做赔本买卖,每天损失的金钱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樊哙等将领看得心头滴血,私下里没少抱怨。
然而,这一策略的效果却出奇地好。朝鲜上下,从贵族到平民,彻底相信了这些汉朝商人“求参若渴”、“人傻钱多”到了失去理智的程度。
他们一边乐呵呵地把陈粮甚至次粮卖给汉商换取高价,一边又从汉商那里用极低的价格买回足够甚至更多的粮食食用。
“看呐!汉人又在做冤大头了!卖给他们一石粮的钱,能买回两石还有富余!”
“快!家里还有多少存粮?都卖给汉商去!反正吃完了还能低价买回来!”
“汉皇为了那几根人参,真是把国库都掏空了啊!哈哈!”
这种“稳赚不赔”的买卖,像最甜蜜的毒药,让朝鲜社会对汉商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性信任。
没有人再去思考为什么汉商要做这种明显亏本的生意,所有人都沉浸在轻易获取财富的快感中。
卫满朝廷的官员们,甚至也加入了这场套利狂欢,利用职权囤积粮食倒卖给汉商,中饱私囊。
与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