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责任的?之所以这么硬顶着,就是不愿意放出来,这还是出于宁王殿下的授意的。宁王不希望西南地区的事情,太快就解决了。甚至于他希望叛军能够给张恪等人制造更多、更大的麻烦和困难。而且若是叛军“争气”一点的话,“不小心”打败了张恪他们,那对宁王来说,便有了理由,好好的声讨一番当初支持张恪的杨静姝、陈庆之、唐龙、郭守敬等人了。即便不能因此就把他们怎么样了,但这些人声望大跌是肯定的。



宁王的这些政治算计,赵无极自然只能配合。只不过,他觉得这个事儿,找借口拖一拖,还是可以的,但最终怕是还得要把火器给到张恪的。平定叛乱这个大目标,肯定是不会变的,对朝堂上的一众官员而言,无论其政治理念、立场如何,在这一点上,他们还是会希望西南地区恢复如初的。他们是不可能愿意看着叛军真正的挑战到朝廷的威严的,因为那也等同于在挑战他们的权威。难不成眼睁睁的看着一帮流民真的就这么改朝换代吗?那自家的利益还怎么有效的维护?只不过,目前来说,没有人会觉得,西南的那些叛军真能成事儿,所以就表现得不太在意。可是,一旦局势有变了,那大部分朝堂官员肯定还是会去支持平叛的事情的。这些事情,不难想明白,宁王自己也清楚。不过,在此之前,若是能给张恪他们捣捣乱,宁王还是不介意这么去干的。



另一边,陈庆之也已经有点失去耐心了。所谓:军中无小事。张恪申请火器已经这么多天了,居然还是没有搞定,这么耽搁下去,谁知道前线会不会因此出点什意外的?这个赵无极,实在可恶,若非他是老皇帝亲自任命的,以陈庆之的脾气,早就大耳刮子抽过去了。还有汪直,明明是火器营主管,偏偏诸般推托,就是不愿意帮忙。这老东西就是个墙头草,更怕承担责任,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期跟在皇帝身边,才养成了这种小心翼翼的性子的?



陈庆之已经懒得再跟他们掰扯了,他决定把这件事,提到朝堂上,进行廷议。次日,早朝,陈庆之将此事呈上,由满朝文武公断。毕竟事关平叛,大部分官员自然还是表态支持的。虽然确实是有皇帝下过的旨意,没有他的首肯,不能放火器出营这一事实的存在。不过,皇帝如今的状况明摆着,是无法做什么的。因此,为了不耽误平叛的大事,也只能先将皇帝的这个旨意放到一旁了。所谓“事急从权”,大家对此都能理解的。



这事儿倒是就这么定下了,赵无极也没法再借口老皇帝的旨意,拒不运送火器去西南呢。可是,这家伙虽然不敢忤逆朝堂的决议,但在办事的过程中,却一直在用各种各样的小伎俩延缓火器的启运。以至于,整整准备了五天,这批火器才最终启运,发往西南。赵无极的这种种作为,若只是偶一为之,或许还有得解释,比如说他严谨、比如说他只尽忠于老皇帝等等。但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做出这样的事,便不得不令人起疑了。一根筋的人不是没有,但观赵无极此人,可并不像是这般死脑筋的人啊?如此的话,这人的立场怕是有问题的。不过,这事儿一时半会儿的也没办法弄清楚,如今还是要以国事为重,待以后腾出手来,再仔细地去查证了。



发给张恪的火器,耽搁了二十多天,但到底还是送过去了。本来,此次平叛,并没有打算动用到火器的。然而,谁都没想到,安顺城居然沦陷了。攻守易形之下,他们也不得不做出相应的改变,那就是动用火器。对此,陈庆之等人也是理解的。安顺城是一座什么样的城池,大家还是心里有数的。想要攻克它,重新夺回来,确实是没有那么简单的。虽然,包括张恪、陈庆之等人在内,都不太想对自己的百姓痛下杀手的。可是,若不动用火器,光靠传统手段攻城的话,己方将士必定要付出不小的代价,损失惨重的。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事儿也只能狠狠心呢。火器的可怕,大家都明白,若不是逼不得已,他们是真的不想用在百姓身上的。不过,有张恪在西南,他做事情一直都还算是有分寸的,相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小族长的奋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清河小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清河小子并收藏小族长的奋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