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占了位置的。”
“啥意思?这又不是你家,你占个啥位置啊?”
“嗨,你咋不讲理了?我站在这地儿的最前面,所谓先来后到,当然是我来挖的。”
“那……那什么,那要这么说的话,我昨晚上才刚从这上面走过去的,那还是我先来的。”
“不是?你要不要脸啊你,你这不是强词夺理吗?”
为了谁来挖井的事儿,大家便这么吵起来了。之所以,大家要抢着干这个活儿,那不是这样以后才好跟人家吹牛:咱可是给“水神娘娘”出过力,干过活的呢。想跟水神娘娘拉上一点关系,那是需要机缘的,这种机会可遇而不可求,真的遇上了,那不可能不抢的。而且,每次经水神娘娘指点挖的井,都有当地人集资在井边立碑,详细的记录其事,甚至把一些参与者的姓名,荣录其上。这可是能够流芳千古的事情啊,不抢才怪呢!
最终,还是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出来调解了争端,才让这事顺利的进行下去了。毕竟水神娘娘在旁边看着了,谁也不好意思真的闹事儿,让原本好好的一件事情,弄得难看了。全程围观了这件事情始末的刘长子,则再一次深深地领会到了水神娘娘的莫大的影响力。而最终,当那口新挖的井真正的在众人眼前“突突突”冒出水时,当围观的百姓为此欢呼雀跃时,刘长子在惊异之余不由得深深地看着那个静静地站在井旁的女孩,心中震撼不已: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莫非……真的是水神降世?
人们对于自己无法理解的事物,总难免会将其归结于神异。而当杜若一次又一次地创造神迹时,人们对她的崇敬甚至敬畏也是与日俱增的。对于深受干旱之苦的西南百姓而言,杜若所做之事帮他们实实在在的摆脱了艰困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确发自内心的感激她。他们朴素的情感,也不愿去过多的猜想那些有的没的,他们只知道由于水神娘娘,他们不再苦于无水可用,这才是无法辩驳的事实。他们难道不曾乞求过各方神灵,赐下甘霖吗?然而,最终也只有水神娘娘真正的帮到他们了。而这些,才是大家如此拥戴水神娘娘的原因。
刘长子暗叹了口气,了解过事情的始末后,他已经放弃了之前的打算。那个女孩的存在当然对朝廷有利,对义军不利。但这个女孩不能动,甚至要善加保护。因为,不管她是神明还是凡人,重要的是她真的拯救了许许多多的人,不管出于什么立场或者理由,都不能去伤害她分毫。父亲刘通高举义旗,为的是救民于水火,这一点,刘长子并没有忘记。若是他真的伤害了这位姑娘,那便是背弃了初衷、更违背了道义,泯灭了良知,他自己都会看不起自己的。
对于打的井能够顺利出水,张恪如今已经不会再感到任何意外了。杜若拥有这样的特殊本领,是意外但更是惊喜。而她竟然在短短的时间里,便俘获了广大灾区民众的心,甚至于许多百姓竟然把其视为神明。对此,张恪多多少少也感到意外的。不过,综合来看,这当然还是好事。凡人枉自称神,这个事儿许多时候还是比较敏感的,这种事情的好与坏,有的时候也还是很不好说的。不过,就杜若这个事儿而言,她本人并没有刻意为之,更没有在这里面获取任何一点好处的。反倒是张恪,为了政治目的,的确在暗地里使了些手段,推波助澜了一番,让“水神娘娘”这个名号及神奇的事迹,更为迅速的在各个地方传播开来。不过,张恪倒也一直注意掌握着分寸,在宣传杜若时,只强调其寻找水源的特殊本领,不去过多的神话一些有的没的。不过,这样一来,却也某种程度上加深了杜若的神秘感。也是因此,民间对于杜若便也出现了一些演绎,有关其出身、来历、身负异能等等,有着许多匪夷所思,甚至是令人喷饭的传说。对张恪来说,自然是知道那些全都是扯淡的,大可一笑置之,不予理睬。不过,百姓们倒
“啥意思?这又不是你家,你占个啥位置啊?”
“嗨,你咋不讲理了?我站在这地儿的最前面,所谓先来后到,当然是我来挖的。”
“那……那什么,那要这么说的话,我昨晚上才刚从这上面走过去的,那还是我先来的。”
“不是?你要不要脸啊你,你这不是强词夺理吗?”
为了谁来挖井的事儿,大家便这么吵起来了。之所以,大家要抢着干这个活儿,那不是这样以后才好跟人家吹牛:咱可是给“水神娘娘”出过力,干过活的呢。想跟水神娘娘拉上一点关系,那是需要机缘的,这种机会可遇而不可求,真的遇上了,那不可能不抢的。而且,每次经水神娘娘指点挖的井,都有当地人集资在井边立碑,详细的记录其事,甚至把一些参与者的姓名,荣录其上。这可是能够流芳千古的事情啊,不抢才怪呢!
最终,还是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出来调解了争端,才让这事顺利的进行下去了。毕竟水神娘娘在旁边看着了,谁也不好意思真的闹事儿,让原本好好的一件事情,弄得难看了。全程围观了这件事情始末的刘长子,则再一次深深地领会到了水神娘娘的莫大的影响力。而最终,当那口新挖的井真正的在众人眼前“突突突”冒出水时,当围观的百姓为此欢呼雀跃时,刘长子在惊异之余不由得深深地看着那个静静地站在井旁的女孩,心中震撼不已: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莫非……真的是水神降世?
人们对于自己无法理解的事物,总难免会将其归结于神异。而当杜若一次又一次地创造神迹时,人们对她的崇敬甚至敬畏也是与日俱增的。对于深受干旱之苦的西南百姓而言,杜若所做之事帮他们实实在在的摆脱了艰困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确发自内心的感激她。他们朴素的情感,也不愿去过多的猜想那些有的没的,他们只知道由于水神娘娘,他们不再苦于无水可用,这才是无法辩驳的事实。他们难道不曾乞求过各方神灵,赐下甘霖吗?然而,最终也只有水神娘娘真正的帮到他们了。而这些,才是大家如此拥戴水神娘娘的原因。
刘长子暗叹了口气,了解过事情的始末后,他已经放弃了之前的打算。那个女孩的存在当然对朝廷有利,对义军不利。但这个女孩不能动,甚至要善加保护。因为,不管她是神明还是凡人,重要的是她真的拯救了许许多多的人,不管出于什么立场或者理由,都不能去伤害她分毫。父亲刘通高举义旗,为的是救民于水火,这一点,刘长子并没有忘记。若是他真的伤害了这位姑娘,那便是背弃了初衷、更违背了道义,泯灭了良知,他自己都会看不起自己的。
对于打的井能够顺利出水,张恪如今已经不会再感到任何意外了。杜若拥有这样的特殊本领,是意外但更是惊喜。而她竟然在短短的时间里,便俘获了广大灾区民众的心,甚至于许多百姓竟然把其视为神明。对此,张恪多多少少也感到意外的。不过,综合来看,这当然还是好事。凡人枉自称神,这个事儿许多时候还是比较敏感的,这种事情的好与坏,有的时候也还是很不好说的。不过,就杜若这个事儿而言,她本人并没有刻意为之,更没有在这里面获取任何一点好处的。反倒是张恪,为了政治目的,的确在暗地里使了些手段,推波助澜了一番,让“水神娘娘”这个名号及神奇的事迹,更为迅速的在各个地方传播开来。不过,张恪倒也一直注意掌握着分寸,在宣传杜若时,只强调其寻找水源的特殊本领,不去过多的神话一些有的没的。不过,这样一来,却也某种程度上加深了杜若的神秘感。也是因此,民间对于杜若便也出现了一些演绎,有关其出身、来历、身负异能等等,有着许多匪夷所思,甚至是令人喷饭的传说。对张恪来说,自然是知道那些全都是扯淡的,大可一笑置之,不予理睬。不过,百姓们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