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龙镇的事情了结后,李凤他们便开始进驻互市,转暗为明,继续做着与北境的贸易。毕竟是熟门熟路的生意,如今更是不必再躲躲藏藏,可以光明正大的去做了。虽然不像走私那么暴利,但因为互市繁荣稳定,其实算下来后,赚的钱也并不比以前少的。
另一方面,张恪知道,像梅龙镇这样搞走私的人家,其实在北方还有很多。作为主管与北境贸易的互市监,张恪并不打算对他们采取过于强硬的手段。他更希望将他们都平稳地纳入互市监的管辖范围内,敦促他们进行转型,如同梅龙镇这些人一样。为此,张恪决定把这项任务全权交给李凤来做。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李凤的能力还是得到张恪认可的。她本身擅长交际,又是出身于这个圈子的,让她去联络这些人并说服他们,主动加入互市监的体系内,这是最理想、最经济的处理北方走私问题的方式了。
为了方便李凤做事,张恪还给了她一个八品“互市监主事”的身份。虽然品秩不高,但却也是个实实在在的官职,享受朝廷俸禄的。李凤倒是没有想到张恪居然会给自己一个正式的官身的,毕竟她是个女人,而且算起来还是有“前科”的。不过,对张恪来说,他倒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的。只要有能力,肯做事,女人为什么不能做官?更何况,这样一来,李凤便可以名正言顺的代表朝廷招安那些走私商人了。而且由于他们身处同样的圈子,彼此互相了解,知根知底的,显然更容易取得彼此的信任,有利于相关工作的展开。
而事实也证明了,张恪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置,是极为明智的。梅龙镇在此前因劫掠商旅,被处置了很多人,这件事情在走私圈子里早已人尽皆知了。而这件事情,无疑给了这些人很大的震慑,也迫使他们不得不更慎重地去思考自己的未来。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时隔不久,梅龙镇的李凤居然顶着个“互市监主事”的身份,代表朝廷来招安,并开出了条件:放弃走私,既往不咎,融入互市,接受监管,共创未来。这个转折无疑是让他们觉得匪夷所思的:互市监这是在玩哪一出啊?这些条件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好到他们都有些不敢相信。
可是梅龙镇的实例又明明白白的摆在眼前,却是不由得他们不相信。其实,在梅龙镇出事后,他们是做了些应对的准备的。所谓拔出萝卜带出泥,梅龙镇出事了,他们大概率也逃不过去的。不过,说是准备,但实际上能想到的无非便是“破财免灾”而已。以前,这样的事情也是有过的。至于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来摆平,那基本上就要看那些当官的究竟有多大的胃口了。没想到,这一回却是一句“既往不咎”,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期待值了。若不是大家都认识李凤,换个人来说这种话,要么会被认为是在胡说八道,要么就是觉得这里头八成是有什么陷阱的。不过最终,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相信李凤,接受那些条件了。剩下的几家,虽然还在犹豫观望,但相信假以时日,他们也一样会从善如流,接受下来的。
李凤把这些事情一一做了汇报。从她的角度看来,张恪在此事上的处置措施,无疑是广被恩泽,避免了许多社会动荡,说他是万家生佛也不为过的。张恪没有在这件事情上面,利用手上的权力去压榨勒索任何人,甚至还给这些人一个上岸洗白的机会和途径。若是这样子,还不能让这些人回头,那他们也就真的不值得救了,到时候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了。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不外如是。
张恪夸奖了李凤几句,勉励她好好在互市监干下去。就目前而言,互市监确实需要像她这样的一个人来充当互市与这些算是弃暗投明的走私商之间的桥梁的。虽然他们目前算是上岸了,但谁都不能保证他们会不会再回过头去,重走老路。因此,有一个深知这帮人秉性的人帮忙看着,还是很重要的。张恪倒也不是怕这帮人反复横跳,说实在的,有北军在这儿镇着了,真要是想动他们,还真不是什么难事的。只不过,既然
另一方面,张恪知道,像梅龙镇这样搞走私的人家,其实在北方还有很多。作为主管与北境贸易的互市监,张恪并不打算对他们采取过于强硬的手段。他更希望将他们都平稳地纳入互市监的管辖范围内,敦促他们进行转型,如同梅龙镇这些人一样。为此,张恪决定把这项任务全权交给李凤来做。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李凤的能力还是得到张恪认可的。她本身擅长交际,又是出身于这个圈子的,让她去联络这些人并说服他们,主动加入互市监的体系内,这是最理想、最经济的处理北方走私问题的方式了。
为了方便李凤做事,张恪还给了她一个八品“互市监主事”的身份。虽然品秩不高,但却也是个实实在在的官职,享受朝廷俸禄的。李凤倒是没有想到张恪居然会给自己一个正式的官身的,毕竟她是个女人,而且算起来还是有“前科”的。不过,对张恪来说,他倒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的。只要有能力,肯做事,女人为什么不能做官?更何况,这样一来,李凤便可以名正言顺的代表朝廷招安那些走私商人了。而且由于他们身处同样的圈子,彼此互相了解,知根知底的,显然更容易取得彼此的信任,有利于相关工作的展开。
而事实也证明了,张恪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置,是极为明智的。梅龙镇在此前因劫掠商旅,被处置了很多人,这件事情在走私圈子里早已人尽皆知了。而这件事情,无疑给了这些人很大的震慑,也迫使他们不得不更慎重地去思考自己的未来。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时隔不久,梅龙镇的李凤居然顶着个“互市监主事”的身份,代表朝廷来招安,并开出了条件:放弃走私,既往不咎,融入互市,接受监管,共创未来。这个转折无疑是让他们觉得匪夷所思的:互市监这是在玩哪一出啊?这些条件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好到他们都有些不敢相信。
可是梅龙镇的实例又明明白白的摆在眼前,却是不由得他们不相信。其实,在梅龙镇出事后,他们是做了些应对的准备的。所谓拔出萝卜带出泥,梅龙镇出事了,他们大概率也逃不过去的。不过,说是准备,但实际上能想到的无非便是“破财免灾”而已。以前,这样的事情也是有过的。至于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来摆平,那基本上就要看那些当官的究竟有多大的胃口了。没想到,这一回却是一句“既往不咎”,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期待值了。若不是大家都认识李凤,换个人来说这种话,要么会被认为是在胡说八道,要么就是觉得这里头八成是有什么陷阱的。不过最终,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相信李凤,接受那些条件了。剩下的几家,虽然还在犹豫观望,但相信假以时日,他们也一样会从善如流,接受下来的。
李凤把这些事情一一做了汇报。从她的角度看来,张恪在此事上的处置措施,无疑是广被恩泽,避免了许多社会动荡,说他是万家生佛也不为过的。张恪没有在这件事情上面,利用手上的权力去压榨勒索任何人,甚至还给这些人一个上岸洗白的机会和途径。若是这样子,还不能让这些人回头,那他们也就真的不值得救了,到时候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了。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不外如是。
张恪夸奖了李凤几句,勉励她好好在互市监干下去。就目前而言,互市监确实需要像她这样的一个人来充当互市与这些算是弃暗投明的走私商之间的桥梁的。虽然他们目前算是上岸了,但谁都不能保证他们会不会再回过头去,重走老路。因此,有一个深知这帮人秉性的人帮忙看着,还是很重要的。张恪倒也不是怕这帮人反复横跳,说实在的,有北军在这儿镇着了,真要是想动他们,还真不是什么难事的。只不过,既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