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的监国人选的。他是皇长子,名望也还不错,朝中支持他上位的大臣也不少,由他来监国,也算顺理成章。然而,偏偏皇帝此次昏迷,正是因他送进宫里的那两名女子而引起的。虽说这个事似乎意外的因素更大一点,但显然秦王也没有办法把责任推脱个一干二净的。所以,在此次竞争“监国”一事上,秦王府便多多少少显得没那么有底气了。而除了秦王之外,那么剩下的三位皇子中,另外两位无论是声望、能力都不足以服众的,因此宁王便成为另一个有力的竞争人选了。
然而,这显然不仅仅只是要选一个“监国”的人选这么简单的。因为若是皇帝最终醒不过来呢?那么这个“监国”要做多久呢?一年?两年?五年?再之后呢?此事的重要性,陡然之间已经上升到了“国本之争”,关系到无数人的利益、未来、命运。在此情况下,秦王杨勇哪怕还身陷舆论的漩涡之中,也不得不站出来,全力去争取了。而从目前来看,宁王似乎是占据了一定的上风的。
不过,秦王府自然是不可能就这样认输的。虽然,那件事情对他们来说,的确是目前摆脱不了的污点。但这种事儿,显然也没办法在实际层面上给秦王定任何罪过的。秦王府上下一致认为:这件事情伤害肯定是有的,但并不足以致命;秦王毕竟是嫡长子,朝堂中支持他的官员还是很多的,机会始终是有的。而且,目前来看,退路已经没有了,因为若是此次“监国”之争,让宁王赢下了,那么秦王一系以后的日子便难过了,甚至于“下场堪虞”。形势严峻,迫在眉睫,这种情况下,还是只能往前冲了。由此,秦王府上下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必死之心,勠力前行,为了让秦王成功上位,开始四处活动。
而在另一边,宁王府也没有闲着,虽然他们的确稍稍领先了一步,但只要事情没有尘埃落定,变数总是会有的。他们当然也知道,秦王府是绝无可能束手就擒的。不过,到目前为止,形势对他们还是要更为有利一点的。
两位皇子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反映到民间时,就体现在各种舆论的甚嚣尘上了。由于皇帝暂时无法理政,因此需要从四位皇子中选择一位,代替皇帝理政,是为“监国”。目前最有可能担起这一重责的是秦王杨勇和宁王杨豪两人。秦王毕竟占着嫡长子的名份,也一向受到诸多官员的肯定与支持,因此机会不小。不过,最近他因为受到某件事情的影响,声势上还是有些受损的。
而宁王一直深受皇帝的喜爱,朝堂及民间也一直有传言说:皇帝本人是更加属意于由宁王来继承大统的。虽说朝堂上对于宁王个人的评价,一直都褒贬不一,但因为皇帝的“偏心”,还是有不少人选择了将未来押注到他身上的。因此从种种迹象来看,若是抛除掉秦王向皇帝进献美女的事,这两位皇子之间其实还是势均力敌,难分伯仲的。
虽然像这样的大事,民间百姓并没有什么发言权,但大家还都是挺喜欢议论这些事情的。毕竟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不参与进来,过过吃瓜群众的瘾了?
“要不是陛下一直都不肯早些立储,哪会有这事儿的?”
“话是没错,可是谁知道陛下会突然间……,唉,也是命啊!”
“嘿嘿,说什么命不命的,谁知道这里面有什么隐情呢?”
“嘘,这事儿可不敢胡说。前几天,俺家隔壁的那个吴老二,才被官差抓进去了,到现在都还没出来呢!”
“话说回来,要是陛下……,那这个监国还真的是要早点定下来的,否则人心不稳啊!”
“嗯,这话说到点子上了。不过,这一回谁要是成了监国,那基本上就定了大势了。听说如今朝堂上每天都吵得不可开交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然而,这显然不仅仅只是要选一个“监国”的人选这么简单的。因为若是皇帝最终醒不过来呢?那么这个“监国”要做多久呢?一年?两年?五年?再之后呢?此事的重要性,陡然之间已经上升到了“国本之争”,关系到无数人的利益、未来、命运。在此情况下,秦王杨勇哪怕还身陷舆论的漩涡之中,也不得不站出来,全力去争取了。而从目前来看,宁王似乎是占据了一定的上风的。
不过,秦王府自然是不可能就这样认输的。虽然,那件事情对他们来说,的确是目前摆脱不了的污点。但这种事儿,显然也没办法在实际层面上给秦王定任何罪过的。秦王府上下一致认为:这件事情伤害肯定是有的,但并不足以致命;秦王毕竟是嫡长子,朝堂中支持他的官员还是很多的,机会始终是有的。而且,目前来看,退路已经没有了,因为若是此次“监国”之争,让宁王赢下了,那么秦王一系以后的日子便难过了,甚至于“下场堪虞”。形势严峻,迫在眉睫,这种情况下,还是只能往前冲了。由此,秦王府上下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必死之心,勠力前行,为了让秦王成功上位,开始四处活动。
而在另一边,宁王府也没有闲着,虽然他们的确稍稍领先了一步,但只要事情没有尘埃落定,变数总是会有的。他们当然也知道,秦王府是绝无可能束手就擒的。不过,到目前为止,形势对他们还是要更为有利一点的。
两位皇子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反映到民间时,就体现在各种舆论的甚嚣尘上了。由于皇帝暂时无法理政,因此需要从四位皇子中选择一位,代替皇帝理政,是为“监国”。目前最有可能担起这一重责的是秦王杨勇和宁王杨豪两人。秦王毕竟占着嫡长子的名份,也一向受到诸多官员的肯定与支持,因此机会不小。不过,最近他因为受到某件事情的影响,声势上还是有些受损的。
而宁王一直深受皇帝的喜爱,朝堂及民间也一直有传言说:皇帝本人是更加属意于由宁王来继承大统的。虽说朝堂上对于宁王个人的评价,一直都褒贬不一,但因为皇帝的“偏心”,还是有不少人选择了将未来押注到他身上的。因此从种种迹象来看,若是抛除掉秦王向皇帝进献美女的事,这两位皇子之间其实还是势均力敌,难分伯仲的。
虽然像这样的大事,民间百姓并没有什么发言权,但大家还都是挺喜欢议论这些事情的。毕竟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不参与进来,过过吃瓜群众的瘾了?
“要不是陛下一直都不肯早些立储,哪会有这事儿的?”
“话是没错,可是谁知道陛下会突然间……,唉,也是命啊!”
“嘿嘿,说什么命不命的,谁知道这里面有什么隐情呢?”
“嘘,这事儿可不敢胡说。前几天,俺家隔壁的那个吴老二,才被官差抓进去了,到现在都还没出来呢!”
“话说回来,要是陛下……,那这个监国还真的是要早点定下来的,否则人心不稳啊!”
“嗯,这话说到点子上了。不过,这一回谁要是成了监国,那基本上就定了大势了。听说如今朝堂上每天都吵得不可开交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