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00章



朱橚接过信笺,指尖一捻便觉出厚度不凡。



他迫不及待地拆开火漆,抖开信纸时带起一阵淡淡的松烟墨香。



信纸上的字迹如行云流水。



“五哥钧鉴:此番治河,滩涂之地尤为关键。弟思忖再三,以为当广植柳树。



柳性耐湿,根系发达,固土保堤之效远胜他木。更妙者,柳树浑身是宝——”



朱橚的眉头渐渐舒展,双目大亮,露出美滋滋的笑容来。



陆知白告诉他,若能广植柳树,既可固土防沙,又能衍生诸多产业。



其一,可辟为园林,引游人观赏;



其二,柳皮可制药材,柳木可作器具;



其三,枝条可编织筐篓、蓑衣等,形成柳编产业;



其四,林下可种半夏、黄芪等耐阴药材,充分利用空间。



这些事情,少不了当地的老百姓参与,让他们也能有一口饭吃。



如此,既能护堤,又可富民



朱橚越看眼睛越亮,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玻璃皿边缘,震得里头的小绿毛微微颤动。



待看到“预计可带动万余农户生计”时,他猛的站起身来,大声说:“妙啊,太妙了!”



说着转头对王青山说:“恁老师真是一个经天纬地的奇才啊!”



朱橚再仔细看下去。



这个柳树产业,以后还有一些进阶玩法——



茶叶:清明前后采嫩芽,制成“王府金丝明前柳茶”,配以顶级白瓷罐装,专供江南士绅。每斤售价数两,万亩柳林可产数千斤;



文人柳:沿堤建十二观景亭,镌刻《柳堤赋》碑文。举办“柳社”诗会,收取润笔费。精修柳树,选美大赛,评选名柳;雅士若想认养,需年费若干……



朱橚越看越高兴,仿佛得了一个聚宝盆,哈哈大笑起来:



“妙!妙极辽!驸马介脑袋瓜子,怕不是文曲星拿算盘珠子捏的?纵陶朱范蠡复生,亦当避席!”



王青山听得这般盛赞,也露出笑容,却不知道信里到底写了啥,让周王乐成这样。



朱橚起身在厅中来回踱步,驻足窗前,遥望着外头绿枝摇曳的老柳树,吟道:



“万道春愁织金线……”



忽然,他话音一顿,僵在原地,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了。



“等等……”



朱橚皱起眉头,手指不自觉地掐算起来:“就算一亩地两百棵好了,五万亩奏是……是……”



王青山在一旁,笃定的回答道:“是一千万棵……”



“千、千万株?!”



朱橚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几分不可思议。



“哈?”朱橚笑了,“把开封城外的柳树全砍了,够不够插满一万亩地,都说不好呢……”



王青山也觉得这个数目有些夸张。



想了一想提醒道:“王爷,您的信还没看完呢。指不定老师有办法。”



“嗯对对对~”



朱橚刚才光顾着乐了,现在赶忙看下去。



朱橚一看就笑了,眼中重新燃起光彩:“工程分期!对,就分期来!”



他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



“先集中种河堤最险要的段落,其他地方,慢慢来,重在规划……



这事,不是一年可以斗成的,江南也可以支援些柳条儿……”



他喃喃自语,转身对王青山道:



“驸马说得对,这事急不得。俺们得先规划好各区域,还要留出道路来,要不然……”



几万亩地的柳树林,那是个什么光景?想想都觉得一阵清凉。



“驸马真是……连这都替本王想周全了……



不仅考虑防洪,还想到要让百姓能在柳林中自在行走,不要变成阴森之地……”



“王爷英明。”王青山笑道:“老师常说‘欲速则不达’。这样分期实施,既不会耽误防洪,也能保证品质。”



第1000章



朱橚接过信笺,指尖一捻便觉出厚度不凡。



他迫不及待地拆开火漆,抖开信纸时带起一阵淡淡的松烟墨香。



信纸上的字迹如行云流水。



“五哥钧鉴:此番治河,滩涂之地尤为关键。弟思忖再三,以为当广植柳树。



柳性耐湿,根系发达,固土保堤之效远胜他木。更妙者,柳树浑身是宝——”



朱橚的眉头渐渐舒展,双目大亮,露出美滋滋的笑容来。



陆知白告诉他,若能广植柳树,既可固土防沙,又能衍生诸多产业。



其一,可辟为园林,引游人观赏;



其二,柳皮可制药材,柳木可作器具;



其三,枝条可编织筐篓、蓑衣等,形成柳编产业;



其四,林下可种半夏、黄芪等耐阴药材,充分利用空间。



这些事情,少不了当地的老百姓参与,让他们也能有一口饭吃。



如此,既能护堤,又可富民



朱橚越看眼睛越亮,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玻璃皿边缘,震得里头的小绿毛微微颤动。



待看到“预计可带动万余农户生计”时,他猛的站起身来,大声说:“妙啊,太妙了!”



说着转头对王青山说:“恁老师真是一个经天纬地的奇才啊!”



朱橚再仔细看下去。



这个柳树产业,以后还有一些进阶玩法——



茶叶:清明前后采嫩芽,制成“王府金丝明前柳茶”,配以顶级白瓷罐装,专供江南士绅。每斤售价数两,万亩柳林可产数千斤;



文人柳:沿堤建十二观景亭,镌刻《柳堤赋》碑文。举办“柳社”诗会,收取润笔费。精修柳树,选美大赛,评选名柳;雅士若想认养,需年费若干……



朱橚越看越高兴,仿佛得了一个聚宝盆,哈哈大笑起来:



“妙!妙极辽!驸马介脑袋瓜子,怕不是文曲星拿算盘珠子捏的?纵陶朱范蠡复生,亦当避席!”



王青山听得这般盛赞,也露出笑容,却不知道信里到底写了啥,让周王乐成这样。



朱橚起身在厅中来回踱步,驻足窗前,遥望着外头绿枝摇曳的老柳树,吟道:



“万道春愁织金线……”



忽然,他话音一顿,僵在原地,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了。



“等等……”



朱橚皱起眉头,手指不自觉地掐算起来:“就算一亩地两百棵好了,五万亩奏是……是……”



王青山在一旁,笃定的回答道:“是一千万棵……”



“千、千万株?!”



朱橚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几分不可思议。



“哈?”朱橚笑了,“把开封城外的柳树全砍了,够不够插满一万亩地,都说不好呢……”



王青山也觉得这个数目有些夸张。



想了一想提醒道:“王爷,您的信还没看完呢。指不定老师有办法。”



“嗯对对对~”



朱橚刚才光顾着乐了,现在赶忙看下去。



朱橚一看就笑了,眼中重新燃起光彩:“工程分期!对,就分期来!”



他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



“先集中种河堤最险要的段落,其他地方,慢慢来,重在规划……



这事,不是一年可以斗成的,江南也可以支援些柳条儿……”



他喃喃自语,转身对王青山道:



“驸马说得对,这事急不得。俺们得先规划好各区域,还要留出道路来,要不然……”



几万亩地的柳树林,那是个什么光景?想想都觉得一阵清凉。



“驸马真是……连这都替本王想周全了……



不仅考虑防洪,还想到要让百姓能在柳林中自在行走,不要变成阴森之地……”



“王爷英明。”王青山笑道:“老师常说‘欲速则不达’。这样分期实施,既不会耽误防洪,也能保证品质。”



第1000章



朱橚接过信笺,指尖一捻便觉出厚度不凡。



他迫不及待地拆开火漆,抖开信纸时带起一阵淡淡的松烟墨香。



信纸上的字迹如行云流水。



“五哥钧鉴:此番治河,滩涂之地尤为关键。弟思忖再三,以为当广植柳树。



柳性耐湿,根系发达,固土保堤之效远胜他木。更妙者,柳树浑身是宝——”



朱橚的眉头渐渐舒展,双目大亮,露出美滋滋的笑容来。



陆知白告诉他,若能广植柳树,既可固土防沙,又能衍生诸多产业。



其一,可辟为园林,引游人观赏;



其二,柳皮可制药材,柳木可作器具;



其三,枝条可编织筐篓、蓑衣等,形成柳编产业;



其四,林下可种半夏、黄芪等耐阴药材,充分利用空间。



这些事情,少不了当地的老百姓参与,让他们也能有一口饭吃。



如此,既能护堤,又可富民



朱橚越看眼睛越亮,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玻璃皿边缘,震得里头的小绿毛微微颤动。



待看到“预计可带动万余农户生计”时,他猛的站起身来,大声说:“妙啊,太妙了!”



说着转头对王青山说:“恁老师真是一个经天纬地的奇才啊!”



朱橚再仔细看下去。



这个柳树产业,以后还有一些进阶玩法——



茶叶:清明前后采嫩芽,制成“王府金丝明前柳茶”,配以顶级白瓷罐装,专供江南士绅。每斤售价数两,万亩柳林可产数千斤;



文人柳:沿堤建十二观景亭,镌刻《柳堤赋》碑文。举办“柳社”诗会,收取润笔费。精修柳树,选美大赛,评选名柳;雅士若想认养,需年费若干……



朱橚越看越高兴,仿佛得了一个聚宝盆,哈哈大笑起来:



“妙!妙极辽!驸马介脑袋瓜子,怕不是文曲星拿算盘珠子捏的?纵陶朱范蠡复生,亦当避席!”



王青山听得这般盛赞,也露出笑容,却不知道信里到底写了啥,让周王乐成这样。



朱橚起身在厅中来回踱步,驻足窗前,遥望着外头绿枝摇曳的老柳树,吟道:



“万道春愁织金线……”



忽然,他话音一顿,僵在原地,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了。



“等等……”



朱橚皱起眉头,手指不自觉地掐算起来:“就算一亩地两百棵好了,五万亩奏是……是……”



王青山在一旁,笃定的回答道:“是一千万棵……”



“千、千万株?!”



朱橚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几分不可思议。



“哈?”朱橚笑了,“把开封城外的柳树全砍了,够不够插满一万亩地,都说不好呢……”



王青山也觉得这个数目有些夸张。



想了一想提醒道:“王爷,您的信还没看完呢。指不定老师有办法。”



“嗯对对对~”



朱橚刚才光顾着乐了,现在赶忙看下去。



朱橚一看就笑了,眼中重新燃起光彩:“工程分期!对,就分期来!”



他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



“先集中种河堤最险要的段落,其他地方,慢慢来,重在规划……



这事,不是一年可以斗成的,江南也可以支援些柳条儿……”



他喃喃自语,转身对王青山道:



“驸马说得对,这事急不得。俺们得先规划好各区域,还要留出道路来,要不然……”



几万亩地的柳树林,那是个什么光景?想想都觉得一阵清凉。



“驸马真是……连这都替本王想周全了……



不仅考虑防洪,还想到要让百姓能在柳林中自在行走,不要变成阴森之地……”



“王爷英明。”王青山笑道:“老师常说‘欲速则不达’。这样分期实施,既不会耽误防洪,也能保证品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