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上前为李文忠把脉,指尖触到脉搏时,不由得一怔。



脉象虽仍显虚弱,却比之前流畅了许多,不再如沉迟滞涩。



他忍不住低声喃喃:“这……倒是……”



宦官则小心翼翼地凑近李文忠,轻声问道:“国公爷,您感觉如何?”



李文忠放下书卷,淡淡一笑:“比之前好了些,咳嗽少了,手脚也不再冰凉。”



陆知白陆知白坐在一旁的桌案前,正提笔给徐达回信。



见有人来,他随手拿过一张空白纸盖住信笺,抬起头。



陆知白轻车熟路地介绍道:



“如今已形成固定流程。三餐饮食有专门食谱,早膳后过一刻钟,便开始梳理经络,约一个时辰后艾灸。



我们专门打造了一张艾灸床,先灸通后背,再灸肚子,同时继续疏通淤堵之处,偶尔施针排出淤血。一日三次,辅以汤药调理……”



太医皱起眉头,满目震惊,一番思索,问道:



“这套流程,确实比先前仔细许多,至于关键之处……



侯爷,这艾灸,似乎对调理有莫大作用?外治法门,竟然有这等作用?”



陆知白微微一笑:



“艾灸,也要重视量的积累。一时半会是没有用的,必须要有足够时长。



外面常用艾绒,研究所加以改良,制作了艾条,更加方便。总体来说,现在对艾草作用,研究还不足……”



现在还是明初,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艾柱艾条,还没流行。



另外。



这年头,中医更重视内治,也就是口服汤药。



外治法被看作只能治跌打损伤之类的外伤骨伤。



也是因为内治法更复杂系统,更高大上。需要读书识字,甚至有较高的文化,才能研读晦涩的医家经典。



与之相比,外治显得简单些。可能口头就能传承了。



当然了,有一些优秀郎中内外治都会用,具体看病人的症状。



但许多郎中仍然觉得,内治要高贵些。这是行业内部的鄙视链。



所以。



李文忠这样的重症,竟然也可以通过内外兼治来调理,而且方案是由一个门外汉提出的……太医自然有些震惊。



宦官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却也不禁对陆知白刮目相看。



他原也有些不理解侯爷为什么非要揽这个活儿,如今亲眼所见,方知其中玄妙。



王太医忍不住低声叹道:“侯爷高见,老夫佩服。”



陆知白摆摆手,语气谦逊:



“诸位太医前期的调理,也是功不可没,我们不过是在此基础上稍作调整。”



都是些场面话,太医心中也明白,只好讪笑着。



宦官倒是想起一事,问道:“陛下对解毒之事,很是关切……”



陆知白说:“现在还是食疗、护肝为主,过几天表哥身子好些了,再开始用药物解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