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储君竞争带来的好处,逼迫群臣站队,有过命的交情,形成凝聚力;



朱标地位太稳,反倒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因此,朱高炽是史上最有权势的太子。



而朱标,只是地位最稳固的太子。



朱高炽监国时,六部尚书每日寅时便候在东宫廊下;



朱标的东宫属官,递个奏章一样要经通政司三道查验。



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他俩的父亲,性格截然不同!



朱标会有如今的处境,最大原因在于朱元璋实在太过强势,对皇权高度敏感,多疑雄猜!



即便允许朱标开始处理政事,这也只是锻炼储君的必要手段,并不代表朱标拥有很大的自主决策权。



甚至于,朱标二十二才开始学习理政,比起历史上的一些太子,算得上很晚了。



唐朝的一些太子,十五六岁便已开始练习处理政事。



第二个原因,是朱元璋对结党营私的极度敏感。



身为太子,朱标自然明白这层忌讳,因此,或许也不愿显得过于迫切。



第三个原因,是屡次发生的宫廷大案,牵连了太多官员。



即便朱标想培养班底,也没有太好的结果。



根还没扎稳呢,一刀下去,人就没了,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这种动乱的朝局,让太多的人失去了机会。



因此,郁新、夏原吉、三杨、金幼孜、胡广、胡濙等人,都是在永乐朝,时局稳定之后才开始发光发热的。



陆知白越想越觉得,标哥是有苦难言。



看似满手好牌,实则现在能打的根本没有几个。



好消息是,以后应该是没有靖难之役了,这些人才,理应属于朱标才是。



陆知白今日稍作暗示,朱标即便心领神会,也不会说出来,大家都装作是开开玩笑罢了。



咱们不看眼前,看十年后。



陆知白忽然关心起此事,是因为他想到:



以后,有事儿能不能有人打头阵?



总不能让他上吧?



他可不愿意去吸引火力。



他更愿意将众人护至身前!



自己在后面狗狗祟祟的输出就好了……



当天下午。



朱标从东宫调派的人手便到户部报到了。



一共二十人。



其中有十五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



还有五个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



陆知白仔细打量了他们一圈,微微含笑。



朱标那么聪明,一定听懂了他的暗示。



这群人中,年轻人占比更大,显然是想从他们人微言轻时便开始培养。



等到十几二十年后,这些人年富力强,风华正茂,正是朝堂的中流砥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