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听闻朱标提及浦江郑氏,脑海中瞬间忆起往事。



他眯起双眼,悠悠回忆道:



“咱记得前些年,胡惟庸那档事儿,他们郑家好像有人牵涉其中,结果兄弟几个竟争相领罪,甘愿赴死。



咱当时听闻这般情形,真是震撼不已。



有如此高义品行,还怕他们会谋反作乱?咱不仅赦了他们的罪过,还点派一人,前往福建为官……”



朱标颔首,说道:“父皇所言极是。儿臣也是听驸马谈及家族建设,当下便联想到了郑氏一族。



他们家自南宋传承至今,历经数百年而不衰,忠义传家,当真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家族得以绵延,这是他们自身修的福德……”



朱元璋亦点头称是,感慨万千道:



“正是因为有这般忠良之士,才让咱觉着这世间,也并非毫无希望……”



言罢,他陷入了沉思。



几年前忙于处置胡惟庸案,朱元璋未曾深入思索这郑氏家族厉害之处。



如今思量着贪腐之事,朱元璋也愈发感到,家族风气的重要性。



毕竟,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一个人即便入朝为官,也终究难以割舍与家庭、家族的羁绊。



然而,思索间,朱元璋眉头渐渐皱起。



这般庞大且井然有序的家族,倘若当真有心煽动当地百姓,恐怕会生出变故……



朱元璋低声喃喃:“咱心里实在痒得很!



着人即刻传口谕下去,宣郑氏族长即刻进宫面圣!



对了,再让他带上几名年轻才俊,还有他们家的章程,咱要好好考较一番……”



这道旨意,很快便快马加鞭地送往浙江金华。



陆知白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笑意,同样陷入了深思。



虽说洪武年间,郑氏家族颇受朱元璋的信任。



可这个从南宋初年便开始传承的家族,实际上,如今已显出几分暮气。再过几十年,就要寄了。



不过,郑氏全族三百多年不分家,存续之久超过大明,已是相当厉害了。



朱元璋父子二人交谈了好一阵子,对郑氏的种种家规皆是赞不绝口。



朱元璋心情也舒缓了许多。



这时,他瞧见陆知白一副若有所思、似笑非笑的模样,不禁眉头一皱,问道:“你在笑什么?”



陆知白拱手说道:



“儿臣听闻,郑氏施行共财聚食之制,族中一切财货,皆归集体所有。



个人不得私自购置田产、积蓄钱财,日常开销均由族中统一发放,六十岁以上的老者无需劳作,由宗族供养……



也不知,是真是假?”



以他看来,郑氏内部的制度,这这这,不就是封建家族版的人民公/社吗?



他们甚至还有类似计工分的劳作制度!



朱元璋听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