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01章



毕竟,长庆天皇原本和他是敌对关系,绝对会抓住机会。



这和足利义满原先设想的情况不同,打乱了他的部署。



他一脸愤怒地拒绝:“我朝还有很多人可以当作使者,我还有重要的事……”



“嗯?”身高一米八以上的秦王,站起身来,走到他面前,低头瞪着他,“所以,你是想死?”



大块头近距离的压迫感无与伦比。



足利义满思虑片刻,默默闭上了嘴。



他只能抓住最后一根稻草,问陆知白:



“我如果去了大明,还能回来吗?”



陆知白笑道:“当然可以啊,我们大明又不养闲人,说不定还能给你一点赏赐当做路费。”



朱桢笑道:“说不定你到了大明,觉得太好了,不想回来了呢。”



足利义满沉默不语,半晌之后,终于答应做使者。



陆知白眼睛微眯,注视着足利义满离去的背影。



此人确实有做大事的野心和素质。



最起码,不管身处怎样的逆境,都不会放弃希望。



所以,陆知白现在把足利义满带走,是因为长庆天皇刚刚吞并北朝,实力不稳,需要一点发育期。



等到长庆天皇地位稳固了,再把足利义满放回国,让他们斗去。



天皇和幕府之间的斗争,不会轻易落幕的。



天皇也知道带走足利义满对他大有好处,所以对大明众人的态度更加友好了。



但这又不是实际利益,没太多用。



陆知白问了一下明皇恩寺的进度。



很好,已经拿出了完整的设计方案。



既然是以皇帝的名义,这座寺庙占地面积必须大于其他寺庙,佛塔等建筑的数量也会多。



建成之后,还会请一些知名的僧人入住。



如此,陆知白就放心了。



过了两天。



天皇他们拟好了正式的国书,交给足利义满。



陆知白的船队就踏上了回程的路。



既然要回国,带走的除了周王和楚王的护卫,还有来自山东威海的水师。



唐胜宗又派了一些人,大约有六千兵力护送他们回国。



人数不算太多,主要是粮草的消耗不容小觑。



秦王没有跟他们一起返回,他留在倭国是一种威慑。



几天之后。



陆知白他们到了石见地区,下来了一次,查看那里的情况。



这段时间,石见也遭遇过攻击,但安然地守了下来。



这边的矿产开发,早已走上了正轨,有了不少产出,其中有大半都是银子。



反正现在也没有明确的归属权,可以随便拿~



陆知白三人也没有拿太多,有个千余两,能打造纪念品就行了。



对成品仓库,石见的军队必须严加看守,绝不能监守自盗。



这些银子以后可是要当做军饷的。



本次有十几万大军出征,哪怕一人一两,也是十多万两的银子啊。



在石见银山的全盛时期,一年可以产出三十吨以上的白银。



但现在刚开始开发,规模有限,估计只有个位数的产出。



还是得赶紧把归属权正式定下来,避免以后的扯皮,才好管理。



离开石见地区没几天,便到了对马岛。



刚好有一批粮草补给,从大明和高丽过来,队伍正在对马岛歇脚。



陆知白的船队稍微补充了点粮草。



当对马岛的宗氏得知大明已经平定倭国,一统南北,顿时极为震惊。



随后就无比殷勤,主动奉上了一些猎物,以及当地特产,还是木材、硫磺那些。



不久,船队再次出发。



经过济州岛,就没有停留了,直接向着海洋对面的山东而去。



只是这个季节,风向不太好,没能顺风。



所以有些人每天要负责拼命地踩轮子。



陆知白有时候也会来踩,锻炼身体嘛。



但这样毕竟太不方便了。



他咬牙切齿的说:



“也不知道他们的蒸汽机搞得怎么样了,能不能实际应用?”



有些史料说,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就应用了蒸汽机,这种船被称为火船。



不然,怎么能用半年时间就从大明跑到了非洲好望角!



虽然当时的蒸汽机,又叫“旱缸”,技术还很粗陋,但好歹是有了,可以说是世界领先水平……



船队行进的速度比去时慢了一些,但幸好路上没有什么太大的风浪。



在四月初八这天,船队到了南京入海口附近。



陆知白松了口气,他没有回来得太迟。



看着熟悉的建筑,三人不禁有些近乡情怯。



甲板上,朱桢望着汇入海中的长江说:



“我们偷偷跑走,父皇不会打死我们吧?”



朱橚有些不相信:



“虎毒不食子,应该不会吧?”



陆知白说:“此事我是主谋,是我牵连了你们。



但如果父皇要打死我,你们可不能不管啊……”



朱桢义气地说:“放心,父皇要是打死你,我冲上去抱住他的腰。”



他们的船刚进入长江航道中,就被锦衣卫发现了。



锦衣卫乘小船接近,爬上船来,告知他们:



“陛下有令,若两位王爷和侯爷归来,即刻进宫面圣,不得有误!”



第701章



毕竟,长庆天皇原本和他是敌对关系,绝对会抓住机会。



这和足利义满原先设想的情况不同,打乱了他的部署。



他一脸愤怒地拒绝:“我朝还有很多人可以当作使者,我还有重要的事……”



“嗯?”身高一米八以上的秦王,站起身来,走到他面前,低头瞪着他,“所以,你是想死?”



大块头近距离的压迫感无与伦比。



足利义满思虑片刻,默默闭上了嘴。



他只能抓住最后一根稻草,问陆知白:



“我如果去了大明,还能回来吗?”



陆知白笑道:“当然可以啊,我们大明又不养闲人,说不定还能给你一点赏赐当做路费。”



朱桢笑道:“说不定你到了大明,觉得太好了,不想回来了呢。”



足利义满沉默不语,半晌之后,终于答应做使者。



陆知白眼睛微眯,注视着足利义满离去的背影。



此人确实有做大事的野心和素质。



最起码,不管身处怎样的逆境,都不会放弃希望。



所以,陆知白现在把足利义满带走,是因为长庆天皇刚刚吞并北朝,实力不稳,需要一点发育期。



等到长庆天皇地位稳固了,再把足利义满放回国,让他们斗去。



天皇和幕府之间的斗争,不会轻易落幕的。



天皇也知道带走足利义满对他大有好处,所以对大明众人的态度更加友好了。



但这又不是实际利益,没太多用。



陆知白问了一下明皇恩寺的进度。



很好,已经拿出了完整的设计方案。



既然是以皇帝的名义,这座寺庙占地面积必须大于其他寺庙,佛塔等建筑的数量也会多。



建成之后,还会请一些知名的僧人入住。



如此,陆知白就放心了。



过了两天。



天皇他们拟好了正式的国书,交给足利义满。



陆知白的船队就踏上了回程的路。



既然要回国,带走的除了周王和楚王的护卫,还有来自山东威海的水师。



唐胜宗又派了一些人,大约有六千兵力护送他们回国。



人数不算太多,主要是粮草的消耗不容小觑。



秦王没有跟他们一起返回,他留在倭国是一种威慑。



几天之后。



陆知白他们到了石见地区,下来了一次,查看那里的情况。



这段时间,石见也遭遇过攻击,但安然地守了下来。



这边的矿产开发,早已走上了正轨,有了不少产出,其中有大半都是银子。



反正现在也没有明确的归属权,可以随便拿~



陆知白三人也没有拿太多,有个千余两,能打造纪念品就行了。



对成品仓库,石见的军队必须严加看守,绝不能监守自盗。



这些银子以后可是要当做军饷的。



本次有十几万大军出征,哪怕一人一两,也是十多万两的银子啊。



在石见银山的全盛时期,一年可以产出三十吨以上的白银。



但现在刚开始开发,规模有限,估计只有个位数的产出。



还是得赶紧把归属权正式定下来,避免以后的扯皮,才好管理。



离开石见地区没几天,便到了对马岛。



刚好有一批粮草补给,从大明和高丽过来,队伍正在对马岛歇脚。



陆知白的船队稍微补充了点粮草。



当对马岛的宗氏得知大明已经平定倭国,一统南北,顿时极为震惊。



随后就无比殷勤,主动奉上了一些猎物,以及当地特产,还是木材、硫磺那些。



不久,船队再次出发。



经过济州岛,就没有停留了,直接向着海洋对面的山东而去。



只是这个季节,风向不太好,没能顺风。



所以有些人每天要负责拼命地踩轮子。



陆知白有时候也会来踩,锻炼身体嘛。



但这样毕竟太不方便了。



他咬牙切齿的说:



“也不知道他们的蒸汽机搞得怎么样了,能不能实际应用?”



有些史料说,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就应用了蒸汽机,这种船被称为火船。



不然,怎么能用半年时间就从大明跑到了非洲好望角!



虽然当时的蒸汽机,又叫“旱缸”,技术还很粗陋,但好歹是有了,可以说是世界领先水平……



船队行进的速度比去时慢了一些,但幸好路上没有什么太大的风浪。



在四月初八这天,船队到了南京入海口附近。



陆知白松了口气,他没有回来得太迟。



看着熟悉的建筑,三人不禁有些近乡情怯。



甲板上,朱桢望着汇入海中的长江说:



“我们偷偷跑走,父皇不会打死我们吧?”



朱橚有些不相信:



“虎毒不食子,应该不会吧?”



陆知白说:“此事我是主谋,是我牵连了你们。



但如果父皇要打死我,你们可不能不管啊……”



朱桢义气地说:“放心,父皇要是打死你,我冲上去抱住他的腰。”



他们的船刚进入长江航道中,就被锦衣卫发现了。



锦衣卫乘小船接近,爬上船来,告知他们:



“陛下有令,若两位王爷和侯爷归来,即刻进宫面圣,不得有误!”



第701章



毕竟,长庆天皇原本和他是敌对关系,绝对会抓住机会。



这和足利义满原先设想的情况不同,打乱了他的部署。



他一脸愤怒地拒绝:“我朝还有很多人可以当作使者,我还有重要的事……”



“嗯?”身高一米八以上的秦王,站起身来,走到他面前,低头瞪着他,“所以,你是想死?”



大块头近距离的压迫感无与伦比。



足利义满思虑片刻,默默闭上了嘴。



他只能抓住最后一根稻草,问陆知白:



“我如果去了大明,还能回来吗?”



陆知白笑道:“当然可以啊,我们大明又不养闲人,说不定还能给你一点赏赐当做路费。”



朱桢笑道:“说不定你到了大明,觉得太好了,不想回来了呢。”



足利义满沉默不语,半晌之后,终于答应做使者。



陆知白眼睛微眯,注视着足利义满离去的背影。



此人确实有做大事的野心和素质。



最起码,不管身处怎样的逆境,都不会放弃希望。



所以,陆知白现在把足利义满带走,是因为长庆天皇刚刚吞并北朝,实力不稳,需要一点发育期。



等到长庆天皇地位稳固了,再把足利义满放回国,让他们斗去。



天皇和幕府之间的斗争,不会轻易落幕的。



天皇也知道带走足利义满对他大有好处,所以对大明众人的态度更加友好了。



但这又不是实际利益,没太多用。



陆知白问了一下明皇恩寺的进度。



很好,已经拿出了完整的设计方案。



既然是以皇帝的名义,这座寺庙占地面积必须大于其他寺庙,佛塔等建筑的数量也会多。



建成之后,还会请一些知名的僧人入住。



如此,陆知白就放心了。



过了两天。



天皇他们拟好了正式的国书,交给足利义满。



陆知白的船队就踏上了回程的路。



既然要回国,带走的除了周王和楚王的护卫,还有来自山东威海的水师。



唐胜宗又派了一些人,大约有六千兵力护送他们回国。



人数不算太多,主要是粮草的消耗不容小觑。



秦王没有跟他们一起返回,他留在倭国是一种威慑。



几天之后。



陆知白他们到了石见地区,下来了一次,查看那里的情况。



这段时间,石见也遭遇过攻击,但安然地守了下来。



这边的矿产开发,早已走上了正轨,有了不少产出,其中有大半都是银子。



反正现在也没有明确的归属权,可以随便拿~



陆知白三人也没有拿太多,有个千余两,能打造纪念品就行了。



对成品仓库,石见的军队必须严加看守,绝不能监守自盗。



这些银子以后可是要当做军饷的。



本次有十几万大军出征,哪怕一人一两,也是十多万两的银子啊。



在石见银山的全盛时期,一年可以产出三十吨以上的白银。



但现在刚开始开发,规模有限,估计只有个位数的产出。



还是得赶紧把归属权正式定下来,避免以后的扯皮,才好管理。



离开石见地区没几天,便到了对马岛。



刚好有一批粮草补给,从大明和高丽过来,队伍正在对马岛歇脚。



陆知白的船队稍微补充了点粮草。



当对马岛的宗氏得知大明已经平定倭国,一统南北,顿时极为震惊。



随后就无比殷勤,主动奉上了一些猎物,以及当地特产,还是木材、硫磺那些。



不久,船队再次出发。



经过济州岛,就没有停留了,直接向着海洋对面的山东而去。



只是这个季节,风向不太好,没能顺风。



所以有些人每天要负责拼命地踩轮子。



陆知白有时候也会来踩,锻炼身体嘛。



但这样毕竟太不方便了。



他咬牙切齿的说:



“也不知道他们的蒸汽机搞得怎么样了,能不能实际应用?”



有些史料说,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就应用了蒸汽机,这种船被称为火船。



不然,怎么能用半年时间就从大明跑到了非洲好望角!



虽然当时的蒸汽机,又叫“旱缸”,技术还很粗陋,但好歹是有了,可以说是世界领先水平……



船队行进的速度比去时慢了一些,但幸好路上没有什么太大的风浪。



在四月初八这天,船队到了南京入海口附近。



陆知白松了口气,他没有回来得太迟。



看着熟悉的建筑,三人不禁有些近乡情怯。



甲板上,朱桢望着汇入海中的长江说:



“我们偷偷跑走,父皇不会打死我们吧?”



朱橚有些不相信:



“虎毒不食子,应该不会吧?”



陆知白说:“此事我是主谋,是我牵连了你们。



但如果父皇要打死我,你们可不能不管啊……”



朱桢义气地说:“放心,父皇要是打死你,我冲上去抱住他的腰。”



他们的船刚进入长江航道中,就被锦衣卫发现了。



锦衣卫乘小船接近,爬上船来,告知他们:



“陛下有令,若两位王爷和侯爷归来,即刻进宫面圣,不得有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