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99章



陆知白笑了:“延安侯过誉了。”



唐胜宗摇头,由衷地说:



“此计绝妙!我便是想破头也想不出来,我只会打仗……”



哪有文人的心眼子多呢。



李文忠亦是深深注视着陆知白,沉吟片刻,说:



“小人畏威而不怀德,我大明已展现威严,下面确实可以布施仁德了。建寺庙的想法,很好!”



唐胜宗也点头:



“武将的手段,确实有疏漏之处……”



李文忠说:“既然有能力打胜仗,胜利就不是最重要的事了。”



战争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事,因为它只是一种手段。



最重要的——



一是对战后各方面局势变化,是否做好应对准备。比如对待湾湾。



二是利益分配,重新洗牌。



仗打赢了,就坐在牌桌边洗牌。



仗打输了,就坐在牌桌上被洗牌。



现在大明打赢了,政治上取得了宗主国的权力,经济上将掌控一些矿山,军事上展示了强大武力。



但仅完成这些目标就回国,未免有些遗憾。



放粮救灾、超度法会、建设寺庙,这些,同样是利益。



是名声、道义方面的利益。



虽然你挑衅我,我到你家把你揍了一顿,但不妨碍我站上道德高地啊~



朱桢连连点头,满脸学习了,说:



“这一手真是绝了,只要寺庙在,大明的恩情就在。不对,恩情是一直在……”



朱橚道:“确实,帮他们南北统一,这是多大的恩情啊。他们拿什么还?”



陆知白说:



“就是。不能指望他们知恩图报,我们应当主动出击。”



朱桢挑眉:



“单有寺庙也不行,应该定下规矩,让他们按时参拜,不然形同虚设。”



大家露出彼此心照不宣的笑容。



李文忠点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陆知白说:



“那干脆在这寺庙中供奉一幅陛下的画像。让他们的国王,满朝文武都去参拜。”



倭人若养成参拜明帝的习惯,民众也普遍认同大明有恩,这本身就是一种驯化。



唐胜宗想了一番,笑说:



“驸马若不是驸马,凭此智谋,迟早也会位极人臣。”



陆知白只觉得好笑,摆了摆手:“羞煞我了。”



在洪武朝位极人臣,是什么好事嘛。



唐胜宗说:“驸马大才,莫要谦虚。”



陆知白解释:



“这些并非我首创,而是倭国的传统。倭国佛教盛行,国王退位之后也常常出家,建设寺庙。



至于超度法会,通常在战乱结束之后,会由胜利者举办,来安抚民众,彰显自己是和平守护者。他们挺看重这个名声的。”



他笑道:



“我们要是不办,天皇自己也会办的,怎么能让他一直捡漏?!”



唐胜宗感慨说:



“这固然是倭国习俗,可是我们不知道,也就想不到啊。”



陆知白嘿嘿一笑:“这就叫信息差。”



其他人都是一脸若有所思,而后恍然大悟。



朱桢说:“比如打仗,情报太重要了……这东西,各行各业也都能用到。”



陆知白说:“好了,知道你平时不好好听课了。你大学毕不了业了。”



众人笑起来。



唐胜宗在想,怪不得陛下会弄出来一个锦衣卫。



谁掌握更多情报,谁就有了更大的赢面啊~



唐胜宗说:



“不管怎么说,这个提议使我佩服不已,我一定据实以奏。”



李文忠点点头,表示他同样如此。



陆知白摇头说:“你们都上奏的话,那我就不写奏本了。



不管上不上奏,我回去都要挨揍~”



大家顿时都笑得很开心。



李文忠安慰道:



“你此番也立了大功,何况陛下也给了任命诏书,不必太过担忧。”



第699章



陆知白笑了:“延安侯过誉了。”



唐胜宗摇头,由衷地说:



“此计绝妙!我便是想破头也想不出来,我只会打仗……”



哪有文人的心眼子多呢。



李文忠亦是深深注视着陆知白,沉吟片刻,说:



“小人畏威而不怀德,我大明已展现威严,下面确实可以布施仁德了。建寺庙的想法,很好!”



唐胜宗也点头:



“武将的手段,确实有疏漏之处……”



李文忠说:“既然有能力打胜仗,胜利就不是最重要的事了。”



战争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事,因为它只是一种手段。



最重要的——



一是对战后各方面局势变化,是否做好应对准备。比如对待湾湾。



二是利益分配,重新洗牌。



仗打赢了,就坐在牌桌边洗牌。



仗打输了,就坐在牌桌上被洗牌。



现在大明打赢了,政治上取得了宗主国的权力,经济上将掌控一些矿山,军事上展示了强大武力。



但仅完成这些目标就回国,未免有些遗憾。



放粮救灾、超度法会、建设寺庙,这些,同样是利益。



是名声、道义方面的利益。



虽然你挑衅我,我到你家把你揍了一顿,但不妨碍我站上道德高地啊~



朱桢连连点头,满脸学习了,说:



“这一手真是绝了,只要寺庙在,大明的恩情就在。不对,恩情是一直在……”



朱橚道:“确实,帮他们南北统一,这是多大的恩情啊。他们拿什么还?”



陆知白说:



“就是。不能指望他们知恩图报,我们应当主动出击。”



朱桢挑眉:



“单有寺庙也不行,应该定下规矩,让他们按时参拜,不然形同虚设。”



大家露出彼此心照不宣的笑容。



李文忠点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陆知白说:



“那干脆在这寺庙中供奉一幅陛下的画像。让他们的国王,满朝文武都去参拜。”



倭人若养成参拜明帝的习惯,民众也普遍认同大明有恩,这本身就是一种驯化。



唐胜宗想了一番,笑说:



“驸马若不是驸马,凭此智谋,迟早也会位极人臣。”



陆知白只觉得好笑,摆了摆手:“羞煞我了。”



在洪武朝位极人臣,是什么好事嘛。



唐胜宗说:“驸马大才,莫要谦虚。”



陆知白解释:



“这些并非我首创,而是倭国的传统。倭国佛教盛行,国王退位之后也常常出家,建设寺庙。



至于超度法会,通常在战乱结束之后,会由胜利者举办,来安抚民众,彰显自己是和平守护者。他们挺看重这个名声的。”



他笑道:



“我们要是不办,天皇自己也会办的,怎么能让他一直捡漏?!”



唐胜宗感慨说:



“这固然是倭国习俗,可是我们不知道,也就想不到啊。”



陆知白嘿嘿一笑:“这就叫信息差。”



其他人都是一脸若有所思,而后恍然大悟。



朱桢说:“比如打仗,情报太重要了……这东西,各行各业也都能用到。”



陆知白说:“好了,知道你平时不好好听课了。你大学毕不了业了。”



众人笑起来。



唐胜宗在想,怪不得陛下会弄出来一个锦衣卫。



谁掌握更多情报,谁就有了更大的赢面啊~



唐胜宗说:



“不管怎么说,这个提议使我佩服不已,我一定据实以奏。”



李文忠点点头,表示他同样如此。



陆知白摇头说:“你们都上奏的话,那我就不写奏本了。



不管上不上奏,我回去都要挨揍~”



大家顿时都笑得很开心。



李文忠安慰道:



“你此番也立了大功,何况陛下也给了任命诏书,不必太过担忧。”



第699章



陆知白笑了:“延安侯过誉了。”



唐胜宗摇头,由衷地说:



“此计绝妙!我便是想破头也想不出来,我只会打仗……”



哪有文人的心眼子多呢。



李文忠亦是深深注视着陆知白,沉吟片刻,说:



“小人畏威而不怀德,我大明已展现威严,下面确实可以布施仁德了。建寺庙的想法,很好!”



唐胜宗也点头:



“武将的手段,确实有疏漏之处……”



李文忠说:“既然有能力打胜仗,胜利就不是最重要的事了。”



战争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事,因为它只是一种手段。



最重要的——



一是对战后各方面局势变化,是否做好应对准备。比如对待湾湾。



二是利益分配,重新洗牌。



仗打赢了,就坐在牌桌边洗牌。



仗打输了,就坐在牌桌上被洗牌。



现在大明打赢了,政治上取得了宗主国的权力,经济上将掌控一些矿山,军事上展示了强大武力。



但仅完成这些目标就回国,未免有些遗憾。



放粮救灾、超度法会、建设寺庙,这些,同样是利益。



是名声、道义方面的利益。



虽然你挑衅我,我到你家把你揍了一顿,但不妨碍我站上道德高地啊~



朱桢连连点头,满脸学习了,说:



“这一手真是绝了,只要寺庙在,大明的恩情就在。不对,恩情是一直在……”



朱橚道:“确实,帮他们南北统一,这是多大的恩情啊。他们拿什么还?”



陆知白说:



“就是。不能指望他们知恩图报,我们应当主动出击。”



朱桢挑眉:



“单有寺庙也不行,应该定下规矩,让他们按时参拜,不然形同虚设。”



大家露出彼此心照不宣的笑容。



李文忠点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陆知白说:



“那干脆在这寺庙中供奉一幅陛下的画像。让他们的国王,满朝文武都去参拜。”



倭人若养成参拜明帝的习惯,民众也普遍认同大明有恩,这本身就是一种驯化。



唐胜宗想了一番,笑说:



“驸马若不是驸马,凭此智谋,迟早也会位极人臣。”



陆知白只觉得好笑,摆了摆手:“羞煞我了。”



在洪武朝位极人臣,是什么好事嘛。



唐胜宗说:“驸马大才,莫要谦虚。”



陆知白解释:



“这些并非我首创,而是倭国的传统。倭国佛教盛行,国王退位之后也常常出家,建设寺庙。



至于超度法会,通常在战乱结束之后,会由胜利者举办,来安抚民众,彰显自己是和平守护者。他们挺看重这个名声的。”



他笑道:



“我们要是不办,天皇自己也会办的,怎么能让他一直捡漏?!”



唐胜宗感慨说:



“这固然是倭国习俗,可是我们不知道,也就想不到啊。”



陆知白嘿嘿一笑:“这就叫信息差。”



其他人都是一脸若有所思,而后恍然大悟。



朱桢说:“比如打仗,情报太重要了……这东西,各行各业也都能用到。”



陆知白说:“好了,知道你平时不好好听课了。你大学毕不了业了。”



众人笑起来。



唐胜宗在想,怪不得陛下会弄出来一个锦衣卫。



谁掌握更多情报,谁就有了更大的赢面啊~



唐胜宗说:



“不管怎么说,这个提议使我佩服不已,我一定据实以奏。”



李文忠点点头,表示他同样如此。



陆知白摇头说:“你们都上奏的话,那我就不写奏本了。



不管上不上奏,我回去都要挨揍~”



大家顿时都笑得很开心。



李文忠安慰道:



“你此番也立了大功,何况陛下也给了任命诏书,不必太过担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