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86章



前进了四五里,斥候发现了埋伏的敌人。



双方很快就交战。



明军的阵型、装备、士气、人数,皆有优势。



只打了一两个时辰,对面就溃败,撤退。



李文忠命令大军休整,然后继续缓慢前进。



斥候查探敌军撤退路线,留意前方的埋伏。



他已预感到了,这样的地形,不可能有太多埋伏,但一定会很频繁……



所以明军现在也不求大胜,能稳健推进就是赢。



等第一批大军彻底走入河谷西边,第二批人也已经完全登陆,在唐胜宗的带领下,进入了河谷东岸。



这时,赵庸带领的部队开始登陆了。



他的任务,是在两边河流之间的区域安营扎寨,守住若狭湾及陆上通道,防备可能的海陆攻击。



海面上。



每一艘战船中仍然有一二百人,保证能完成开船、攻击、防守。



朱桢拿着望远镜往岸上看,羡慕不已,愤愤不平:



“为啥不让我出兵?!我没有二哥厉害,但绝对比五哥强!”



朱橚从一本书里抬起头:“关我什么事?我是来做军医的!”



陆知白懒洋洋的说:



“等你就藩了,让你带兵带个够,天天剿匪,剿匪~”



朱桢眉毛一挑:“那敢情好!”



朱橚开始哀嚎:



“就藩!回去就得就藩了,可我又不能不回去……”



陆知白也很感慨:



“出征已经快两个月了……”



他懒得记日期,问杨士奇:“士奇,今天几号了?”



杨士奇拱手道:



“老师,今天是腊月二十五。”



朱桢说:



“居然快过年了,都没人提!过年总不用吃鱼了吧?”



陆知白嘶了一声:



“怪不得这么冷,我觉得会下雪……”



朱橚问:



“下雪是好还是不好?”



陆知白说:



“不知道。不要下太大了,也不要化雪,比较好。”



陆知白转向杨士奇,定了个闹钟:



“不管怎么样,我最晚二月底要返航。到时提醒我。”



从南京再到倭国,他们船队单程得一个月出头,而且是昼夜不停。主要是南京到山东也有一段距离。



二月底启程,回去都要四月初了。



再晚就有可能误事。



朱橚思索起来:



“那我什么时候回去呢?大军应该比你晚,你这么急干啥?”



陆知白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十分思念……皇长孙殿下!”



朱橚与朱桢顿时都失笑。



朱桢吐槽道:



“不是,你应该想你儿子,想我三姐……想皇孙干啥?”



陆知白说:



“缘分,解释不清楚。”



…………



丹波高地。



西边。



由良川划了一个大弯道,从中流出。



这条河有七八丈宽,河水缓缓流动,两岸可以隔河相望。



现在,两岸都是排成长队的明军,在缓缓前进。



一开始,地势还比较平坦宽阔。



越往上游去,河谷就变得狭窄、崎岖。



两侧山峦起伏,走了二十里之后,小山逐渐变成高山,陡峭险要之处增多。



明军也随之放慢速度,万分警惕。



终于。



前方比较险峻,连河道也变得狭窄,只有一两丈宽了。



明军速度极慢。



当探子从山上下来,回报说前方有埋伏时。



许多将士终于精神一振。



比起提心吊胆的等着,这算是好消息。



至于埋伏,他们丝毫不怕。



唐胜宗拿望远镜观察,觉得前方山体突出,使得道路狭窄。



他略作思索,命令全军暂停,前军往后退,炮兵上前。



几十个炮兵扛着虎蹲炮,就上前了。



他们在一里多外架好炮,直接轰。



很快山石滚滚,一阵地动山摇。



山体果然不那么突出了,只是地上多了一些碎石。



清理掉障碍之后,行进顺畅许多。



看到明军走进险要之地,山上埋伏的倭军反而有些惊疑不定。



刚才那是什么动静?



不会是火炮吧,火炮竟然有这样的威力?



但是,这地形就像一个布袋子,对方都走进来了……



想到大将军足利义满的命令,倭军专心致志的等待明军进入埋伏圈。



明军行进速度太慢了,两里路要花两刻多钟。



天色已经暗了,这样的季节和天气,天黑得很快。



斥候畅通无阻的在前面探路。



还有一些斥候,脖子挂着望远镜,在山坡上移动。



倭军都忍了,他们在等天黑,又居高临下,多重优势。



随着一条条情报传回,倭军的主要分布,也逐渐清晰。



到了某个位置,山上突然传来石块滚动的声音。



军哨声响起,大军停住,然后有条不紊的往后退。



同时,炮兵再次架起了炮。



很快,一发发炮弹就往山上飞去。



这两侧的山虽然绵密,比人高,那平均只是几百米,个别山峰才有千米。



设伏的地点,起码自己要站稳,也没有太高。



但虎蹲炮的有效射程,是接近两里。



所以。



倭军怎么也没想到,好好的待在山顶上放滚石滚木,居然会有一颗颗炮弹飞上来!



轰隆隆!



巨大的轰鸣在河谷中回荡。



一些山石崩塌。



山体微震。



鬼哭狼嚎中,一道道身影从上面落下来。



第686章



前进了四五里,斥候发现了埋伏的敌人。



双方很快就交战。



明军的阵型、装备、士气、人数,皆有优势。



只打了一两个时辰,对面就溃败,撤退。



李文忠命令大军休整,然后继续缓慢前进。



斥候查探敌军撤退路线,留意前方的埋伏。



他已预感到了,这样的地形,不可能有太多埋伏,但一定会很频繁……



所以明军现在也不求大胜,能稳健推进就是赢。



等第一批大军彻底走入河谷西边,第二批人也已经完全登陆,在唐胜宗的带领下,进入了河谷东岸。



这时,赵庸带领的部队开始登陆了。



他的任务,是在两边河流之间的区域安营扎寨,守住若狭湾及陆上通道,防备可能的海陆攻击。



海面上。



每一艘战船中仍然有一二百人,保证能完成开船、攻击、防守。



朱桢拿着望远镜往岸上看,羡慕不已,愤愤不平:



“为啥不让我出兵?!我没有二哥厉害,但绝对比五哥强!”



朱橚从一本书里抬起头:“关我什么事?我是来做军医的!”



陆知白懒洋洋的说:



“等你就藩了,让你带兵带个够,天天剿匪,剿匪~”



朱桢眉毛一挑:“那敢情好!”



朱橚开始哀嚎:



“就藩!回去就得就藩了,可我又不能不回去……”



陆知白也很感慨:



“出征已经快两个月了……”



他懒得记日期,问杨士奇:“士奇,今天几号了?”



杨士奇拱手道:



“老师,今天是腊月二十五。”



朱桢说:



“居然快过年了,都没人提!过年总不用吃鱼了吧?”



陆知白嘶了一声:



“怪不得这么冷,我觉得会下雪……”



朱橚问:



“下雪是好还是不好?”



陆知白说:



“不知道。不要下太大了,也不要化雪,比较好。”



陆知白转向杨士奇,定了个闹钟:



“不管怎么样,我最晚二月底要返航。到时提醒我。”



从南京再到倭国,他们船队单程得一个月出头,而且是昼夜不停。主要是南京到山东也有一段距离。



二月底启程,回去都要四月初了。



再晚就有可能误事。



朱橚思索起来:



“那我什么时候回去呢?大军应该比你晚,你这么急干啥?”



陆知白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十分思念……皇长孙殿下!”



朱橚与朱桢顿时都失笑。



朱桢吐槽道:



“不是,你应该想你儿子,想我三姐……想皇孙干啥?”



陆知白说:



“缘分,解释不清楚。”



…………



丹波高地。



西边。



由良川划了一个大弯道,从中流出。



这条河有七八丈宽,河水缓缓流动,两岸可以隔河相望。



现在,两岸都是排成长队的明军,在缓缓前进。



一开始,地势还比较平坦宽阔。



越往上游去,河谷就变得狭窄、崎岖。



两侧山峦起伏,走了二十里之后,小山逐渐变成高山,陡峭险要之处增多。



明军也随之放慢速度,万分警惕。



终于。



前方比较险峻,连河道也变得狭窄,只有一两丈宽了。



明军速度极慢。



当探子从山上下来,回报说前方有埋伏时。



许多将士终于精神一振。



比起提心吊胆的等着,这算是好消息。



至于埋伏,他们丝毫不怕。



唐胜宗拿望远镜观察,觉得前方山体突出,使得道路狭窄。



他略作思索,命令全军暂停,前军往后退,炮兵上前。



几十个炮兵扛着虎蹲炮,就上前了。



他们在一里多外架好炮,直接轰。



很快山石滚滚,一阵地动山摇。



山体果然不那么突出了,只是地上多了一些碎石。



清理掉障碍之后,行进顺畅许多。



看到明军走进险要之地,山上埋伏的倭军反而有些惊疑不定。



刚才那是什么动静?



不会是火炮吧,火炮竟然有这样的威力?



但是,这地形就像一个布袋子,对方都走进来了……



想到大将军足利义满的命令,倭军专心致志的等待明军进入埋伏圈。



明军行进速度太慢了,两里路要花两刻多钟。



天色已经暗了,这样的季节和天气,天黑得很快。



斥候畅通无阻的在前面探路。



还有一些斥候,脖子挂着望远镜,在山坡上移动。



倭军都忍了,他们在等天黑,又居高临下,多重优势。



随着一条条情报传回,倭军的主要分布,也逐渐清晰。



到了某个位置,山上突然传来石块滚动的声音。



军哨声响起,大军停住,然后有条不紊的往后退。



同时,炮兵再次架起了炮。



很快,一发发炮弹就往山上飞去。



这两侧的山虽然绵密,比人高,那平均只是几百米,个别山峰才有千米。



设伏的地点,起码自己要站稳,也没有太高。



但虎蹲炮的有效射程,是接近两里。



所以。



倭军怎么也没想到,好好的待在山顶上放滚石滚木,居然会有一颗颗炮弹飞上来!



轰隆隆!



巨大的轰鸣在河谷中回荡。



一些山石崩塌。



山体微震。



鬼哭狼嚎中,一道道身影从上面落下来。



第686章



前进了四五里,斥候发现了埋伏的敌人。



双方很快就交战。



明军的阵型、装备、士气、人数,皆有优势。



只打了一两个时辰,对面就溃败,撤退。



李文忠命令大军休整,然后继续缓慢前进。



斥候查探敌军撤退路线,留意前方的埋伏。



他已预感到了,这样的地形,不可能有太多埋伏,但一定会很频繁……



所以明军现在也不求大胜,能稳健推进就是赢。



等第一批大军彻底走入河谷西边,第二批人也已经完全登陆,在唐胜宗的带领下,进入了河谷东岸。



这时,赵庸带领的部队开始登陆了。



他的任务,是在两边河流之间的区域安营扎寨,守住若狭湾及陆上通道,防备可能的海陆攻击。



海面上。



每一艘战船中仍然有一二百人,保证能完成开船、攻击、防守。



朱桢拿着望远镜往岸上看,羡慕不已,愤愤不平:



“为啥不让我出兵?!我没有二哥厉害,但绝对比五哥强!”



朱橚从一本书里抬起头:“关我什么事?我是来做军医的!”



陆知白懒洋洋的说:



“等你就藩了,让你带兵带个够,天天剿匪,剿匪~”



朱桢眉毛一挑:“那敢情好!”



朱橚开始哀嚎:



“就藩!回去就得就藩了,可我又不能不回去……”



陆知白也很感慨:



“出征已经快两个月了……”



他懒得记日期,问杨士奇:“士奇,今天几号了?”



杨士奇拱手道:



“老师,今天是腊月二十五。”



朱桢说:



“居然快过年了,都没人提!过年总不用吃鱼了吧?”



陆知白嘶了一声:



“怪不得这么冷,我觉得会下雪……”



朱橚问:



“下雪是好还是不好?”



陆知白说:



“不知道。不要下太大了,也不要化雪,比较好。”



陆知白转向杨士奇,定了个闹钟:



“不管怎么样,我最晚二月底要返航。到时提醒我。”



从南京再到倭国,他们船队单程得一个月出头,而且是昼夜不停。主要是南京到山东也有一段距离。



二月底启程,回去都要四月初了。



再晚就有可能误事。



朱橚思索起来:



“那我什么时候回去呢?大军应该比你晚,你这么急干啥?”



陆知白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十分思念……皇长孙殿下!”



朱橚与朱桢顿时都失笑。



朱桢吐槽道:



“不是,你应该想你儿子,想我三姐……想皇孙干啥?”



陆知白说:



“缘分,解释不清楚。”



…………



丹波高地。



西边。



由良川划了一个大弯道,从中流出。



这条河有七八丈宽,河水缓缓流动,两岸可以隔河相望。



现在,两岸都是排成长队的明军,在缓缓前进。



一开始,地势还比较平坦宽阔。



越往上游去,河谷就变得狭窄、崎岖。



两侧山峦起伏,走了二十里之后,小山逐渐变成高山,陡峭险要之处增多。



明军也随之放慢速度,万分警惕。



终于。



前方比较险峻,连河道也变得狭窄,只有一两丈宽了。



明军速度极慢。



当探子从山上下来,回报说前方有埋伏时。



许多将士终于精神一振。



比起提心吊胆的等着,这算是好消息。



至于埋伏,他们丝毫不怕。



唐胜宗拿望远镜观察,觉得前方山体突出,使得道路狭窄。



他略作思索,命令全军暂停,前军往后退,炮兵上前。



几十个炮兵扛着虎蹲炮,就上前了。



他们在一里多外架好炮,直接轰。



很快山石滚滚,一阵地动山摇。



山体果然不那么突出了,只是地上多了一些碎石。



清理掉障碍之后,行进顺畅许多。



看到明军走进险要之地,山上埋伏的倭军反而有些惊疑不定。



刚才那是什么动静?



不会是火炮吧,火炮竟然有这样的威力?



但是,这地形就像一个布袋子,对方都走进来了……



想到大将军足利义满的命令,倭军专心致志的等待明军进入埋伏圈。



明军行进速度太慢了,两里路要花两刻多钟。



天色已经暗了,这样的季节和天气,天黑得很快。



斥候畅通无阻的在前面探路。



还有一些斥候,脖子挂着望远镜,在山坡上移动。



倭军都忍了,他们在等天黑,又居高临下,多重优势。



随着一条条情报传回,倭军的主要分布,也逐渐清晰。



到了某个位置,山上突然传来石块滚动的声音。



军哨声响起,大军停住,然后有条不紊的往后退。



同时,炮兵再次架起了炮。



很快,一发发炮弹就往山上飞去。



这两侧的山虽然绵密,比人高,那平均只是几百米,个别山峰才有千米。



设伏的地点,起码自己要站稳,也没有太高。



但虎蹲炮的有效射程,是接近两里。



所以。



倭军怎么也没想到,好好的待在山顶上放滚石滚木,居然会有一颗颗炮弹飞上来!



轰隆隆!



巨大的轰鸣在河谷中回荡。



一些山石崩塌。



山体微震。



鬼哭狼嚎中,一道道身影从上面落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