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但是,大明的人和他说了那些诱/人的想法之后。



大内义弘觉得,想一想也没有什么,确实令他感到心潮澎湃。



本来他认为现在还不是时候,但明军居然现在就要进攻京都了。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可明军敢出动,就一定有所倚仗。



不参与的话,功绩就与自己无关了。



大内义弘认真考虑之后,说:



“你们的意思我明白,我会抓住这次机会!



我将亲自劝说周边交好的家族,尽量增调一些兵力。”



亲兵点了点头。



大内义弘接着说:“我有两个要求,一是我的人马不能白白的去送死!



二是,无论如何,我要派兵守护周防,那是我家,我的母亲还在那里……”



亲兵向他确定了更详细的人数,回去与唐胜宗汇报。



唐胜宗便亲自接见了大内义弘,谈话之后,终于将其释放,让他回家处理事务。



还有大内家的一些俘虏,也可以带回去。



双方约定,四天之后在石见地区的海上会合。



……



四天后。



明军已经转移回了船上。



而周边的大小家族,都很是震惊。



大明竟然派了王爷过来?



他们竟然要进攻京都?



大内义弘派出亲信,再次招降关系不错的家族。



一点也不避讳自己被打败的事。



毕竟对方是大明的王爷啊!



有几个人能在那王爷手下撑上百个回合还没死?



这一次,招降的效果不错。



一共四个家族愿意出兵。



最后他们凑出了三万兵马。



但需要自己出船。



海上。



一堆倭国商、客船缓缓行来,把大明战船衬托得如同高楼。



幸好现在已是冬天,常刮西北风,要去东边,倒是顺风。



从石见到东边的毛岛附近,昼夜不停的行船,只需要三天。



天气有些变化,似乎来了一波寒潮,使得阴云密布。



天色灰蒙蒙的,海面上有一层淡雾。



如果没有望远镜,很难看到海上有船队。



船队绕过了一个半岛之后,就放慢了速度。



他们已经从倭人那里,得知了京都附近区域的大致舆图。



如果想要以直线去京都,大概要经过若狭、丹波、近江、山城这一片区域。



其中有山地地形,设有关卡。



而京都就在山城地区,东部、北部都有山。



陆知白的船上。



唐胜宗等人手持望远镜,眺望远方。



李文忠神色严肃:



“一旦靠了岸,除非胜利,很难再走回头路。



如果我是足利氏,得知有敌人接近京都,一定会严防死守,布下天罗地网。”



陆知白说:



“我也觉得奇怪,京都的位置和地形,会导致八面受敌,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建都?因为它处在中间吗?”



唐胜宗说:



“如果想登陆,一定要快,攻其不备。但上岸之后呢?”



朱桢说:



“上岸之后急行军!直接冲,只要跑得够快,他们很难追上我们~”



大家无语失笑。



陆知白说:



“我们不带大型装备,只带三天的干粮。



只要近到几十里之内,天气合适,飞球营就可以出动。”



如果正好刮西北风,带足燃料,飞球或许可以航行超过百里。



李文忠皱眉说:



“如果不合适,无法出动飞球,我们就要被围攻了。



飞球营本身有点冒险,上回能攻克和林,就离不开好运气……”



陶成道抚须说:



“那天风不是很大,我们是近到了三十里内才升空。



事前老夫算了一卦,并无凶兆……”



陆知白打圆场道:



“现在是冬天,西北风概率高。



这几天尤其冷,寒流就是从西北来的。我认为未来几天有可能还刮西北风。”



李文忠望向东边,说:



“先等一等,赵庸他们的大军何时能来。”



于是,船队找了一片海中的小岛,暂时停泊,距离陆地比较远。



海里倒是有几条船在打鱼,也被控制住了,绝不可能让他们回去报信。



第二天。



赵庸的船队从东边来了。



原来他们早就打算过来会师,出海不久,就与传令兵相遇。



佐渡是个岛,短时间内没有太多援助。



他们一去就攻克了,又在岛上搜寻一番,找到一些矿。



但是工匠不足,冶炼效率极低……



考虑到长期防守会有压力,便决定返航,回援另一路大军。



他们六万三千人,伤亡了近两千人。



另一路五万出头,伤亡有三千人。



倭人降军有三万人。



现在总兵力已达十三万人。



赵庸说:



“这一趟,也不能说没有收获。



起码可以确定,我大明水师,海战不比任何国家差!那岛上也确实是有金矿……”



唐胜宗将现在的情况与他们说了。



赵庸和俞通源也在思索。



俞通源抬头看了看天,说:



“不知会不会下雪……”



已经连着阴了好几天,偶有小雨。



将领们一致沉默。



陆知白说:



“再拖下去,真的有可能下雪。”



他道:



“每一场战斗之前,胜负都是未知的。



到了倭国就犹豫不决,是因为那封国书吗?



如果输了确实会丢脸,但我们不是只有这一次机会。”



一阵沉默之后。



唐胜宗命令道:



“集合战船,准备登陆!每人带足五天粮食,备好轻便武器!”



第683章



但是,大明的人和他说了那些诱/人的想法之后。



大内义弘觉得,想一想也没有什么,确实令他感到心潮澎湃。



本来他认为现在还不是时候,但明军居然现在就要进攻京都了。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可明军敢出动,就一定有所倚仗。



不参与的话,功绩就与自己无关了。



大内义弘认真考虑之后,说:



“你们的意思我明白,我会抓住这次机会!



我将亲自劝说周边交好的家族,尽量增调一些兵力。”



亲兵点了点头。



大内义弘接着说:“我有两个要求,一是我的人马不能白白的去送死!



二是,无论如何,我要派兵守护周防,那是我家,我的母亲还在那里……”



亲兵向他确定了更详细的人数,回去与唐胜宗汇报。



唐胜宗便亲自接见了大内义弘,谈话之后,终于将其释放,让他回家处理事务。



还有大内家的一些俘虏,也可以带回去。



双方约定,四天之后在石见地区的海上会合。



……



四天后。



明军已经转移回了船上。



而周边的大小家族,都很是震惊。



大明竟然派了王爷过来?



他们竟然要进攻京都?



大内义弘派出亲信,再次招降关系不错的家族。



一点也不避讳自己被打败的事。



毕竟对方是大明的王爷啊!



有几个人能在那王爷手下撑上百个回合还没死?



这一次,招降的效果不错。



一共四个家族愿意出兵。



最后他们凑出了三万兵马。



但需要自己出船。



海上。



一堆倭国商、客船缓缓行来,把大明战船衬托得如同高楼。



幸好现在已是冬天,常刮西北风,要去东边,倒是顺风。



从石见到东边的毛岛附近,昼夜不停的行船,只需要三天。



天气有些变化,似乎来了一波寒潮,使得阴云密布。



天色灰蒙蒙的,海面上有一层淡雾。



如果没有望远镜,很难看到海上有船队。



船队绕过了一个半岛之后,就放慢了速度。



他们已经从倭人那里,得知了京都附近区域的大致舆图。



如果想要以直线去京都,大概要经过若狭、丹波、近江、山城这一片区域。



其中有山地地形,设有关卡。



而京都就在山城地区,东部、北部都有山。



陆知白的船上。



唐胜宗等人手持望远镜,眺望远方。



李文忠神色严肃:



“一旦靠了岸,除非胜利,很难再走回头路。



如果我是足利氏,得知有敌人接近京都,一定会严防死守,布下天罗地网。”



陆知白说:



“我也觉得奇怪,京都的位置和地形,会导致八面受敌,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建都?因为它处在中间吗?”



唐胜宗说:



“如果想登陆,一定要快,攻其不备。但上岸之后呢?”



朱桢说:



“上岸之后急行军!直接冲,只要跑得够快,他们很难追上我们~”



大家无语失笑。



陆知白说:



“我们不带大型装备,只带三天的干粮。



只要近到几十里之内,天气合适,飞球营就可以出动。”



如果正好刮西北风,带足燃料,飞球或许可以航行超过百里。



李文忠皱眉说:



“如果不合适,无法出动飞球,我们就要被围攻了。



飞球营本身有点冒险,上回能攻克和林,就离不开好运气……”



陶成道抚须说:



“那天风不是很大,我们是近到了三十里内才升空。



事前老夫算了一卦,并无凶兆……”



陆知白打圆场道:



“现在是冬天,西北风概率高。



这几天尤其冷,寒流就是从西北来的。我认为未来几天有可能还刮西北风。”



李文忠望向东边,说:



“先等一等,赵庸他们的大军何时能来。”



于是,船队找了一片海中的小岛,暂时停泊,距离陆地比较远。



海里倒是有几条船在打鱼,也被控制住了,绝不可能让他们回去报信。



第二天。



赵庸的船队从东边来了。



原来他们早就打算过来会师,出海不久,就与传令兵相遇。



佐渡是个岛,短时间内没有太多援助。



他们一去就攻克了,又在岛上搜寻一番,找到一些矿。



但是工匠不足,冶炼效率极低……



考虑到长期防守会有压力,便决定返航,回援另一路大军。



他们六万三千人,伤亡了近两千人。



另一路五万出头,伤亡有三千人。



倭人降军有三万人。



现在总兵力已达十三万人。



赵庸说:



“这一趟,也不能说没有收获。



起码可以确定,我大明水师,海战不比任何国家差!那岛上也确实是有金矿……”



唐胜宗将现在的情况与他们说了。



赵庸和俞通源也在思索。



俞通源抬头看了看天,说:



“不知会不会下雪……”



已经连着阴了好几天,偶有小雨。



将领们一致沉默。



陆知白说:



“再拖下去,真的有可能下雪。”



他道:



“每一场战斗之前,胜负都是未知的。



到了倭国就犹豫不决,是因为那封国书吗?



如果输了确实会丢脸,但我们不是只有这一次机会。”



一阵沉默之后。



唐胜宗命令道:



“集合战船,准备登陆!每人带足五天粮食,备好轻便武器!”



第683章



但是,大明的人和他说了那些诱/人的想法之后。



大内义弘觉得,想一想也没有什么,确实令他感到心潮澎湃。



本来他认为现在还不是时候,但明军居然现在就要进攻京都了。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可明军敢出动,就一定有所倚仗。



不参与的话,功绩就与自己无关了。



大内义弘认真考虑之后,说:



“你们的意思我明白,我会抓住这次机会!



我将亲自劝说周边交好的家族,尽量增调一些兵力。”



亲兵点了点头。



大内义弘接着说:“我有两个要求,一是我的人马不能白白的去送死!



二是,无论如何,我要派兵守护周防,那是我家,我的母亲还在那里……”



亲兵向他确定了更详细的人数,回去与唐胜宗汇报。



唐胜宗便亲自接见了大内义弘,谈话之后,终于将其释放,让他回家处理事务。



还有大内家的一些俘虏,也可以带回去。



双方约定,四天之后在石见地区的海上会合。



……



四天后。



明军已经转移回了船上。



而周边的大小家族,都很是震惊。



大明竟然派了王爷过来?



他们竟然要进攻京都?



大内义弘派出亲信,再次招降关系不错的家族。



一点也不避讳自己被打败的事。



毕竟对方是大明的王爷啊!



有几个人能在那王爷手下撑上百个回合还没死?



这一次,招降的效果不错。



一共四个家族愿意出兵。



最后他们凑出了三万兵马。



但需要自己出船。



海上。



一堆倭国商、客船缓缓行来,把大明战船衬托得如同高楼。



幸好现在已是冬天,常刮西北风,要去东边,倒是顺风。



从石见到东边的毛岛附近,昼夜不停的行船,只需要三天。



天气有些变化,似乎来了一波寒潮,使得阴云密布。



天色灰蒙蒙的,海面上有一层淡雾。



如果没有望远镜,很难看到海上有船队。



船队绕过了一个半岛之后,就放慢了速度。



他们已经从倭人那里,得知了京都附近区域的大致舆图。



如果想要以直线去京都,大概要经过若狭、丹波、近江、山城这一片区域。



其中有山地地形,设有关卡。



而京都就在山城地区,东部、北部都有山。



陆知白的船上。



唐胜宗等人手持望远镜,眺望远方。



李文忠神色严肃:



“一旦靠了岸,除非胜利,很难再走回头路。



如果我是足利氏,得知有敌人接近京都,一定会严防死守,布下天罗地网。”



陆知白说:



“我也觉得奇怪,京都的位置和地形,会导致八面受敌,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建都?因为它处在中间吗?”



唐胜宗说:



“如果想登陆,一定要快,攻其不备。但上岸之后呢?”



朱桢说:



“上岸之后急行军!直接冲,只要跑得够快,他们很难追上我们~”



大家无语失笑。



陆知白说:



“我们不带大型装备,只带三天的干粮。



只要近到几十里之内,天气合适,飞球营就可以出动。”



如果正好刮西北风,带足燃料,飞球或许可以航行超过百里。



李文忠皱眉说:



“如果不合适,无法出动飞球,我们就要被围攻了。



飞球营本身有点冒险,上回能攻克和林,就离不开好运气……”



陶成道抚须说:



“那天风不是很大,我们是近到了三十里内才升空。



事前老夫算了一卦,并无凶兆……”



陆知白打圆场道:



“现在是冬天,西北风概率高。



这几天尤其冷,寒流就是从西北来的。我认为未来几天有可能还刮西北风。”



李文忠望向东边,说:



“先等一等,赵庸他们的大军何时能来。”



于是,船队找了一片海中的小岛,暂时停泊,距离陆地比较远。



海里倒是有几条船在打鱼,也被控制住了,绝不可能让他们回去报信。



第二天。



赵庸的船队从东边来了。



原来他们早就打算过来会师,出海不久,就与传令兵相遇。



佐渡是个岛,短时间内没有太多援助。



他们一去就攻克了,又在岛上搜寻一番,找到一些矿。



但是工匠不足,冶炼效率极低……



考虑到长期防守会有压力,便决定返航,回援另一路大军。



他们六万三千人,伤亡了近两千人。



另一路五万出头,伤亡有三千人。



倭人降军有三万人。



现在总兵力已达十三万人。



赵庸说:



“这一趟,也不能说没有收获。



起码可以确定,我大明水师,海战不比任何国家差!那岛上也确实是有金矿……”



唐胜宗将现在的情况与他们说了。



赵庸和俞通源也在思索。



俞通源抬头看了看天,说:



“不知会不会下雪……”



已经连着阴了好几天,偶有小雨。



将领们一致沉默。



陆知白说:



“再拖下去,真的有可能下雪。”



他道:



“每一场战斗之前,胜负都是未知的。



到了倭国就犹豫不决,是因为那封国书吗?



如果输了确实会丢脸,但我们不是只有这一次机会。”



一阵沉默之后。



唐胜宗命令道:



“集合战船,准备登陆!每人带足五天粮食,备好轻便武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