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最后。



最重要的,自然是向宗澄茂问清楚倭岛上的主要势力及分布。



还获得了一份比较详细的舆图。



宗澄茂无奈说:



“其实陆地上情况很复杂,有些我也弄不清楚,我只能说说我了解的部分……”



……



三天之后。



唐胜宗等人正在商议接下来的具体行动方案。



忽然有士兵来报告说,后方又来了几十艘战船,挂的是大明水师的旗帜。



众人全都懵了,面面相觑。



朱桢诧异道:“怎么还有人来啊?”



李文忠他们也很不理解。



陆知白一样想不明白,疑惑道:



“难道是来抓我们回去的?”



大家无语了片刻。



朱橚说:“不至于追这么远吧,都追到这里来了……”



唐胜宗说:“等他们靠近就知道了。”



又过了大半天,这支船队终于姗姗来迟。



唐盛宗早已传令下去,叫这船队派人来说明情况。



一艘战船大喇喇地开了过来。



秦王一身盔甲,站在甲板上。



陆知白等人拿着望远镜,早就看到他了,不由得。



朱橚与朱桢他乡遇兄弟,喜出望外,挥舞着手臂喊:



“二哥!你怎么来了?”



秦王也看到他们了。



等到两船接近,他爬到陆知白的船上。



双方相见,都分外欣喜。



陆知白笑道:“没想到二哥这次也能来,本来还以为没戏了。”



秦王说:“我也不知道,我发了好几十封奏疏,还挨了顿打。



父皇本来没搭理我,但忽然有一天,又叫我过来……”



几人叙旧片刻。



其他将领闻讯,过来行礼。



原来,秦王的船队经过济州岛,听说几天前大军从那里经过,于是连忙赶了过来。



秦王看着三个家伙,笑着告诉他们:



“对了,我还带来了父皇的旨意和任命的诏书……



你们啊,居然比我还大胆!早知道我也偷偷跑来了……”



陆知白三人嘿嘿直笑,惊喜地问道:



“真的假的?二哥,你不要骗我们。”



秦王哼笑道:“这还能有假,难道我万里迢迢,特意跑来骗你们?”



陆知白三人喜出望外,喜不自胜。



陆知白说:“我就知道父皇这般英明神武!”



朱桢道:“太好了,这下子我们名正言顺了。”



朱橚虽笑,却说:



“名正言顺,可不代表回去了不会挨打……”



秦王大手一挥:



“不怕!只要能在倭国做出一番功业,就是打我,我的腰杆也挺直!”



陆知白叹气:“大家放心吧,我是主谋,要罚也是先罚我。”



朱桢摇头:“到时候,估计我们也跑不掉。”



秦王不耐烦道:



“好啦,说一些开心的事。你们现在进展如何?”



于是大家告诉他,对马岛已不战而降。



秦王哈哈大笑:“太好了!我没有来迟,还有大把建功立业的机会。”



大家聚在一起吃了晚饭。



秦王叫人把圣旨、诏书、印章拿了过来。



陆知白三人各自领命,彻底放心了,这下他们师出有名。



唐胜宗则是说:



“秦王素来勇猛,在诸王中是排得上号的。



不过,此番东征事关重大,我既为主帅,一应将士,都要听我号令。”



秦王连连点头:“这个我自然晓得。”



他是李文忠的参将,论起军职,唐胜宗是上官的上官。



夜晚,大家聚在船上,商讨接下来的计划。



随着秦王的加入,此番东征的总兵力已经超过十一万五千人。



大家在讨论要不要分兵。



各有各的意见。



李文忠和赵庸认为,应该稳妥一些。



毕竟对倭国这边的地形和势力分布不太清楚。



陆知白等年轻人要激进得多。



认为倭国没有那么强大,而明军有装备优势,可以分兵两路,发起闪电般的袭击,同时拿下两个地区。



第666章



最后。



最重要的,自然是向宗澄茂问清楚倭岛上的主要势力及分布。



还获得了一份比较详细的舆图。



宗澄茂无奈说:



“其实陆地上情况很复杂,有些我也弄不清楚,我只能说说我了解的部分……”



……



三天之后。



唐胜宗等人正在商议接下来的具体行动方案。



忽然有士兵来报告说,后方又来了几十艘战船,挂的是大明水师的旗帜。



众人全都懵了,面面相觑。



朱桢诧异道:“怎么还有人来啊?”



李文忠他们也很不理解。



陆知白一样想不明白,疑惑道:



“难道是来抓我们回去的?”



大家无语了片刻。



朱橚说:“不至于追这么远吧,都追到这里来了……”



唐胜宗说:“等他们靠近就知道了。”



又过了大半天,这支船队终于姗姗来迟。



唐盛宗早已传令下去,叫这船队派人来说明情况。



一艘战船大喇喇地开了过来。



秦王一身盔甲,站在甲板上。



陆知白等人拿着望远镜,早就看到他了,不由得。



朱橚与朱桢他乡遇兄弟,喜出望外,挥舞着手臂喊:



“二哥!你怎么来了?”



秦王也看到他们了。



等到两船接近,他爬到陆知白的船上。



双方相见,都分外欣喜。



陆知白笑道:“没想到二哥这次也能来,本来还以为没戏了。”



秦王说:“我也不知道,我发了好几十封奏疏,还挨了顿打。



父皇本来没搭理我,但忽然有一天,又叫我过来……”



几人叙旧片刻。



其他将领闻讯,过来行礼。



原来,秦王的船队经过济州岛,听说几天前大军从那里经过,于是连忙赶了过来。



秦王看着三个家伙,笑着告诉他们:



“对了,我还带来了父皇的旨意和任命的诏书……



你们啊,居然比我还大胆!早知道我也偷偷跑来了……”



陆知白三人嘿嘿直笑,惊喜地问道:



“真的假的?二哥,你不要骗我们。”



秦王哼笑道:“这还能有假,难道我万里迢迢,特意跑来骗你们?”



陆知白三人喜出望外,喜不自胜。



陆知白说:“我就知道父皇这般英明神武!”



朱桢道:“太好了,这下子我们名正言顺了。”



朱橚虽笑,却说:



“名正言顺,可不代表回去了不会挨打……”



秦王大手一挥:



“不怕!只要能在倭国做出一番功业,就是打我,我的腰杆也挺直!”



陆知白叹气:“大家放心吧,我是主谋,要罚也是先罚我。”



朱桢摇头:“到时候,估计我们也跑不掉。”



秦王不耐烦道:



“好啦,说一些开心的事。你们现在进展如何?”



于是大家告诉他,对马岛已不战而降。



秦王哈哈大笑:“太好了!我没有来迟,还有大把建功立业的机会。”



大家聚在一起吃了晚饭。



秦王叫人把圣旨、诏书、印章拿了过来。



陆知白三人各自领命,彻底放心了,这下他们师出有名。



唐胜宗则是说:



“秦王素来勇猛,在诸王中是排得上号的。



不过,此番东征事关重大,我既为主帅,一应将士,都要听我号令。”



秦王连连点头:“这个我自然晓得。”



他是李文忠的参将,论起军职,唐胜宗是上官的上官。



夜晚,大家聚在船上,商讨接下来的计划。



随着秦王的加入,此番东征的总兵力已经超过十一万五千人。



大家在讨论要不要分兵。



各有各的意见。



李文忠和赵庸认为,应该稳妥一些。



毕竟对倭国这边的地形和势力分布不太清楚。



陆知白等年轻人要激进得多。



认为倭国没有那么强大,而明军有装备优势,可以分兵两路,发起闪电般的袭击,同时拿下两个地区。



第666章



最后。



最重要的,自然是向宗澄茂问清楚倭岛上的主要势力及分布。



还获得了一份比较详细的舆图。



宗澄茂无奈说:



“其实陆地上情况很复杂,有些我也弄不清楚,我只能说说我了解的部分……”



……



三天之后。



唐胜宗等人正在商议接下来的具体行动方案。



忽然有士兵来报告说,后方又来了几十艘战船,挂的是大明水师的旗帜。



众人全都懵了,面面相觑。



朱桢诧异道:“怎么还有人来啊?”



李文忠他们也很不理解。



陆知白一样想不明白,疑惑道:



“难道是来抓我们回去的?”



大家无语了片刻。



朱橚说:“不至于追这么远吧,都追到这里来了……”



唐胜宗说:“等他们靠近就知道了。”



又过了大半天,这支船队终于姗姗来迟。



唐盛宗早已传令下去,叫这船队派人来说明情况。



一艘战船大喇喇地开了过来。



秦王一身盔甲,站在甲板上。



陆知白等人拿着望远镜,早就看到他了,不由得。



朱橚与朱桢他乡遇兄弟,喜出望外,挥舞着手臂喊:



“二哥!你怎么来了?”



秦王也看到他们了。



等到两船接近,他爬到陆知白的船上。



双方相见,都分外欣喜。



陆知白笑道:“没想到二哥这次也能来,本来还以为没戏了。”



秦王说:“我也不知道,我发了好几十封奏疏,还挨了顿打。



父皇本来没搭理我,但忽然有一天,又叫我过来……”



几人叙旧片刻。



其他将领闻讯,过来行礼。



原来,秦王的船队经过济州岛,听说几天前大军从那里经过,于是连忙赶了过来。



秦王看着三个家伙,笑着告诉他们:



“对了,我还带来了父皇的旨意和任命的诏书……



你们啊,居然比我还大胆!早知道我也偷偷跑来了……”



陆知白三人嘿嘿直笑,惊喜地问道:



“真的假的?二哥,你不要骗我们。”



秦王哼笑道:“这还能有假,难道我万里迢迢,特意跑来骗你们?”



陆知白三人喜出望外,喜不自胜。



陆知白说:“我就知道父皇这般英明神武!”



朱桢道:“太好了,这下子我们名正言顺了。”



朱橚虽笑,却说:



“名正言顺,可不代表回去了不会挨打……”



秦王大手一挥:



“不怕!只要能在倭国做出一番功业,就是打我,我的腰杆也挺直!”



陆知白叹气:“大家放心吧,我是主谋,要罚也是先罚我。”



朱桢摇头:“到时候,估计我们也跑不掉。”



秦王不耐烦道:



“好啦,说一些开心的事。你们现在进展如何?”



于是大家告诉他,对马岛已不战而降。



秦王哈哈大笑:“太好了!我没有来迟,还有大把建功立业的机会。”



大家聚在一起吃了晚饭。



秦王叫人把圣旨、诏书、印章拿了过来。



陆知白三人各自领命,彻底放心了,这下他们师出有名。



唐胜宗则是说:



“秦王素来勇猛,在诸王中是排得上号的。



不过,此番东征事关重大,我既为主帅,一应将士,都要听我号令。”



秦王连连点头:“这个我自然晓得。”



他是李文忠的参将,论起军职,唐胜宗是上官的上官。



夜晚,大家聚在船上,商讨接下来的计划。



随着秦王的加入,此番东征的总兵力已经超过十一万五千人。



大家在讨论要不要分兵。



各有各的意见。



李文忠和赵庸认为,应该稳妥一些。



毕竟对倭国这边的地形和势力分布不太清楚。



陆知白等年轻人要激进得多。



认为倭国没有那么强大,而明军有装备优势,可以分兵两路,发起闪电般的袭击,同时拿下两个地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