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63章



是赵庸带领的队伍,最先出发。



双方派了小船,交流消息。



赵庸也被请上了陆知白的大船。



赵庸将大致情况告诉他们。



他率领了三万人,高丽出兵八九千人,也算是参与了这次军事行动。



他已经到高丽的军港去过了,补给了一些粮草。



高丽的粮税还在继续征收。



大明也同样如此。



过段时间,会通过海上漕运,运送军粮至济州岛。



说完了这些,赵庸才看向陆知白三人,神色也有些无奈。



静默了一阵子。



几位将领的目光,都转向了主将唐胜宗。



李文忠就不想跟这几个家伙说话,他一开口,他们就表哥表哥的叫,嬉皮笑脸的,烦不胜烦。



唐胜宗也很头疼,昨夜,他们已经商量过了——



劝陆知白他们现在返航,是不可能成功的。



这几人都敢偷偷到这里,可见胆大包天。



连皇帝的话都不听,更别说他们的话了。



关键是他们不敢对这几个家伙怎么样。



问题也正在于此。



又要打仗,又要保护几个王侯。



陆知白的意思,搭配朱元璋定下的作战部署,几位将领能明白——



他们攻下石见地区之后,确实需要有人去主管开矿事宜。



唐胜宗便说:“几位既然不愿返航,暂且归于后勤队伍?”



既然唐胜宗都这么说了,陆知白三人连忙点头赞同。



是什么队伍都不重要,反正他们可以留下了。



而对于唐胜宗等人来说,这样也可以减小护卫压力。



不过两位王爷本来就带了护卫。



就此事达成一致意见,大家便开始谈笑甚欢。



而李文忠知道了矿产的事,仔细一想,就彻底明白了,为何朱元璋执意要征倭。



恐怕陆知白在其中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这家伙虽然年轻,但知道的事却真不少。



众人商谈了一阵子,一致认为现在大军已经到齐,各路人马会师,也完成了补给。



那么接下来,按照陛下的战前指示,应该攻取对马岛。



于是,庞大的船队又出发了。



济州岛距离对马岛五百里,两天内就可以到达。



对马岛不太大,上面的势力也不强,所以具体用什么手段进攻也不是很重要,尽量减少消耗就行。



李文忠拿着望远镜,看到了远处的岛屿,问道:



“广智侯既然立主征倭,想必做足了功课,是否知晓对马岛的具体情况?”



陆知白乐道:



“晓得一些啊。兵部档案就有,陛下和我讨论过。”



众人听了,不由得以复杂的目光望着他。



什么叫宠臣啊?



这般年轻,又能和陛下讨论军事,在朝中乃是独一无二。



陆知白是在胡扯,他不能表现得对倭国什么都知道。



将来万一有人以此攻击说,你怎么什么都知道,是不是倭国派来的卧底?



为了避免这样的麻烦,把一切都推到老朱身上。



都是老朱告诉他的!



他们也不可能找老朱对质。



陆知白便说:



“这对马岛,岛上的人也挺倒霉的。之前元军东征,就大肆屠杀。



但没办法,谁让这岛处于要害之地,一起战事,就是首当其冲。



此外,岛上的势力经过多年角逐,现在是由宗氏家族掌控。只要能打败宗氏的军队,就能占取全岛。



对了,岛上的人成分很复杂,有当地原住民,也有从高丽等地逃过来的。



其中有些人,不好好耕作生产,只想不劳而获,所以做了倭寇。”



朱桢听得津津有味,夸赞道:“姐夫,你知道得真多。”



其余几个将领,则是神色凝重,点头道:



“这里确实产倭寇,打他也不冤枉。”



紧跟着,几人又讨论了一下登陆地点。



对马岛主要有上下两个大岛,和周边三个小岛。



两个大岛之间,西边有一片海湾,内部广阔,入口狭小。



所以不能进攻那里,免得被包了饺子。



除了这个海湾,沿海其他地方都可以,反正海边地势都不高。



大军就直接前进,采用最短路线,往对马岛而去。



……



对马岛上。



南北皆有山脉。



自从被蒙古入侵过,后来在山上就修筑了瞭望台,方便观察海上的动静。



海上已经很多年没有军队来了。



这一天。



负责瞭望的士兵却吓得瞪大双眼,以为出现了幻觉。



海面上,好多好多船!



他狠狠揉了眼睛再看,还是那么多船。



士兵吓得屁滚尿流,去和上级汇报。



……



……



(今天更新一千字,请一天假,查资料。



明天补一更。)



第663章



是赵庸带领的队伍,最先出发。



双方派了小船,交流消息。



赵庸也被请上了陆知白的大船。



赵庸将大致情况告诉他们。



他率领了三万人,高丽出兵八九千人,也算是参与了这次军事行动。



他已经到高丽的军港去过了,补给了一些粮草。



高丽的粮税还在继续征收。



大明也同样如此。



过段时间,会通过海上漕运,运送军粮至济州岛。



说完了这些,赵庸才看向陆知白三人,神色也有些无奈。



静默了一阵子。



几位将领的目光,都转向了主将唐胜宗。



李文忠就不想跟这几个家伙说话,他一开口,他们就表哥表哥的叫,嬉皮笑脸的,烦不胜烦。



唐胜宗也很头疼,昨夜,他们已经商量过了——



劝陆知白他们现在返航,是不可能成功的。



这几人都敢偷偷到这里,可见胆大包天。



连皇帝的话都不听,更别说他们的话了。



关键是他们不敢对这几个家伙怎么样。



问题也正在于此。



又要打仗,又要保护几个王侯。



陆知白的意思,搭配朱元璋定下的作战部署,几位将领能明白——



他们攻下石见地区之后,确实需要有人去主管开矿事宜。



唐胜宗便说:“几位既然不愿返航,暂且归于后勤队伍?”



既然唐胜宗都这么说了,陆知白三人连忙点头赞同。



是什么队伍都不重要,反正他们可以留下了。



而对于唐胜宗等人来说,这样也可以减小护卫压力。



不过两位王爷本来就带了护卫。



就此事达成一致意见,大家便开始谈笑甚欢。



而李文忠知道了矿产的事,仔细一想,就彻底明白了,为何朱元璋执意要征倭。



恐怕陆知白在其中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这家伙虽然年轻,但知道的事却真不少。



众人商谈了一阵子,一致认为现在大军已经到齐,各路人马会师,也完成了补给。



那么接下来,按照陛下的战前指示,应该攻取对马岛。



于是,庞大的船队又出发了。



济州岛距离对马岛五百里,两天内就可以到达。



对马岛不太大,上面的势力也不强,所以具体用什么手段进攻也不是很重要,尽量减少消耗就行。



李文忠拿着望远镜,看到了远处的岛屿,问道:



“广智侯既然立主征倭,想必做足了功课,是否知晓对马岛的具体情况?”



陆知白乐道:



“晓得一些啊。兵部档案就有,陛下和我讨论过。”



众人听了,不由得以复杂的目光望着他。



什么叫宠臣啊?



这般年轻,又能和陛下讨论军事,在朝中乃是独一无二。



陆知白是在胡扯,他不能表现得对倭国什么都知道。



将来万一有人以此攻击说,你怎么什么都知道,是不是倭国派来的卧底?



为了避免这样的麻烦,把一切都推到老朱身上。



都是老朱告诉他的!



他们也不可能找老朱对质。



陆知白便说:



“这对马岛,岛上的人也挺倒霉的。之前元军东征,就大肆屠杀。



但没办法,谁让这岛处于要害之地,一起战事,就是首当其冲。



此外,岛上的势力经过多年角逐,现在是由宗氏家族掌控。只要能打败宗氏的军队,就能占取全岛。



对了,岛上的人成分很复杂,有当地原住民,也有从高丽等地逃过来的。



其中有些人,不好好耕作生产,只想不劳而获,所以做了倭寇。”



朱桢听得津津有味,夸赞道:“姐夫,你知道得真多。”



其余几个将领,则是神色凝重,点头道:



“这里确实产倭寇,打他也不冤枉。”



紧跟着,几人又讨论了一下登陆地点。



对马岛主要有上下两个大岛,和周边三个小岛。



两个大岛之间,西边有一片海湾,内部广阔,入口狭小。



所以不能进攻那里,免得被包了饺子。



除了这个海湾,沿海其他地方都可以,反正海边地势都不高。



大军就直接前进,采用最短路线,往对马岛而去。



……



对马岛上。



南北皆有山脉。



自从被蒙古入侵过,后来在山上就修筑了瞭望台,方便观察海上的动静。



海上已经很多年没有军队来了。



这一天。



负责瞭望的士兵却吓得瞪大双眼,以为出现了幻觉。



海面上,好多好多船!



他狠狠揉了眼睛再看,还是那么多船。



士兵吓得屁滚尿流,去和上级汇报。



……



……



(今天更新一千字,请一天假,查资料。



明天补一更。)



第663章



是赵庸带领的队伍,最先出发。



双方派了小船,交流消息。



赵庸也被请上了陆知白的大船。



赵庸将大致情况告诉他们。



他率领了三万人,高丽出兵八九千人,也算是参与了这次军事行动。



他已经到高丽的军港去过了,补给了一些粮草。



高丽的粮税还在继续征收。



大明也同样如此。



过段时间,会通过海上漕运,运送军粮至济州岛。



说完了这些,赵庸才看向陆知白三人,神色也有些无奈。



静默了一阵子。



几位将领的目光,都转向了主将唐胜宗。



李文忠就不想跟这几个家伙说话,他一开口,他们就表哥表哥的叫,嬉皮笑脸的,烦不胜烦。



唐胜宗也很头疼,昨夜,他们已经商量过了——



劝陆知白他们现在返航,是不可能成功的。



这几人都敢偷偷到这里,可见胆大包天。



连皇帝的话都不听,更别说他们的话了。



关键是他们不敢对这几个家伙怎么样。



问题也正在于此。



又要打仗,又要保护几个王侯。



陆知白的意思,搭配朱元璋定下的作战部署,几位将领能明白——



他们攻下石见地区之后,确实需要有人去主管开矿事宜。



唐胜宗便说:“几位既然不愿返航,暂且归于后勤队伍?”



既然唐胜宗都这么说了,陆知白三人连忙点头赞同。



是什么队伍都不重要,反正他们可以留下了。



而对于唐胜宗等人来说,这样也可以减小护卫压力。



不过两位王爷本来就带了护卫。



就此事达成一致意见,大家便开始谈笑甚欢。



而李文忠知道了矿产的事,仔细一想,就彻底明白了,为何朱元璋执意要征倭。



恐怕陆知白在其中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这家伙虽然年轻,但知道的事却真不少。



众人商谈了一阵子,一致认为现在大军已经到齐,各路人马会师,也完成了补给。



那么接下来,按照陛下的战前指示,应该攻取对马岛。



于是,庞大的船队又出发了。



济州岛距离对马岛五百里,两天内就可以到达。



对马岛不太大,上面的势力也不强,所以具体用什么手段进攻也不是很重要,尽量减少消耗就行。



李文忠拿着望远镜,看到了远处的岛屿,问道:



“广智侯既然立主征倭,想必做足了功课,是否知晓对马岛的具体情况?”



陆知白乐道:



“晓得一些啊。兵部档案就有,陛下和我讨论过。”



众人听了,不由得以复杂的目光望着他。



什么叫宠臣啊?



这般年轻,又能和陛下讨论军事,在朝中乃是独一无二。



陆知白是在胡扯,他不能表现得对倭国什么都知道。



将来万一有人以此攻击说,你怎么什么都知道,是不是倭国派来的卧底?



为了避免这样的麻烦,把一切都推到老朱身上。



都是老朱告诉他的!



他们也不可能找老朱对质。



陆知白便说:



“这对马岛,岛上的人也挺倒霉的。之前元军东征,就大肆屠杀。



但没办法,谁让这岛处于要害之地,一起战事,就是首当其冲。



此外,岛上的势力经过多年角逐,现在是由宗氏家族掌控。只要能打败宗氏的军队,就能占取全岛。



对了,岛上的人成分很复杂,有当地原住民,也有从高丽等地逃过来的。



其中有些人,不好好耕作生产,只想不劳而获,所以做了倭寇。”



朱桢听得津津有味,夸赞道:“姐夫,你知道得真多。”



其余几个将领,则是神色凝重,点头道:



“这里确实产倭寇,打他也不冤枉。”



紧跟着,几人又讨论了一下登陆地点。



对马岛主要有上下两个大岛,和周边三个小岛。



两个大岛之间,西边有一片海湾,内部广阔,入口狭小。



所以不能进攻那里,免得被包了饺子。



除了这个海湾,沿海其他地方都可以,反正海边地势都不高。



大军就直接前进,采用最短路线,往对马岛而去。



……



对马岛上。



南北皆有山脉。



自从被蒙古入侵过,后来在山上就修筑了瞭望台,方便观察海上的动静。



海上已经很多年没有军队来了。



这一天。



负责瞭望的士兵却吓得瞪大双眼,以为出现了幻觉。



海面上,好多好多船!



他狠狠揉了眼睛再看,还是那么多船。



士兵吓得屁滚尿流,去和上级汇报。



……



……



(今天更新一千字,请一天假,查资料。



明天补一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