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47章



陆知白浑不在意:



“他们眼中只有大唐,是因为见过唐的强大和辉煌,被打怕了。



只要我们实力碾压他们,他们很快就会汪汪叫的。”



朱桢眼睛一转,说:



“我费劲巴拉的把那些水雷研制出来,就是为了抗倭的。



既然以后去了封地,一般哪都不能去,确实不如在此之前,上倭国好好玩一玩。”



陆知白乐道:“对呀,好歹还出过国~”



朱橚说:“你们真是胆大。”



朱桢嘿嘿一笑,眨着眼,望着陆知白说:



“此事,姐夫是主谋对吧?反正以后就算罚,又能把我怎么的?我是被迫的!”



陆知白不禁轻哼一声。



他心想,真到那个时候,咱们一个也跑不掉!



但是呢,他们几个跟着一起去,自然是最好的。



毕竟是老朱的亲儿子们,可以分散一下火力,法不责众嘛。



受罚是肯定的,但是人一多,他受到的惩罚就没有那么严重了。



朱桢乐滋滋地说:



“估计海战其实用不上太多水雷,但是巨弩装填燃烧弹,倒挺有意思的。



还有新式火炮,炮管那么长,我也想看看实战的威力。”



既然老六一副想去搞事的样子,陆知白就望向朱橚说:



“五哥,战场险恶,需要很多郎中……”



朱橚眉头松开:



“好吧,总比什么都没做过,在封地呆一辈子的好。”



陆知白嘿嘿一笑:“其实我也给二哥写信了……”



朱橚倒是无所谓会不会被罚,说:



“我们商量再好没有用啊,父皇肯定不会答应的。”



陆知白道:



“那就磨啊,软磨硬泡。实在不行,我们悄悄地走。”



朱橚和朱桢都大笑起来。



朱桢眉头一挑,说:



“不知道为啥,虽然很害怕,但是又有点期待……”



陆知白说:“因为人的本性就是作死,试探,作死。”



朱桢说:“不是,是因为我们兄弟几个一起。”



陆知白道:“对对对,大家得互相保护,不要被父皇罚得太惨。”



朱橚笑道:“还有母后和大哥呢。他们也不会坐视不管的吧?”



朱桢说:“一切宽容和赦免,都是我们对倭国打了胜仗的基础上,要是败了……”



陆知白说:“要是败了,也用不着父皇处罚我们了。”



几人虽然商议定了,却没有立即就上陈此事。



但朱橚与朱桢,一不小心,陆续感染个风寒,延误一下启程准备,倒也没引起什么怀疑。



陆知白倒是与朱元璋说了扩种番薯至两广的想法。



朱元璋立刻就批复,认为可行,有利于尽快将番薯推广至全国。



栖霞先拨一万斤,给两广那边。



朱元璋叫布政使、知府等人好生料理,要种在南边最炎热的区域。



等过冬时,多用草料掩护。



……



八月下旬。



在广州平定海寇的南雄侯赵庸,传来了捷报。



广州这些海寇,其实是水匪和山贼。



他们在山中险要之处,据险立寨,攻打了好几个县城。



赵庸采取了各个击破的策略。



那轻便的虎蹲炮,可以携着行军,在深山险要之处作战。



贼子死伤甚众,官军的伤亡要小得多。



后来,海寇便与深山中的蛮夷勾结起来,想要偷袭官军的船只。



但船上也有虎蹲炮,贼军的士气又被打溃了。



之后,广东参政和千户,率领军民来援助。



贼子被打得抛弃装备物资,驾舟逃入海中。



结果,逃跑的路线又被提前预判,早布下了海胆水雷……



就这样,广州海寇血败!



南雄侯赵庸,现在正带兵一个一个的攻城拔寨,清扫深山中的残余贼匪。



俘获的活人、船只、牛马,多不可数。



还劝返了许多县民,让他们回家种田去。



这样的战绩飞马传到南京,朱元璋看了,甚是欣慰。



特意在朝会上夸赞,种种新式火器在平定海寇中,发挥重要作用。



群臣跟着附和。



新火器最近战绩确实强,没话说。



但他们都心知肚明。



皇帝的意思是,大明已经有了这般强大的火器可以对付海上敌人。



那么东征倭国,又有何惧?



只是不知何时发兵罢了。



前段时间,倒也有人提议,元军两次作战失败,都是在七八月份发兵的。



这段时间恐怕对倭国有利,不要在这时段轻举妄动。



现在,已经快九月了。



自从徐达大军班师回来,礼部和鸿胪寺的人,天天忙着跟残元派来的使者扯皮。



残元来议和,但不想往后退得太狠。



大明却不满意。



于是双方有得商议了。



这几个月,也有一些藩属小国,比如暹罗、安南安南、三佛齐等,稳定的前来朝贡。



前阵子,高丽使者也到了,仍然是没有凑齐三年一贡的物资。



但这一次,他们态度却非常卑微。



完全答应了大明在高丽建设军港的要求。



也答应一致抗倭,供应粮草。



甚至,在大明使者出发回大明的时候,军港就已经开始建设了。



高丽很配合,这让朱元璋安心了些,东征的计划,又推进了一步。



第647章



陆知白浑不在意:



“他们眼中只有大唐,是因为见过唐的强大和辉煌,被打怕了。



只要我们实力碾压他们,他们很快就会汪汪叫的。”



朱桢眼睛一转,说:



“我费劲巴拉的把那些水雷研制出来,就是为了抗倭的。



既然以后去了封地,一般哪都不能去,确实不如在此之前,上倭国好好玩一玩。”



陆知白乐道:“对呀,好歹还出过国~”



朱橚说:“你们真是胆大。”



朱桢嘿嘿一笑,眨着眼,望着陆知白说:



“此事,姐夫是主谋对吧?反正以后就算罚,又能把我怎么的?我是被迫的!”



陆知白不禁轻哼一声。



他心想,真到那个时候,咱们一个也跑不掉!



但是呢,他们几个跟着一起去,自然是最好的。



毕竟是老朱的亲儿子们,可以分散一下火力,法不责众嘛。



受罚是肯定的,但是人一多,他受到的惩罚就没有那么严重了。



朱桢乐滋滋地说:



“估计海战其实用不上太多水雷,但是巨弩装填燃烧弹,倒挺有意思的。



还有新式火炮,炮管那么长,我也想看看实战的威力。”



既然老六一副想去搞事的样子,陆知白就望向朱橚说:



“五哥,战场险恶,需要很多郎中……”



朱橚眉头松开:



“好吧,总比什么都没做过,在封地呆一辈子的好。”



陆知白嘿嘿一笑:“其实我也给二哥写信了……”



朱橚倒是无所谓会不会被罚,说:



“我们商量再好没有用啊,父皇肯定不会答应的。”



陆知白道:



“那就磨啊,软磨硬泡。实在不行,我们悄悄地走。”



朱橚和朱桢都大笑起来。



朱桢眉头一挑,说:



“不知道为啥,虽然很害怕,但是又有点期待……”



陆知白说:“因为人的本性就是作死,试探,作死。”



朱桢说:“不是,是因为我们兄弟几个一起。”



陆知白道:“对对对,大家得互相保护,不要被父皇罚得太惨。”



朱橚笑道:“还有母后和大哥呢。他们也不会坐视不管的吧?”



朱桢说:“一切宽容和赦免,都是我们对倭国打了胜仗的基础上,要是败了……”



陆知白说:“要是败了,也用不着父皇处罚我们了。”



几人虽然商议定了,却没有立即就上陈此事。



但朱橚与朱桢,一不小心,陆续感染个风寒,延误一下启程准备,倒也没引起什么怀疑。



陆知白倒是与朱元璋说了扩种番薯至两广的想法。



朱元璋立刻就批复,认为可行,有利于尽快将番薯推广至全国。



栖霞先拨一万斤,给两广那边。



朱元璋叫布政使、知府等人好生料理,要种在南边最炎热的区域。



等过冬时,多用草料掩护。



……



八月下旬。



在广州平定海寇的南雄侯赵庸,传来了捷报。



广州这些海寇,其实是水匪和山贼。



他们在山中险要之处,据险立寨,攻打了好几个县城。



赵庸采取了各个击破的策略。



那轻便的虎蹲炮,可以携着行军,在深山险要之处作战。



贼子死伤甚众,官军的伤亡要小得多。



后来,海寇便与深山中的蛮夷勾结起来,想要偷袭官军的船只。



但船上也有虎蹲炮,贼军的士气又被打溃了。



之后,广东参政和千户,率领军民来援助。



贼子被打得抛弃装备物资,驾舟逃入海中。



结果,逃跑的路线又被提前预判,早布下了海胆水雷……



就这样,广州海寇血败!



南雄侯赵庸,现在正带兵一个一个的攻城拔寨,清扫深山中的残余贼匪。



俘获的活人、船只、牛马,多不可数。



还劝返了许多县民,让他们回家种田去。



这样的战绩飞马传到南京,朱元璋看了,甚是欣慰。



特意在朝会上夸赞,种种新式火器在平定海寇中,发挥重要作用。



群臣跟着附和。



新火器最近战绩确实强,没话说。



但他们都心知肚明。



皇帝的意思是,大明已经有了这般强大的火器可以对付海上敌人。



那么东征倭国,又有何惧?



只是不知何时发兵罢了。



前段时间,倒也有人提议,元军两次作战失败,都是在七八月份发兵的。



这段时间恐怕对倭国有利,不要在这时段轻举妄动。



现在,已经快九月了。



自从徐达大军班师回来,礼部和鸿胪寺的人,天天忙着跟残元派来的使者扯皮。



残元来议和,但不想往后退得太狠。



大明却不满意。



于是双方有得商议了。



这几个月,也有一些藩属小国,比如暹罗、安南安南、三佛齐等,稳定的前来朝贡。



前阵子,高丽使者也到了,仍然是没有凑齐三年一贡的物资。



但这一次,他们态度却非常卑微。



完全答应了大明在高丽建设军港的要求。



也答应一致抗倭,供应粮草。



甚至,在大明使者出发回大明的时候,军港就已经开始建设了。



高丽很配合,这让朱元璋安心了些,东征的计划,又推进了一步。



第647章



陆知白浑不在意:



“他们眼中只有大唐,是因为见过唐的强大和辉煌,被打怕了。



只要我们实力碾压他们,他们很快就会汪汪叫的。”



朱桢眼睛一转,说:



“我费劲巴拉的把那些水雷研制出来,就是为了抗倭的。



既然以后去了封地,一般哪都不能去,确实不如在此之前,上倭国好好玩一玩。”



陆知白乐道:“对呀,好歹还出过国~”



朱橚说:“你们真是胆大。”



朱桢嘿嘿一笑,眨着眼,望着陆知白说:



“此事,姐夫是主谋对吧?反正以后就算罚,又能把我怎么的?我是被迫的!”



陆知白不禁轻哼一声。



他心想,真到那个时候,咱们一个也跑不掉!



但是呢,他们几个跟着一起去,自然是最好的。



毕竟是老朱的亲儿子们,可以分散一下火力,法不责众嘛。



受罚是肯定的,但是人一多,他受到的惩罚就没有那么严重了。



朱桢乐滋滋地说:



“估计海战其实用不上太多水雷,但是巨弩装填燃烧弹,倒挺有意思的。



还有新式火炮,炮管那么长,我也想看看实战的威力。”



既然老六一副想去搞事的样子,陆知白就望向朱橚说:



“五哥,战场险恶,需要很多郎中……”



朱橚眉头松开:



“好吧,总比什么都没做过,在封地呆一辈子的好。”



陆知白嘿嘿一笑:“其实我也给二哥写信了……”



朱橚倒是无所谓会不会被罚,说:



“我们商量再好没有用啊,父皇肯定不会答应的。”



陆知白道:



“那就磨啊,软磨硬泡。实在不行,我们悄悄地走。”



朱橚和朱桢都大笑起来。



朱桢眉头一挑,说:



“不知道为啥,虽然很害怕,但是又有点期待……”



陆知白说:“因为人的本性就是作死,试探,作死。”



朱桢说:“不是,是因为我们兄弟几个一起。”



陆知白道:“对对对,大家得互相保护,不要被父皇罚得太惨。”



朱橚笑道:“还有母后和大哥呢。他们也不会坐视不管的吧?”



朱桢说:“一切宽容和赦免,都是我们对倭国打了胜仗的基础上,要是败了……”



陆知白说:“要是败了,也用不着父皇处罚我们了。”



几人虽然商议定了,却没有立即就上陈此事。



但朱橚与朱桢,一不小心,陆续感染个风寒,延误一下启程准备,倒也没引起什么怀疑。



陆知白倒是与朱元璋说了扩种番薯至两广的想法。



朱元璋立刻就批复,认为可行,有利于尽快将番薯推广至全国。



栖霞先拨一万斤,给两广那边。



朱元璋叫布政使、知府等人好生料理,要种在南边最炎热的区域。



等过冬时,多用草料掩护。



……



八月下旬。



在广州平定海寇的南雄侯赵庸,传来了捷报。



广州这些海寇,其实是水匪和山贼。



他们在山中险要之处,据险立寨,攻打了好几个县城。



赵庸采取了各个击破的策略。



那轻便的虎蹲炮,可以携着行军,在深山险要之处作战。



贼子死伤甚众,官军的伤亡要小得多。



后来,海寇便与深山中的蛮夷勾结起来,想要偷袭官军的船只。



但船上也有虎蹲炮,贼军的士气又被打溃了。



之后,广东参政和千户,率领军民来援助。



贼子被打得抛弃装备物资,驾舟逃入海中。



结果,逃跑的路线又被提前预判,早布下了海胆水雷……



就这样,广州海寇血败!



南雄侯赵庸,现在正带兵一个一个的攻城拔寨,清扫深山中的残余贼匪。



俘获的活人、船只、牛马,多不可数。



还劝返了许多县民,让他们回家种田去。



这样的战绩飞马传到南京,朱元璋看了,甚是欣慰。



特意在朝会上夸赞,种种新式火器在平定海寇中,发挥重要作用。



群臣跟着附和。



新火器最近战绩确实强,没话说。



但他们都心知肚明。



皇帝的意思是,大明已经有了这般强大的火器可以对付海上敌人。



那么东征倭国,又有何惧?



只是不知何时发兵罢了。



前段时间,倒也有人提议,元军两次作战失败,都是在七八月份发兵的。



这段时间恐怕对倭国有利,不要在这时段轻举妄动。



现在,已经快九月了。



自从徐达大军班师回来,礼部和鸿胪寺的人,天天忙着跟残元派来的使者扯皮。



残元来议和,但不想往后退得太狠。



大明却不满意。



于是双方有得商议了。



这几个月,也有一些藩属小国,比如暹罗、安南安南、三佛齐等,稳定的前来朝贡。



前阵子,高丽使者也到了,仍然是没有凑齐三年一贡的物资。



但这一次,他们态度却非常卑微。



完全答应了大明在高丽建设军港的要求。



也答应一致抗倭,供应粮草。



甚至,在大明使者出发回大明的时候,军港就已经开始建设了。



高丽很配合,这让朱元璋安心了些,东征的计划,又推进了一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