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思虑片刻,终于露出笑容,说:



“单凭驸马此言,便可消弭未来许多祸端……此乃大功!”



朱元璋一直很想解决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不然也不会征调江苏浙江的富户,大搞移民,去填充山西、四川等地。



甚至一些人犯了死罪,本是该死,但陆知白劝谏,朱元璋便也顺势扔他们去建设北方。



众大臣听皇帝都这么说了,便也顺水推舟,夸赞道:



“驸马忠心许国,年少机敏,实在让下官自惭……”



陆知白不得不谦虚几句。



心中却好笑。



记不清老朱有多久没有赏赐他了。



距离老朱赐下宫廷粽子和烤鸭,已经整整两个时辰了!!



这会接着往下开。



等到太阳西斜,好几个官员都憋不住想上厕所,总算是结束了。



两个大学士的记录,足有两三万字。



朱元璋道:



“好啦,今天辛苦诸卿了。



可是这科举,也是国本,关乎文脉和国运,不可不慎。”



大家纷纷拱手做礼。



散了散了。



……



几天之后。



会议记录整理出来。



科举改制,正式旨意,昭告天下!



现在都五月了,肯定赶不上八月的秋闱。



所以,明年二月,才开始乡试。



今年下半年的任务,就是科考,先定下考试资格。



由于某人的参与,这科举考试相较历朝历代,改动极大——



阅卷改成了赋分制,糊名,交叉审核,避免误差太大。



朱元璋还增加了行测和面试两科。



如此一来,传统科举的题量就减少了一些。



行测、传统科举、面试,分数权重为三成、五成、两成。



每一场考试,根据三科的综合分数计算排名。



虽然筹备、阅卷等压力加大。



但繁琐无所谓,朱元璋就喜欢这样的井井有条,规规矩矩,方方正正。



并且,他心中认为陆知白说的对,只按四书五经来出题,百年后就无题可出了。



所以,会再增加些诸子百家中对皇权、社稷有用的经典,当做参考。



在殿试后,增加庶吉士试,优中选优,入翰林院;



增加廷试,历次科举未入官者,都可以再考一次,考过了也可以任官。



综合考虑人口、教育等因素,定下各布政司的科考名额,扶持中部和北部。



但同时,稍稍限制了读书人的特权,并勒令后世皇帝不得更改;臣子怂恿改动,斩。



一番改动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