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制,早在意料之中。



朱元璋继续说:



“但是呢,在驸马的启发下,咱发明了‘观政’制度,让那些中考举子,先在各部观摩政事,的确是可以弥补科举的弊端。”



“即便如此,咱德薄才疏,唯恐还有疏漏之处。



故而,今日召大家议一议,这科举还有哪些要改的,要如何改,才能尽善尽美……”



沉默了一阵子,礼部尚书率先道:



“科举乃抡材大典,陛下欲重启科举,必定文教大兴,群贤并起!”



紧跟着,又有人道:



“任官惟贤,庶可成于治道!”



陆知白:“……”



朱元璋倒也不耐烦听这些马屁,摆手道:



“好了,无需多言,咱只要实策!”



陆知白低眸,眨眼,拼命的回想历史资料。



有一套书叫《中国科举制度通史》,讲得非常详细。



虽然名字都叫“科举”,但实际上,历朝历代的具体规则都不尽相同。



在实践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不停的打补丁、修改制度。



想参加科举考试,首先得取得考试资格,然后才能一级一级往上考。



明代科举,是五级考试制度——



科考、乡试、会试、殿试和庶吉士考试。



科考,不是科举考试的简称,而是为了获取科举资格。



所以,童生试不是最低一级的考试。



童生试只是决定能不能进入府、州、县的学校。



因为,也有许多没有进学校的社会人士,但科考中式,就能以“儒士”身份去考试。



至于庶吉士考试,就很高端。



庶吉士是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



科举制度在明朝,虽然发展得很完善了。



但现在洪武年间,后面的很多制度还没有出台。



陆知白倒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提前透露正确答案,尽量消除以后的种种弊端,省去了百十年的摸索。



比如考试内容逐渐僵化,出题形式单一,功利主义等。



一时间。



众官员都在苦思冥想。



朱元璋点名道:



“驸马,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陆知白便拱手道:



“倒是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朱元璋道:



“总比没有想法好,说来听听。”



陆知白便说:



“首先,就是略微减少,并固定对中举儒生的优待,后世也不得增加。”



他又想起了什么,忙说:



“对了,这是胡惟庸提出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