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结何在?这天底下的贤才,当真如此稀缺吗?!”



陆知白满心无奈。



夏原吉年仅十七啊,此问题诸多老臣都未必能切中要害,老朱怎么忍心的?



果然,夏原吉略作思索,而后迂回的说:



“陛下,学生未曾做过统计,故而不敢妄言天下贤才是多是少,但恩师也讲过其他事理,或可作参考。”



朱元璋颔首,示意他说。



于是,夏原吉道:“恩师期望我们皆能成才,最好能成稀缺人才,但怎样才算成才?



便是于自身领域,至少达到前两**的水平。



此事乍听颇为艰难,但若目标由小至大设定,倒也并不艰难,关键在于,选准自身的赛道。”



此概念,朱元璋与朱标稍作思忖便能明白,就是赛马之跑道。



夏原吉又道:



“譬如,东街有一卖包子者,想要获利,他若脑筋正常,便无需与酒楼相争,而是要做得比其他包子铺更为美味。



下一目标,是比其他街的包子店更为出色。此乃其做包子获取成功的最短路径。



然此人,实则不善做包子,而擅长赶车,只是其父做包子,望他继承家传,他便也只能做包子……”



朱元璋听之,陷入沉思。



夏原吉又道:



“故而稀缺与否,关键在于赛道是否恰当。



譬如诗仙李白,文辞超逸,古今未有,然其仕途不顺,记载中亦无政绩。



而辛弃疾青年时亦无官身,却能擒杀叛徒,并献美芹十论。



可见李白性格才能并不适合做官,对于当时皇帝而言,他于诗文领域乃顶级稀缺人才,但为政为官则不是。”



朱元璋闻之,豁然开朗,连连点头,大笑道:“好!”



言罢,又转头看向陆知白道:



“咱实未料到,你年纪轻轻,竟教导有方,将此等道理阐述得清晰透彻。



咱总算总结出了,缘何寻访不到那么多中意的人才了!”



但他话止于此,有些东西不便多言,譬如为何四辅官用着亦不趁手。



朱元璋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夏原吉拱手道:



“学生夏原吉。”



朱元璋上下打量他,思忖片刻,问道:



“可曾婚配?”



夏原吉道:



“已订亲,正月便要完婚。”



朱元璋点头,问道:



“是哪家姑娘?”



陆知白笑道:



“乃御史韩宜可的孙女。”



朱元璋亦笑道:



“诗书之家,甚好。”



众人又交谈数句,朱元璋便颔首,令夏原吉退下。



夏原吉告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