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0章
朱元璋双眉紧蹙,陷入沉思,片刻后说道:
“这标点,似乎是句读(dòu)的变形。只是更加详细一些。但你搞这个,有什么用?”
陆知白笑着解释道:
“陛下真是慧眼如炬!这确实是升级后的句读。有了这标点,文章之意便更为清晰明确。
比如这‘冒号’,便是引出下文之意……”
他细细讲了一番这些标点的作用。
标点符号太多了,他只选了最常用的四种,免得把明朝人的脑瓜搅晕了。
陆知白总结道:“如此一来,比那传统的句读可明确多了。”
朱元璋眼睛一亮,似有所悟,却仍带着几分疑惑。
他不解的问道:
“就这?好像有哪里不对,你把他们折腾出来,就为了这个……”
陆知白佩服他的敏锐,趁热打铁,说道:
“陛下,这标点,其实才是对付腐儒的真正杀器啊!”
朱元璋瞬间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不解道:“此话怎讲?”
陆知白举例道:
“就因为它可以让文章的意思,更加明确具体啊。
比如论语里有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若没有标点,是不是只能听大儒怎么解释?
第一种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二种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意思可就大不相同啊。”
朱元璋听着,先是惊得目瞪口呆,继而连连点头,来了几分兴致。
他说:“有些意思,你再多举几个例子,咱要好好想想。”
陆知白便说:“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标点的最经典例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没有句读时,难以明其确切之意。但如果增加了标点,至少有四种断句法。
客人问: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客人说: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主人说: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主客对话说: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这句是清朝人搞出来的。其实这断句至少有九种,但有些没啥意思。
陆知白笑道:“不同的标点和断句,意思可能截然不同。足见断句与标点之重要!
这个权力,必须要掌握在陛下您的手中!”
朱元璋恍然大悟。
他何等聪明?通过两个例子,已是想到了许多。
老朱激动得双手都微微颤抖起来,大声说道:
“朕明白了,这也正是程朱理学,正统地位稳固的原因之一。
那些个腐儒,说什么就是什么!谁要是跟他们争论,反而还会被嘲笑没文化!”
陆知白见朱元璋已然明白其中要害,替他总结道:
“不错,这个东西,叫做【释经权】,或者说,定义权。
“这标点,似乎是句读(dòu)的变形。只是更加详细一些。但你搞这个,有什么用?”
陆知白笑着解释道:
“陛下真是慧眼如炬!这确实是升级后的句读。有了这标点,文章之意便更为清晰明确。
比如这‘冒号’,便是引出下文之意……”
他细细讲了一番这些标点的作用。
标点符号太多了,他只选了最常用的四种,免得把明朝人的脑瓜搅晕了。
陆知白总结道:“如此一来,比那传统的句读可明确多了。”
朱元璋眼睛一亮,似有所悟,却仍带着几分疑惑。
他不解的问道:
“就这?好像有哪里不对,你把他们折腾出来,就为了这个……”
陆知白佩服他的敏锐,趁热打铁,说道:
“陛下,这标点,其实才是对付腐儒的真正杀器啊!”
朱元璋瞬间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不解道:“此话怎讲?”
陆知白举例道:
“就因为它可以让文章的意思,更加明确具体啊。
比如论语里有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若没有标点,是不是只能听大儒怎么解释?
第一种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二种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意思可就大不相同啊。”
朱元璋听着,先是惊得目瞪口呆,继而连连点头,来了几分兴致。
他说:“有些意思,你再多举几个例子,咱要好好想想。”
陆知白便说:“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标点的最经典例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没有句读时,难以明其确切之意。但如果增加了标点,至少有四种断句法。
客人问: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客人说: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主人说: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主客对话说: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这句是清朝人搞出来的。其实这断句至少有九种,但有些没啥意思。
陆知白笑道:“不同的标点和断句,意思可能截然不同。足见断句与标点之重要!
这个权力,必须要掌握在陛下您的手中!”
朱元璋恍然大悟。
他何等聪明?通过两个例子,已是想到了许多。
老朱激动得双手都微微颤抖起来,大声说道:
“朕明白了,这也正是程朱理学,正统地位稳固的原因之一。
那些个腐儒,说什么就是什么!谁要是跟他们争论,反而还会被嘲笑没文化!”
陆知白见朱元璋已然明白其中要害,替他总结道:
“不错,这个东西,叫做【释经权】,或者说,定义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