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允吃了饭回了房,却是没有睡午觉,而是钻进书房之中,继续写三国,毕竟作为一个码字人,哪有什么睡觉的说法。



回了房写了一回,正待自己审核一遍,便听到有人过来了。



苏允听了一下脚步声,随后露出了笑容:来了。



苏允手写《论汉唐宋三代之政治得失》,可不是为了写《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何曾需要这种详细的研究。



苏允对当今朝堂的上的诸公,能看上的也就章惇这么一个人而已。



在苏允看来,在治国理政之上,这北宋中后期的宰相中,无过于章惇一人而已。



什么范仲淹、韩琦、王安石、司马光,在章惇面前都是弟弟而已。



至于为什么章惇被贬为奸臣,苏允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来是因为章惇在王安石之后主持变法,王安石的改革一直受到社会主流思想的轻视和鄙夷。



这些思想以程朱理学为主导,他们重视道德治国,而鄙视法律、财务和经济等实操。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历史书籍更容易将王朝的衰落归咎于变法,以及主张和支持变法的人。



二来则是靖康之难后陷入危机,宋室南渡,朝廷需要寻找替罪羊来承担历史责任。



宋高宗将这个责任推到了蔡京和王安石的身上,将他们描绘成国家的罪人。



因此,章惇这些推行变法的人自然也被视为误国奸臣,成为了众矢之的。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便是自从在正史中设立《奸臣传》后,中国历史上便只有奸臣而无昏君、暴君。



毫无疑问,所谓的“奸臣”,成了昏君、暴君的替罪羊。



然而,对于像王安石这样的大人物,虽然他的名声很大,但是可能因为他的政策和风格过于独特,并没有被列入《奸臣传》。



然而,对于蔡确、吕惠卿和章惇等人来说,他们很容易成为替罪羊。



这些人在政治上可能有一些问题,或者他们的名声并不响亮,所以他们被用来承担北宋亡国的罪名。



至于有人要拿章惇迫害司马光苏轼这些人来说明章惇是个奸臣,这个事情梁启超说得很明白。



梁启超的话挺长,大意便是:章惇不过是将旧党对他们所作事情对着旧党做了一遍而已。



所以,苏允只是觉得章惇这个人过于厉害,若是得罪了,难免会遭受严厉的打击,实际上并不觉得章惇是个坏人,是个奸臣。



因此,苏允想趁着苏轼与章惇还有联系的时候,将一些有助于新法的东西给传达过去。



苏允所写的东西其实都颇有针对性的:



写君权相权,是想告知章惇要取得主动性;



写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是想让章惇整顿官吏体系,让政策能够走下去;



至于税赋对比,则是让章惇看得更加清楚一些;



至于军事上的东西,也是想要告诉章惇等新党,军事变革的方向。



没有别的想法,就是苏允认为,如同章惇这样的人,对于国家百姓还是很好的,他知道一些东西,便帮一把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墙头上的猫1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墙头上的猫1并收藏眉山苏氏,苏允最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