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胜战之法
将耿炳文手下原本入军籍者,共八万三千人,但念在实际情况,这个数字肯定要大打折扣。整个建州女真约有十万骑兵,但大部分都在征讨海西女真,如前几日故事,多数为机动骑兵,其中牵制我们的意味更深。”
“京营大军再有不出十日,定然赶到关口,届时山海关的兵力将从不足一万人,涨到十一万精锐。而且还有两浙总督的支援,如今还在海上,我们的实力自然是占优的。”
为在场的各位提振了下士气,秦王又指着桌上的舆图道:“孤已在辽西走廊,山海关到宁远城之间,新立两个堡寨,即永安堡和平安堡,相距五十里。”
“堡寨战法的好处,孤不必多说。孤此行亲征,本就是来恢复大昌对辽东的控制,只有一步步夺回土地,才能达到目的。”
“这两个堡寨,将解决大军驻军问题并保障后续粮道的畅通,即便花费时间,也需建造起来。近些时日,孤遣骑兵保护,务必在大军到达之前,先建成一座堡寨。”
在场将士尽皆点头。
秦王又问向一边山海关守将严松,道:“近来可有宁远城的消息?”
严松拱手答道:“扈尔汉带兵逃入城中以后,如今还没什么动向,不过女真人似是将那处当做了决战地,源源不断的在往城中运送辎重,似是要固守的架势。”
秦王摇头,“多半是他们的障眼法,如果真寻我们决战,反而是成就了我们。宁远城在辽西走廊的中段,如果固守,没有后方的补给,便就成了一座孤城。就算是决战,选在辽东镇,或者更接近建州女真的沈阳卫,可能性还更高些。”
“待我们的大军集结,就会尽快进攻宁远城……”
从议事堂出门,秦王回去了自己的临时居所,周遭没了多少下人伺候,戎马半生的他倒也习惯。
只是近来腹中绞痛的厉害,怕是旧疾还并未痊愈。
秦王坐在榻旁,端着一碗药汤,深深叹着气,“如果真能速战速决,对我当下的状况是最好不过的了,可一旦轻敌冒进,出了差错,那便是要酿成了大祸。且不知,我的身子竟然如此羸弱,竟然在前一次冲阵时,手上隐隐发软,实在不是个好兆头。”
“只待殷太和到来,分担些统兵的差事了。”
适时,秦王饮了药汤,正待入榻歇息时,便听得外面有人来禀,“殿下,京城那边传来了战报。”
“京城?”
秦王登时起身,三步并两步来到门前,从士兵手上得来了书信,展开一观眉头又皱了几分。
“果然如此,果然如此。这女真人定是和北蛮合谋过了,调虎离山?”
想了想在京城留守的岳凌,秦王便安安稳稳的又坐回了榻中。
“殊不知,孤在京城中,留的才是老虎。”
秦王嘴角勾了勾,便将信收起。
“只待身子歇过来,一举荡寇,不成问题!”
十日转眼而逝,京营援军如期而至,距山海关五十里的永安堡也拔地而起。
秦王立马于寨门前,心情轻松许多,是连面色也好了许多。
殷太和立在秦王马后,抱拳行礼道:“殿下,这一路绵雨不断,路途泥泞不堪,耽搁了行军,不然还能提早两日到达。”
“京营大军再有不出十日,定然赶到关口,届时山海关的兵力将从不足一万人,涨到十一万精锐。而且还有两浙总督的支援,如今还在海上,我们的实力自然是占优的。”
为在场的各位提振了下士气,秦王又指着桌上的舆图道:“孤已在辽西走廊,山海关到宁远城之间,新立两个堡寨,即永安堡和平安堡,相距五十里。”
“堡寨战法的好处,孤不必多说。孤此行亲征,本就是来恢复大昌对辽东的控制,只有一步步夺回土地,才能达到目的。”
“这两个堡寨,将解决大军驻军问题并保障后续粮道的畅通,即便花费时间,也需建造起来。近些时日,孤遣骑兵保护,务必在大军到达之前,先建成一座堡寨。”
在场将士尽皆点头。
秦王又问向一边山海关守将严松,道:“近来可有宁远城的消息?”
严松拱手答道:“扈尔汉带兵逃入城中以后,如今还没什么动向,不过女真人似是将那处当做了决战地,源源不断的在往城中运送辎重,似是要固守的架势。”
秦王摇头,“多半是他们的障眼法,如果真寻我们决战,反而是成就了我们。宁远城在辽西走廊的中段,如果固守,没有后方的补给,便就成了一座孤城。就算是决战,选在辽东镇,或者更接近建州女真的沈阳卫,可能性还更高些。”
“待我们的大军集结,就会尽快进攻宁远城……”
从议事堂出门,秦王回去了自己的临时居所,周遭没了多少下人伺候,戎马半生的他倒也习惯。
只是近来腹中绞痛的厉害,怕是旧疾还并未痊愈。
秦王坐在榻旁,端着一碗药汤,深深叹着气,“如果真能速战速决,对我当下的状况是最好不过的了,可一旦轻敌冒进,出了差错,那便是要酿成了大祸。且不知,我的身子竟然如此羸弱,竟然在前一次冲阵时,手上隐隐发软,实在不是个好兆头。”
“只待殷太和到来,分担些统兵的差事了。”
适时,秦王饮了药汤,正待入榻歇息时,便听得外面有人来禀,“殿下,京城那边传来了战报。”
“京城?”
秦王登时起身,三步并两步来到门前,从士兵手上得来了书信,展开一观眉头又皱了几分。
“果然如此,果然如此。这女真人定是和北蛮合谋过了,调虎离山?”
想了想在京城留守的岳凌,秦王便安安稳稳的又坐回了榻中。
“殊不知,孤在京城中,留的才是老虎。”
秦王嘴角勾了勾,便将信收起。
“只待身子歇过来,一举荡寇,不成问题!”
十日转眼而逝,京营援军如期而至,距山海关五十里的永安堡也拔地而起。
秦王立马于寨门前,心情轻松许多,是连面色也好了许多。
殷太和立在秦王马后,抱拳行礼道:“殿下,这一路绵雨不断,路途泥泞不堪,耽搁了行军,不然还能提早两日到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