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衙门之间不过隔了几条街,一炷香的功夫便到。



远远看去,只见这座衙门不仅规模小,而且房屋建筑都有些陈旧,气势远远不及现在的“蓟县县衙”。



等带路的军官离开之后,李泌的随从纷纷吐槽。



“让堂堂刺史在破旧的衙门办公,一个小小的县令却占据了华府大堂,简直是倒反天罡!”



李泌哂笑道:“这又有何妨?就让那蓟县县令多替本官操操心也好!”



一行人在挂着“幽州刺史府”牌匾的衙门前驻马,李泌的随从入内报上主人身份,这才有官吏出来迎接。



李泌进入衙门观察了一遭,只见有大约七八十名胥吏在此工作,一个个看起来似乎不太精明的样子,说句老弱病残毫不为过。



“估计是王忠嗣把刺史衙门的干吏都调走了,给我留下了一帮老弱病残,不过这样也好,省的手下人吃里扒外。”



李泌也不气恼,命令随从把行李搬进房间,将马匹送到马厩里让专门饲马的人喂草。



“下官乃是刺史府主薄,姓刘名玠,见过刺史大人!”



一个将近六旬,须发微白的老者叉手施礼,对李泌还算恭敬。



李泌笑着还礼:“李泌这厢还礼了!”



两人随即在客厅攀谈起来,通过交谈可以看的出这刘主薄对刺史衙门与蓟县县衙互换非常不满,但说话的时候小心翼翼,生怕得罪王忠嗣。



“也不知是何缘故,曹刺史前脚刚走,晋公就下了一道命令,让下官带人把刺史衙门所有的典籍、档案、册薄全部搬到这边,却让蓟县县衙搬到刺史衙门。



下官带着全衙上下忙碌了三四天,才把所有的资料全部搬了过来,累的我是腰酸背痛。



大伙儿在这里还没坐热乎屁股,别驾衙门、司马衙门就派人来挑人过去帮忙,说他们那边公务繁忙,暂时借调一些人手。



刺史缺任,衙门里由宇文长史说了算,下官也无权阻拦,只能眼睁睁看着两个衙门从我们这里抽调了一百多人,而且抽调的都是精兵强将,最终就剩下了现在的八十三人。”



刘玠一边吐槽一边摇头,虽然语气颇为不满,但又不敢指责。



李泌笑道:“无妨,本官刚刚到任,先做几天甩手掌柜也好,既然别驾、司马那边如此忙碌,那就让他们多操心州里的事情。”



按照唐朝制度,一个州的主官为刺史,上州刺史为从三品,下州刺史则为正四品。



除了刺史之外,一州的副官称之为别驾,由朝廷任命,权力仅次于刺史,主要作用就是制衡刺史,共同管理州内政务。



自从李隆基登基之后,唐朝出现了州郡并存的情况,以郡命名的主官称之为太守,以州命名的主官则称之为刺史,州的副官为别驾,而郡的副官则称之为郡丞。



李瑛“弘武改革”之后虽然采取了“改州为郡”的策略,但全国还有一百多个州都是从隋朝时期开始出现的,压根就没有郡名,因此还是得继续以州为名,这就导致州郡并存的现象继续存在。



州刺史虽然是一州主官,也能给州兵下达命令,但却不直接统领州兵,而是由州司马来统领州内的军队。



除了别驾与司马之外,长史也是刺史的三大佐官,权力基本相当于刺史的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盛唐华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青铜剑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铜剑客并收藏盛唐华章最新章节